?

生態浮床的審美效用實現方法研究

2019-09-23 06:21南京珍珠泉園林建設有限公司210000
大眾文藝 2019年18期
關鍵詞:水體凈化營造

(南京珍珠泉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210000)

時瀟瀟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李雪艷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一、引言

生態浮床在我國應用于水體凈化領域已有三十年余,它以水面無土種植技術為基礎,在現代景觀設計與生態文明建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屬于水體生態景觀營建的基礎設施。生態浮床技術手段在國外有著較早的研究,美國的生態學家gurney最早針對該技術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生態浮島并展開了相關的論述,植物學家斯文?霍格通過實驗研究出生態浮床的重要功能。

生態浮床的水體凈化作用主要由根系具有吸附細菌與微生物作用的特定水生植物完成,在局域水域內成效明顯。這就為生態浮床的審美效用實現提供了基礎,也為相比陸地而言實施難度較大的水體景觀提供了不同于傳統造景的新思路。傳統的理水藝術手法固然高超,但沒有現代技術的支撐,一旦離開水岸就難以靈活造景。而生態浮床組裝和操作簡單、占水域空間可隨需求控制,在景觀呈現上的難度比傳統的理水手法低很多,并且從長遠角度看還能夠融入一些生態文明新元素,用天然元素的多姿多彩來呈現技術美與生態美。

二、生態浮床審美性實現原則

1.因地制宜原則

水體中包含著水生植物群落、動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等各生態系統,水體景觀設計中為了保證水體景觀的審美功能,就必須要考慮水體景觀中不同群落的平衡。因此在進行植物搭配時,首先要以鄉土植物為主,鄉土植物能夠較好地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對水體中的其他生態群落造成的威脅較小。其次,要注意植物搭配的多樣性,研究發現環境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群落結構越復雜,其內部的調節能力就越強,因此生態系統也較穩定。因此不同特性的植物相互組合能夠營造出較為長久的景觀效果。此外,在水體景觀設計前要對水體狀況有充分的了解,水的深度、受污染程度都對水體景觀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根據水體的深度選擇生態浮床的承載方式,根據水體的受污染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植物進行配置,保證水體景觀的生態持續。

2.植物為本原則

生態浮床應配合水生植物營造出具有視覺審美的景觀效果,在植物選擇上,應根據不同植物的類型以及植物花期進行配置。挺水植物的莖葉形態優美,層次豐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水體景觀營造應多以挺水植物為主,另搭配不同色相的水生植物營造不同的景觀氛圍,如荷花與睡蓮的組合能營造出寧靜安詳的景觀氛圍,而蘆葦與芒草的組合則使景觀環境充滿了野趣。在空間營造上,要充分考慮不同水生植物的形態、高度以及生長習性,根據水域面積以及空間尺寸對水生植物的數量、種類以及組合方式進行選擇,營造出互補的多層次景觀效果,如哈爾濱文化中心濕地公園就對植物的分布方式進行了設計,使其不僅形成了富有層次的景觀效果,還成為了各生態群落的聯接者。

三、生態浮床在景觀中的審美應用方法

1.基于水體修復的生態美感

水體的渾濁程度影響著景觀的呈現效果,水體景觀設計除了要考慮到植物營造的視覺美感,同時還要考慮到植物對于水體凈化的有效性,因此生態浮床需要考慮水體的生態環境。德國的貝斯曼公司早在90年代就開發出第一個生態浮島,日本也十分重視水體修復的與治理,并對生態浮床技術手段加以應用,在生態修復與水體凈化中得到了較好得到成果。

生態浮床在水體修復中的卓越表現是創造美感的基礎。景觀營造前需要對水體現狀進行分析,明確水體的污染原因及成分,進而有針對性的選擇浮床與植物進行組合搭配。例如富營養化水域的景觀設計可以選擇挺水植物千屈菜、浮水植物金銀蓮、漂浮植物浮萍及沉水植物金魚藻進行組合搭配,這些植物都能夠有效去除水體中的氮磷元素,并且形成富有層次的水體景觀。豐富的景觀效果包含了不同特性的植物組合搭配,因此生態浮床應滿足不同植物的種植方式,例如針對漂浮植物,應設置規定區域種植漂浮植物,防止其蔓延生長。沉水植物的選擇在保證凈化水體環境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水面上的觀看效果,并且浮床的沉水部分還應提供水生生物的庇護環境,保護水體生態平衡。例如微山湖濕地公園就是通過改善植物的多樣性從而減少了外來藻類的入侵,達到了保護與優化水體的效果(圖1)。另外還可以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判斷水體的污染程度,因此浮床應操作簡單便于日后的管理與更換。廣州蓮麻村生態雨水花園則將植物設計成了一個雨水的凈化裝置,渾濁的水體經過植物的過濾與凈化,最終得以凈化,形成舒適和諧的共生環境(圖2)。

圖1

圖2

2.基于水生植物組合的人工造景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邴旭文等通過實驗發現水體中植物景觀的覆蓋面積越大,凈化能力越強,并且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植物的覆蓋率以20%為最佳狀態。這對于生態浮床的審美效果營造提供了最主要的靈感來源。合理搭配以生態浮床為載體的水生植物能夠營造出良好的生境,并形成豐富的視覺審美,使參觀者能夠獲得身心的放松。在濱水區域的景觀營造中,生態浮床應該根據水景的形式進行設計。人工河流的深度較淺,寬度較窄,因此生態浮床的面積不易過大,選擇適當的水生植物進行點綴即可,過多的植物營造會弱化人工河流的存在感。在自然河流中,生態浮床應沿著岸邊呈條狀分布,植物的搭配應模擬自然環境,選擇多種植物進行高低錯落的有序種植,豐富景觀層次。如銀川的艾伊河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植物搭配,便仿照植物的自然生長形式,打破了傳統的綠化隔離,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植物是景觀效果的主要視覺元素,植物搭配的合理性也是景觀可持續的前提。目前許多水景中的植物搭配單調并缺乏立體感,因此水體景觀的營造可以選擇根莖長短不一的水生植物搭配種植。并且不同的不同植物對于水深的要求也不同,只有在適宜的水深條件下才能夠使植物良好生長。因此浮床可以設計可調節的植物框,能夠根據植物的適應性進行調節,滿足植物在不同深淺水域的種植需要。改變水生植物只能沿岸邊種植的單一效果,使得水生植物可以在水面任意范圍進行景觀營造,增添了觀賞功能的多樣性。

四、結語

不同于傳統的污水處理手段,生態浮床技術與植物相結合,形成了生態的凈化方式,現已經作為水體凈化的有效方式之一現已經被大力推行。生態浮床作為植物在水中漂浮的載體,其形式與功能在不斷創新,目的是為植物提供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使其能夠達到一個最佳的凈化效果,形成最佳的水體景觀效果。目前生態浮床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還是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生態浮床的設計應針對市面上暫時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了創新思考,使其能夠在滿足浮床基本功能的同時,在植物選擇、景觀營造、水體凈化等方面可以有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此外,從城市景觀營造的大環境下看,生態浮床既然能夠提供一個水體景觀設計新方法,那么我們同樣能夠思考,景觀中的視覺審美元素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大好環境下,如何進一步豐富形式與內涵。

猜你喜歡
水體凈化營造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處理淺探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與農村污水處理程度探討
田園養生景觀營造探討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謝翠菊 營造農村婦女“幸福站”
本市達到黑臭水體治理目標
身心凈化
肌膚凈化大掃除START
多功能凈化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