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調研,成就芷江“和平文化城”

2019-09-23 07:50戴妍雨
文史博覽·文史 2019年5期
關鍵詞:芷江紀念抗戰

戴妍雨

抗戰勝利后,湖南懷化芷江城是當年接受日軍投降的中國唯一陸上重鎮。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數十年間,芷江這座抗戰名城卻僅存在歷史教科書中,不為大多數國人所認知。為了讓中國乃至全世界認識到芷江的和平文化價值,有那么一群政協人,包括湖南省政協原文史委主任田伏隆、芷江縣政協原主席邱云桂等,連續數年為此奔波,做調研,寫提案,省縣兩級黨委、政府和政協通力合作,最終成功書寫出“芷江·國際和平文化名城”這張名片。2019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特用文字記錄下這段故事,以念之?!幷?/p>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距離湖南懷化市區僅37公里的芷江侗族自治縣,因“受降”而成名。有許多關于“芷江受降”的記載,字里行間充斥的都是中國人民抗戰的血性、日本侵略者的罪惡以及世界反法西斯隊伍的團結,這是一首永遠唱不夠的和平頌歌。一張“國際和平文化名城”的名片,最終在芷江這座城市塵埃落定,那么當年,又是誰成就了這張沉甸甸的世界級名片?

抗戰名城不能“只讓它閃耀一時”

在芷江,中國人民在此接受日軍投降的歷史,人人都能說上幾句,這是無數英雄用血肉堆砌而成的歷史,他們不敢忘。

1945年8月21日,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的代表今井武夫一行,飛赴湖南芷江洽降。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1899-1975)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接受日軍洽談投降事宜。整整52個小時的洽談后,最終,今井武夫交出了侵華日軍的兵力配置圖,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

“一個在八年苦戰中爭得最后勝利的受降城市,如果只讓它閃耀一時,而不加以規劃建設,永留紀念,那就未免太辜負它的存在了?!?/p>

為了不辜負歷史,時任芷江縣縣長楊化育在受降典禮舉行的地方——芷江七里橋磨溪口修建了一座四柱三拱門的“受降紀念坊”。1946年2月動工,1947年8月30日落成。落成之日,他們還特地囑咐芷江縣城內一家叫作“良友”的照相館拍攝了照片。

七里橋是石拱橋,跨度不到lOO米,橋邊有一座石碑,上面篆刻著“日軍受降之地”六個大字;橋的對面,隔著湘黔公路(今為320國道)便是“芷江受降紀念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二戰勝利紀念標志建筑,素有“中國凱旋門”之稱。

“和平未到絕望,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后關頭?!币园资龀傻能平芙导o念坊,四柱三門,造型活脫脫一個“血”字,紀念坊上的這20字碑文,則滿滿都是和平的味道。然而,在建成后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中,它們卻鮮有人問津。

芷江縣政協原主席邱云桂說,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芷江一度將相關的抗戰歷史資源列入“抗戰文化”課題,也曾嘗試以此為突破口找尋芷江走出大山的路徑。然而,當時幾年下來,并沒有多大起色。

如何在和平時期盤活抗戰文化旅游資源?2002年春節一過,邱云桂就以芷江縣政協名義向湖南省政協遞交了一份報告,直陳芷江面臨的發展困境。

“芷江的抗戰文化怎么就熱不起來呢”

20世紀90年代,時任湖南省政協原主席的劉正從省四大家齊力發展湖南的規劃里領到了“旅游”課題。當時,湖南的旅游尚未被完全開發出來,原生態的美獨獨缺失一份文化的內涵,旅游文化在湖南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時任湖南省政協文史委主任的田伏隆挑起了這個擔子,歷史科班出生的他,對挖掘旅游文化資源這一塊尤為上心,而且這一挖就是數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

邱云桂遞交報告為芷江尋求診脈處方之時,恰逢有人推介懷化新晃的大峽谷可以作為旅游文化來抓,田伏隆與省政協常委、省軍區副政委黃祖示等組成的調研組一行,臨時受命??吭谲平?。

當天上午,在芷江縣政協的一間會議室里,邱云桂帶著時任縣政協文史委主任的蔣國經等人,與田伏隆他們坐到了一塊。

多年以后,已經年逾八十的田伏隆,仍然記得當年在那個小會議室里發生的每個細節:“會議室桌子不大,我們五六個人坐在一起,邱云桂一談起芷江做抗戰文化旅游開發的瓶頸就著急,他不停地問大家,‘芷江的抗戰文化怎么就熱不起來?”

“是啊,怎么就火不起來呢?”田伏隆不止一次到過芷江,對這段歷史也有過頗多研究,面對邱云桂等人的困惑,他深有同感:“當年,選在芷江這個并不出名的地方商討投降細節,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當時的遠東第二大軍用機場——芷江機場,而且芷江是保衛陪都重慶的軍事重鎮,還是抗日戰爭取得轉折性勝利的雪峰山會戰,也就是湘西保衛戰的戰略總部。多好的資源!”“既然不能往前看,那就干脆朝后看。莫打抗戰文化牌,要打就打和平文化牌!”

用“和平文化”尋找契機

“和平文化”概念早在1989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之思想中的和平”國際大會上就被提出,早已耳熟能詳。而今,在這個小會議室里,它生長出了一種獨屬于芷江的希望。

當天下午,時任芷江縣委書記的石希欣趕來政協又組織了一場座談。20來人,一張大方桌,數個小時。

芷江因受降而成名,境內有軍用機場,抗戰時,這里起飛的飛機共擊毀過2600多架日機,擊沒和重創過44艘日本軍艦,擊斃過66700余日軍;芷江機場、中美空軍航空指揮塔、中美空軍俱樂部、受降堂桌椅、受降紀念坊等遺址遺物依然保存完好;2000年是“世界和平年”,各國都在圍繞“和平文化”尋找契機。

這些都是芷江的底氣,“芷江,或許可以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又一個契機”。以舉辦國際和平文化節來打造芷江和平文化新品牌,并以縣政協提案形式向縣委、縣政府提交,成為這次座談的定錘之聲。

邱云桂回憶說,那段時間“馬不停蹄卻收獲匪淺”。座談會后,縣政協便迅速擬定了提案內容并提交;縣委縣政府則是在多次論證研究后,層層上報懷化市、省政府;第二年,省政府便做出批準,“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直到第四屆后,方改為五年一次。由此,湖南芷江人終于得以向全世界展示獨屬于它的那段不可復制、無可取代的歷史。

如今,五屆“國際和平文化節”過去,當年圍桌發聲的兩級政協人都在老去,但由他們發起的芷江“和平文化”的價值仍然十分厚重。

(責任編輯:北鳴)

猜你喜歡
芷江紀念抗戰
特別的紀念
芷江行
新黃
芷江受降紀念坊
為紀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我們家的抗戰
我們家的抗戰
芷江緣何成為受降地
抗戰音畫
抗戰,在未被占領的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