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對減輕胸科術后患者的鎮痛效果觀察

2019-09-28 02:48稅悅卿帥徐連生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鎮痛效果

稅悅 卿帥 徐連生

【摘 要】:目的 觀察胸科術后應用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的鎮痛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120例行胸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應用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鎮痛+靜脈自控鎮痛(PCIA),設置為甲組,另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2018年10月期間我院117例行胸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應用PCIA,設置為乙組。比較術后不同時間點兩組疼痛情況,不良反應。結果 甲組術后0.5h、2h、8h疼痛數字量表(NRS)評分低于乙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乙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胸科術后應用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可增強鎮痛效果,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椎旁神經阻滯;胸科術后;鎮痛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after thoracic surge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May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analgesia and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 guided by ultrasound were used in group A. The clinical data of 117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Octo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i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NRS score of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t 0.5h, 2H and 8h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after thoracic surgery can enhance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has high safety.

Key words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horacic surgery; Analgesic effect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胸科手術切口大,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與應激反應,術后疼痛較為劇烈。開胸術后應用有效的鎮痛方式可減輕疼痛對患者身心的刺激,保障手術效果。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為新型術后鎮痛方式,近年來,已有學者將其應用到食管癌術后鎮痛中,且獲取了滿意的效果[1]。本研究將分析該鎮痛方式在胸科術后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120例行胸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應用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鎮痛,設置為甲組,另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2018年10月期間我院117例行胸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應用靜脈自控鎮痛(PCIA),設置為乙組。納入患者與《普胸外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相符[2],經影像學檢查證實,符合手術指征,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I-II級,排除術前嚴重高血壓、心臟系統疾病,凝血功能異常,藥物依賴史患者。甲組男:女為69:51,年齡49-71歲,平均(59.6±7.4)歲,手術類型胃底賁門根治術、縱膈腫瘤切除術、肺葉切除術、其他分別11例、17例、90例、2例;乙組男:女為68:49,年齡48-72歲,平均(59.7±7.3)歲,手術類型胃底賁門根治術、縱膈腫瘤切除術、肺葉切除術、其他分別11例、17例、87例、2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同意對其資料進行回顧。

1.2 方法

兩組均行靜息復合麻醉。甲組術畢應用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鎮痛+PCIA。選用便捷式超聲儀(USA,M-Turbo),取患者側臥體位,在T4胸椎棘突水平行斜軸位橫斷面掃描,探頭平行于肋骨,與脊柱為斜軸位。定位成功后,選用20G穿刺針,在超聲探頭側入針,經超聲引導進至椎旁間隙(T4-7),回抽無氣無血后經導管注入羅哌卡因(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97;10ml:119.2mg)負荷量,劑量為9mg/點,超聲顯示藥物擴散,行PCIA,與鎮痛泵連接,250ml 5%羅哌卡因,維持5ml/h,鎖定10min。

乙組術畢應用PCIA。連接鎮痛泵,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256;5ml:250μg)25μg/kg,格拉司瓊(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60;3ml:3mg)3mg,使用生理鹽水稀釋藥物至100ml,維持2ml/h,單次追加0.5ml,鎖定10min。

1.3 研究指標

術后不同時間點兩組疼痛情況。在術后0.5h、2h、8h基于疼痛數字量表(NRS)評價疼痛情況,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

不良反應。術后24h統計。

1.4 統計學分析 組間數據差異檢驗用SPSS26.0,用()、(%)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用t、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不同時間點兩組疼痛情況 甲組術后0.5h、2h、8h NRS評分低于乙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術后2h NRS評分低于術后0.5h,術后8h NRS評分低于術后0.5h、術后2h,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甲組頭暈、惡心分別2例、1例,乙組頭暈、惡心、嗜睡分別4例、3例、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50%、8.55%,甲組低于乙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χ2=4.178,P=0.041)。

3 討論

疼痛是開胸術后常見問題,主要來源于軟組織、神經以及肋骨的牽拉與切割,肺實質與胸膜的擠壓,引流管置入,術后炎癥反應。劇烈的疼痛不僅會影響患者排痰功能、呼吸功能,還可能引發并發癥。PCIA為開胸術后常用鎮痛方式,操作簡單,對肌力無影響,適用于大部分患者,但該方式中鎮痛藥物作用于全身,不良反應較多,且鎮痛效果仍有待提升[3]。

本研究中,甲組術后0.5h、2h、8h NRS評分低于乙組,表明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可緩解患者疼痛。椎旁間隙為臨近椎體的楔形間隙,包含豐富的神經與血管,鎮痛藥物被注入椎旁間隙后能擴散至頭側與尾側,起到多于四個節段的單側阻滯效果,鎮痛作用更好。王義龍等研究認為[4],開胸手術患者應用超聲引導下胸椎旁神經阻滯鎮痛作用更強,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還顯示,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乙組,表明該鎮痛方式安全性更高。與PCIA的全身作用不同,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作用對象僅為單側肋間神經以及單側交感鏈,不會對呼吸與血流動力學造成顯著影響,且具有操作時間短、阻滯起效快的優勢,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綜上,胸科術后應用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可增強鎮痛效果,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鮑淑敏, 王立憲, 單士強. 超聲引導下連續椎旁神經阻滯對老年食管癌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 2019, 16(1):116-119+124.

魯世千, 涂仲凡. 普胸外科學[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52-53.

金亮, 徐丹, 孫付國, 等. PCIA聯合PVB對肺癌開胸手術鎮痛情況、舒芬太尼使用總量及安全性分析[J]. 癌癥進展, 2017, 15(6):688-691.

王義龍, 張偉, 姚永遠,等. 超聲引導下胸椎旁神經阻滯對開胸手術患者應激反應及術后鎮痛的影響[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 46(5):101-104.

猜你喜歡
鎮痛效果
自控鎮痛泵在骨科患者術后的應用與護理
推拿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肩周炎的活動度與鎮痛效果分析
舒芬太尼聯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婦科腔鏡手術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
羅比卡因聯合舒芬太尼麻醉在下肢手術的麻醉平面與鎮痛效果分析
探討不同鎮痛方法用于婦產科患者術后陣痛的效果
帕瑞昔布鈉與下肢神經阻滯聯用對膝關節和遠端手術患者的鎮痛效果分析
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頜面腫瘤術后患者的鎮痛效果觀察
導樂分娩鎮痛儀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分析
丁丙諾啡對臂叢麻醉患者的鎮痛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