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顱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及對信號強度影響分析

2019-09-28 02:48李春匣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核磁共振成像信號強度

李春匣

【摘 要】:目的:探索顱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及對信號強度影響。方法:選擇96例疑似顱底脊索瘤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均采取核磁共振成像、CT診斷,隨后對比兩種診斷方式的正確率、診斷價值性。結果: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的敏感度為97.59%,特異度為92.31%,漏診率為2.41%,誤診率為7.69%;CT診斷的敏感度為85.54%,特異度為76.92%,漏診率為14.46%,誤診率為23.08%。結論:在診斷顱底脊索瘤時,運用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正確率更高。

【關鍵詞】:顱底脊索瘤;CT;核磁共振成像;信號強度

【中圖分類號】R730.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2

顱底脊索瘤具有局部侵蝕性,常發生在顱底脊索殘留組織中,容易對顱神經和顱底骨質造成侵襲性,為了控制病情惡化,還需合理選擇一項診斷方式,從而對疾病發生、發展起到監測作用 [1]。目前常用的重要影像學手段為核磁共振、CT,其各具有優劣性。而本文對比了MRI、CT診斷的價值性,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擇96例疑似顱底脊索瘤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2017年6月15日至2018年6月15日期間收治?;颊咂骄挲g(54.78±4.11)歲;性別:男性52例,女性44例。

1.2 方法

檢查方式:本次使用的CT掃描儀為飛利浦CTBrilliance 64排 128層和日本東芝TOSHIBA AQUILION 16層,層間距為5mm,層厚為5mm,橫斷面平掃。隨后采用增強掃描法,經肘靜脈注射80ml非離子對比劑,保持每秒3.0ml速度,掃描參數:重建層厚5.0mm;層厚1.0mm;螺距0.99mm;管電流120mA;管電壓120~150kv。

MRI檢查:本次使用的掃描機為美國GE HDxt1.5T高場超導型號,使用頭顱陣列線圈,實施冠狀面、矢狀面、橫斷面掃描,快速自旋回波:T2WI:TE:90~130ms,TR3000~4000ms;自旋回波序列:TE:10~20ms,TR500~700ms。采集矩陣192×256,間隔3mm,掃描層厚3~5mm。增強對比劑Gd-DTPA,濃度0.1mmol/kg,經肘靜脈。

由兩名高資歷主治醫生對圖像進行評價、分析、觀察,并了解腫塊密度、大小、部位、形態、型號以及強化方式等征象。

1.3 觀察指標

分析CT、核磁共振成像診斷價值性。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當統計值存在差異時,常規用(P<0.05)表示。

2 結果

CT影像:35例患者存在明顯軟組織腫塊,呈現為不規則分葉狀或類圓形,10例骨質均呈現為溶骨性破壞,5例病灶內可見殘存骨或斑點狀鈣化。

MRI影像:19例患者呈現為蜂窩狀變現,MRI信號顯示不均,12例T2W1呈現為高低混合雜信號。

96例疑似顱底脊索瘤,經病理確診的有83例,CT診斷的敏感度為85.54%,特異度為76.92%,漏診率為14.46%,誤診率為23.08%。如表1所示:

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的敏感度為97.59%,特異度為92.31%,漏診率為2.41%,誤診率為7.69%。如表2所示:

3 討論

脊索是人體脊柱的原基,在發病早期可因為殘存的脊索組織,逐漸進展為顱底脊索瘤,具有較高的病發率,治療不及時,還可引發癌變,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2-4]。為了盡早控制病情惡化,目前常運用CT診斷,其具有無創性、操作簡便等優勢,且在顯示瘤內鈣化和瘤骨質破壞中具有顯著優勢,但誤診率、漏診率較高,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正確率更高,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了解腫瘤血液供應和周圍病變組織侵犯情況,更好顯示當前出血、囊變、殘留骨片、鈣化、纖維分隔等情況,為治療方案擬定提供科學依據 [5-7]。在本次研究中,MRI敏感度、特異度高于CT診斷結果,由此說明,MRI診斷價值更高,在診斷顱底脊索瘤時具有較高特異性和敏感性。

總而言之,核磁共振成像診斷、CT診斷均具有顯著推廣作用,在診斷顱底脊索瘤疾病時,運用核磁共振成像價值性更高,可降低臨床誤診率和漏診率,為疾病判定、預后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付姣慧.探究顱底脊索瘤的CT、MRI影像診斷方法[J].當代醫學,2014,45(36):68-68,69.

鄭瓊娜,鄭漢朋,潘阿善等.顱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表現特征[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8,28(7):1057-1060.

許華宇,穆紅,榮陽等.顱底脊索瘤的CT和MRI診斷價值與影像學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5):133-133,134.

侯開渝.研究顱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診斷特性及其臨床價值[J].心理醫生,2016,22(10):28-29.

朱彥軍,李興偉,李瑞鑫等.顱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4):43-45.

蘭勝青.研究顱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診斷特性及其臨床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5):90-90.

韓慧賢.顱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5):58-59.

猜你喜歡
核磁共振成像信號強度
MRI與顱腦CT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診斷中對比研究
CT及MRI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價值
超導磁共振與多層螺旋CT對診斷股骨頭壞死效果比較分析
脊柱損傷的比較影像學及臨床應用
鉆鋌對隨鉆電磁波測井信號的影響分析
TETRA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在露天礦山的應用
以WiFi和ZigBee聯合定位的消防滅火救援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