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對不同住院患者的護理觀察重點及要求

2019-09-28 02:48吉秀萍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住院患者

吉秀萍

【摘 要】住院對患者、尤其是對首次住院的患者而言,是一個很大的生活事件,有時是突然而不知所措的,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各方面都將帶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打亂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規律,使患者立即產生極不適應和不愉快的感覺,直接造成患者情緒變化,隨之將會產生一系列對疾病治療的負面影響,所以應及時給予恰當的干預和必要的指導,使患者在短時間內盡快適應角色的轉換,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促進康復。

【關鍵詞】住院患者;護理觀察重點;護理要求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對不同住院患者的觀察不只是單純的“眼觀”,要先了解每一個病人的病情,針對病情理出要觀察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在了解病史時,要心中有數,主動引導病人訴說病情,護士要善于抓住要點,緊緊圍繞就診時的主訴和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進行問診,并了解與主訴相關的問題和伴隨癥狀,如對老年患者,要養成常規詢問老年人的家庭狀況;對小兒患者,因不能提供可靠的病史,常需要取得患兒家屬合作,以便獲得準確的病史,盡快明確診斷[1]。

1 新入院患者

1.1 初步估計病情的輕重,確定重點觀察的內容護士應根據患者的病史、各種檢查結果,結合患者的入院方式和一般情況等,作出初步估計。

1.2 注意觀察潛在或繼發病癥護士應注意觀察潛在或繼發病癥,有些創傷患者在外觀上只表現為機體局部組織的損傷,但護士扔應密切觀察其血壓和神態變化,警惕內臟有潛在或繼發出血的可能[2]。

1.3 心理狀態的觀察護士應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使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生活。

2 老年患者

2.1 特點適應能力和體力下降,天氣變化時易發熱或者低體溫;因肌肉、臟器等細胞內液減少,體液喪失或者水分供給不足易發生脫水,同時免疫功能下降、肺功能下降易發生肺部感染;因機體的康復能力、抵抗能力、體力等下降,再加上對治療沒有信心和發生并發癥,使病情發展成慢性,而且老年患者的記憶力下降,對疾病的認識也不足,對治療的依從性比較差,延誤治療,使病情呈慢性化發展;視力下降和聽力下降,而導致老年患者接收外界信息比較少,而出現心理應激;因機體各個系統的活動減少,易發生機體廢用性綜合征,導致組織、器官等出現廢用性改變。

2.2 癥狀、體征不典型的病情老年人新陳代謝低下,感覺遲鈍,患者病時往往反應不明顯,狀態不典型。護士要做到細致、全面的觀察。

2.3 先兆癥狀老年患者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應警惕心肌梗死的發生,需嚴密觀察和及時處理。護士應注意觀察先兆癥狀,以便采取防治措施。

2.4 并發癥注意有無壓瘡的發生等。

2.5 注意觀察和疏導心理問題因為老年患者對于疾病、環境變化等比較敏感,需護理人員和家屬給予心理支持,并給予其理解和鼓勵。護士應做到尊重患者,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細心觀察,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給予針對性的疏導[3,4]。

3 小兒患者

3.1 病理特點小兒機體對疾病的反應與成人不同,因此,同一原因對不同年齡的小兒可引起不同的病理變化,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時小兒可出現巨人癥,而成人則表現為肢端肥大癥;肺炎鏈球菌感染時小兒易患支氣管肺炎,而成人則易患大葉性肺炎。

3.2 護理評估特點健康史采集不可靠,嬰幼兒不會說話,多有父母代述,可靠性與代述者對小兒的了解程度有關;護理體檢時患兒多不能配合,影響檢查效果。因此,護理人員要取得患兒機器家長的配合,以對患兒進行客觀的評估。

3.3 重點觀察 小兒的機體結構、社會心理狀況、疾病臨床表現等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都是不斷變化的,與成人各方面狀況均存在區別。因此對患兒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飲食量、大小便的性狀及顏色、啼哭的聲音等必須進行重點觀察。

3.4 預后特點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時期,生命力旺盛,組織修復和再生能力強,兒童患病時雖起病急、來勢猛、變化多,但如處理及時、有效,護理得當,度過危險期后,往往好轉恢復也快,后遺癥一般較成人為少。但年幼、體弱、營養不良者病情容易突變,需嚴密監護、積極處理。

3.5 預防特點兒童自身防護能力弱,加強預防措施是使兒童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重要環節。由于開展計劃免疫,加強公共衛生與社區保健,使兒童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由于重視兒童保健工作,也使營養不良、肺炎、腹瀉等多發病、常見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明顯降低。注意合理營養,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可防止兒童肥胖癥,并對成年后出現的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起到預防作用[5]??梢妰和瘯r期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要,不僅可增強兒童體質,使其不生病、少生病,還可促進兒童各方面的健康。因此,我們應將照顧的焦點從疾病的治療移至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的促進上。

4 危重患者

4.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搶救準備護士須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瞳孔、意識及其它情況,隨時了解心、肺、腦、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治療反應與效果,及時準確地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4.2 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醒病人應鼓勵定時做深呼吸或輕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積聚喉頭,而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故應使病人頭偏向一側,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通過呼吸咳嗽訓練,肺部物理治療、吸痰等,預防分泌物淤積、墜積性肺炎及肺不張等[6]。

4.3 加強臨床護理

4.3.1 眼部護理:對眼瞼不能自行閑合者應注意眼睛護理,可涂眼藥膏或覆蓋油性紗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潰瘍、結膜炎。

4.3.2 口腔護理:保持口腔衛生,增進食欲。對不能經口腔進食者,更應做好口腔護理,防止發生口腔炎癥、口腔潰瘍、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等。

4.3.3 皮膚護理:危重病人由于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營養不良及應激等因素,有發生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故應加強皮膚護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換、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4.4 肢體被動鍛煉病情平穩時,應盡早協助病人進行被動肢體運動,每天2--3次輪流將病人的肢體進行伸屈、內收、外展、內旋、外旋等活動,并同時做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張力,幫助恢復肌肉功能。

5 手術后的患者

5.1 觀察病情變化

5.1.1 術后密切監測生命征變化;同時觀察并記錄出入液體量,注意觀察病人尿量變化;

5.1.2 危重病人注意循環、呼吸、腎功能的監測和維護;

5.1.3 經常巡視病人,傾聽主訴,注意腹部體征變化,觀察有無膈下或盆腔膿腫的表現;觀察其腸蠕動恢復情況;及時發現異常,通知醫師,配合處理;

5.1.4 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滲血或滲液時及時更換敷料;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及時發現切口感染征象。

5.1.5 保證有效引流 引流管需貼標簽表明名稱、引流部位等;正確引流并妥善固定各引流裝置、引流管,防止脫出、曲折或受壓;觀察引流通常情況,擠捏引流管以防血塊或膿痂堵塞,預防腹腔內殘余感染;對行低負壓引流者需根據引流液抽吸的情況及時調整負壓,維持有效引流;及時觀察腹腔引流情況,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色、性狀;一般當引流量小于10ml/d,且引流液非膿性、病人無發熱、無腹脹、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時,可考慮拔除腹腔引流管。

5.2 休息與體位

5.2.1 病人手術完畢回到病房,給予平臥位,全麻未清醒者頭偏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嘔吐情況。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平臥6小時,血壓脈搏平穩后改為半臥位,并鼓勵病人早期活動。

5.2.2 解釋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鼓勵病人臥床期間進行床上翻身活動,視病情和病人體力可坐于床邊和早期下床走動,促進腸功能恢復,防止術后腸粘連,促進術后恢復。

6 特殊檢查或藥物治療后的觀察

6.1 特殊檢查后的觀察對各種檢查護士應重點了解其注意事項,觀察生命體征、傾聽患者的主訴,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如水電解質紊亂的發生,警惕誘發肝性腦病。

6.2 特殊藥物治療患者的觀察護士應注意觀察其療效、副作用及毒性反應。如使用胰島素治療時,觀察有無心慌、出冷汗、神志不清等低血糖反應;使用易產生過敏反應的血清類和青霉素類藥物時應注意有無過敏反應等。

總之,住院患者的護理觀察重點及要求,因年齡、性別、職業、地位、家庭狀況、家庭結構、文化程度以及病種、病情、病程等不同而表現各異。護理人員必須仔細觀察和研究患者的各種心理反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必要的干預,以盡早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崔曉丹,楊峰.兒科護理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1-7.

焦春燕,白蘭鴿,胡鳳敏.淺談新入院患者的心理觀察及護理.中國實用醫藥,2009:196-197.

孫建萍.老年護理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5.

燕儀,阮洪,蔡文瑋,等.淺議護理人員實施心理護理的基本技能.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13(2):219.

崔焱,仰曙芬.兒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7-8.

王慧珍,廖毅,胡愛招.急危重癥護理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2-5.

猜你喜歡
住院患者
2011—2015年住院前十位惡性腫瘤疾病構成分析
淺談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護理
某綜合醫院18例住院患者自殺行為特征分析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標本留取率中的應用效果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護理技巧分析
鄉鎮基層醫院住院患者抗生素應用情況分析
卒中單元對腦梗死住院患者早期療效的影響
淺析心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特點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