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觀念與恒動觀念對疾病預防的指導作用分析

2019-09-28 02:48張序韋漢萍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疾病預防

張序 韋漢萍

【關鍵詞】:整體觀念;恒動觀念;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R5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目前我國疾病譜已從急性傳染性疾病為主過渡為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及心理、社會和環境導致的慢性病為主,使預防醫學蓬勃發展。中醫整體觀念是在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影響下形成的中醫學獨特的思想方法,中醫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聯系全身組織器官聯系成的有機整體,命過程隨時受到社會和自然的影響。同時,中醫認為,構成宇宙及生命的本原是氣,氣具有運動的屬性。因此生命的本質也在于氣的生化運動,人類的生命具有恒動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討整體觀念與恒動觀念對疾病預防的指導作用,現報道如下。

一 以整體觀念為指導對疾病預防的作用

1.1 從人與自然角度看

中醫的整體觀是一個動態的全方位的理念,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體,是人與自然、社會的融合體?!饵S帝內經》中說: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生于地,人是地球所生化的。懸命于天,但人生命的構成,和整個宇宙,整個大自然密切相關。

首先,地球原體的破壞是形成疾病的第一個原因。人體的最初是在自然的原體上形成的,地球原有的五臟系統破壞,相互合作的機能也被破壞,①腎的破壞。濕地是地球的腎,濕地、水源的破壞水的污染造成腎的污染。腎精不固淫亂無度。由于腎臟疾病嚴重,精志浮動,精志不能入腎,火氣也浮動不能互制,催動情欲,淫亂就會大量發生。②肝的破壞。地下煤炭、天然氣屬于地球的肝,大量開采,破壞了地球的肝,空氣中的沙塵和毒素泛濫,造成肝臟污染,使肝臟疾病尤為嚴重,由于肝病嚴重人的魂氣浮動,魂神不能入肝,游離于外,由于魂不守舍,魄也不會穩定,產生傷魂失魄癥。③心的破壞。地球的能量屬于地球的心,能源的大量利用,在自然中蒸騰,造成人的行為浮躁。加劇了心臟的破壞,神氣浮動,神不能入心,迷離于外,神不守舍,心智迷失,火不能制精,精不能制火。于是就產生了大量的失心風,抑郁癥。④脾的破壞。地球的土屬于地球的脾,山川土地的大量利用,破壞了地球的脾,也就破壞了人的脾。⑤肺的破壞。地球的金屬礦屬于地球的肺,金屬礦的大量利用,破壞了地球的肺。

地球原體兩極分化之后,肝、腎、心、的機能普遍下降,人體內部的氣不能下沉,肝腎脾經能力極弱,不能充分調整,人的三焦不分,濁氣上浮,水不能克火,而且向極端化發展,脾胃不能使糖分進入肉體,糖分有利于奏里,大量的積累就產生了糖尿病。由于環境的破壞,原來的自然調節也被破壞,地球的木氣盛行,就產生了火氣,繼而產生了暑氣和濕氣,再到來的是燥氣,再到來的是寒氣,由于自然過度的調節,也引起人體很多疾病。

1.2 人體自身的整體性

人處在自然這個大環境中,同時個體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若干臟 腑、組織和器官組成。它們有著各自獨特的生理功能, 而這些不同的功能又是人體整體生命活動的組成部分,這決定了人體內部的統一性?!鹅`樞·本輸》“肺合 大腸,大腸者,傳導之腑;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 腑;肝合膽,膽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 腑”。在治療局部病變時,也必須從整體出發,采取適當的措施。比如心開竅于舌,心與小腸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熱、瀉小腸火的 方法治療口舌糜爛。再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 右治左,以左治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病 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靈樞·終始》) 等,都是在整體觀指導下確定的防治原則。消除疾病的共同病因,就能做到整體 預防,也就是中醫“異病同治”理論指導下的“異病同防”。

二 恒動觀念在中醫診斷中的指導作用

中醫認為,構成宇宙及生命的本原是氣,氣具有運動的屬性。生命的本質也在于氣的生化運動,人類的生命具有恒動的特性。 “天主生物, 故恒于動,人有此生,亦恒于動” ( 《格致余論·相火論》) 。

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病理過程。從發病到正邪相爭,彼此消長,到正勝邪退或正衰邪陷,均體現著動態的變化,在認識疾病時,首先將疾病看成是人體自身運動失調的結果,同時注重人體與整體系統中社會、自然環境間的失衡。診斷疾病時,在全面考慮人體

內與外、局部與整體,以及人體與自然、社會各個方面的多參照系、多變量因素的前提下,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分析判斷?!耙猿:庾儭?,即是中醫診斷疾病時常用的法則,即,在認識正常的基礎上發現異常,從對比中找出差別,從而認識疾病的本質。其中之“?!钡拇_定,是根據體質強弱、性別差異、年齡大小、四季交替、晝夜晨昏、土地方域等相關因素從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進行綜合分析思考的結果,具有恒動特性。

辨證是中醫診斷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中醫認為當病因作用于機體到發病機體一直處于邪正相爭的運動狀態,寒熱之邪因體質而發生轉化病勢可循表里、 六經、三焦、衛氣營血,經絡,臟腑之不同方式發生傳變,疾病本身也處于不停的發展變化中,首先證本身就是疾病發展至某一階段的病機的概括時間階段不同,病位有可能變化,病機也必然隨之發生變化。外感疾病雖然呈現明顯的階段性,但仍存在著永恒的演變趨勢,內傷雜病以病位相對恒定的臟腑為病變中心,而臟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使得臟腑病證,也處于變化發展中,因而臟腑辨證也具有一定動態變化規律。中醫常以五行的乘侮關系來闡釋五臟病的傳變規律。如,肝失疏泄,就應當密切注意觀察脾、肺功能是否異常。因為肝與脾肺,存在著相乘、相侮的病變聯系。當然,臟腑之間的病變影 響不僅局限于五行間的乘侮勝復。中醫對臟腑病變 傳變規律的認識,還從空間位置、經絡傳導、氣機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結語:

中醫天人合一和形神一體的整體觀念對疾病整體預防有重要指導作用,整體觀念是治未病理論的基礎和指導思想,同時,從恒動的觀點出發,在全面收集臨床資料的基 礎上,進行綜合、整體分析,作出準確診斷。整體

恒動觀念,作為中醫最為精髓、最為寶貴的思維大法與規律,始終貫穿于中醫診病辨證的全過程。中醫的整體觀是一個動態的全方位的理念,是時

間和空間的結合體,是人與自然、社會的融合體。而健康也處于動態的過程,它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隨著人體內外環境的改變,健康的水平也在波動。因此,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如今人們大都處于亞健康狀

態,真正意義上健康的只有少數,那么立足中醫的整體觀念,通過“司外揣內、見微知著、以常衡變”等基本原理的指導,判斷人體是出于未病、欲病、還是已病狀態,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傳,讓機體處于更好的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張艷濱,李斌,紀立金.再析中醫學整體觀念[J].國醫論壇2018,33(02).

龔仁艷.從中醫整體觀念淺談健康[J].甘肅醫藥,2017,36(04):260-262.

徐川,蒙玲蓮,張秋娟.基于中醫心身醫學和整體觀念探討抑郁癥[J].北京中醫藥,2016,35(10):967-971.

楊梅,魯法庭,王青,魏寧頤.中醫恒動觀念的形成及其在中醫診斷中的應用[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1,34(05):1-3+7.

猜你喜歡
疾病預防
畜牧業疾病預防及治療的發展的研究
乒乓球運動對老年人身體疾病預防和心理的結果調查研究
疾病預防控制措施探析
眼部健康研究意義以及圖像分析技術在其領域發展前景
淺談加強和完善疾病預防與控制體系
芻議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及保健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