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場磁共振圖像常見偽影分析探討

2019-09-28 02:48李永林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磁共振臨床診斷

李永林

【摘 要】:目的:探討對高場磁共振圖像常見偽影進行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內,選擇177例在我院進行磁共振檢測的患者,對患者的高場磁共振圖像進行分析,所有圖像均存在偽影,分析偽影的類型以及解決對策。結果:高場磁共振圖像常見的偽影有:運動偽影、化學移位偽影、磁化率和金屬偽影、交叉偽影、近線圈偽影、截斷偽影、容積效應偽影以及卷褶偽影。其中以運動偽影和磁化率和金屬偽影最多。結論:對偽影的類型進行分析,并分析各種類型偽影的形成原因和特點,并找到解決對策,可以提高磁共振的診斷準確率,也可以降低偽影率,提高圖像的清晰度,提高圖像質量,為臨床診斷提供有效的數據。

【關鍵詞】:磁共振;高場磁共振圖像;偽影;運動偽影;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高場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是臨床常用的診斷輔助方法,相比于CT、X線等檢測方法具有圖像清晰,診斷準確度更高,信噪比高,掃描速度快,成像更敏感和精準等優點。但是在掃描過程中容易受到患者或者自身系統的影響進而出現偽影,導致診斷準確率降低,圖像質量較差等問題。偽影(Artifacts)主要是指指原本被掃描物體并不存在而在圖像上卻出現的各種形態的影像,它可以表現為圖像的扭曲、重疊、變形、缺失、模糊等。會造成掩蓋真病灶,出現假病灶,造成誤診和漏診[1]。因此消除和抑制偽影是臨床上對于高場磁共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本研究探討2017年6月-2019年6月,對117例高場磁共振圖像常見偽影進行分析,分析偽影的類型以及解決對策。。

1 一般資料

1.1 基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內,選擇177例在我院進行磁共振檢測的患者其中85例男性,92例女性,患者年齡15-80歲,平均年齡(43.27±11.08)歲,檢測部位:72例頭頸部,51例脊髓,39例胸腹部,15例四肢關節。31例普外科,18例婦科,29例神經內科,41例神經外科,39例骨科,19例其他科室。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已經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的倫理委員會也批準了本次實驗,納入標準:均配合本次研究,均符合磁共振檢測的標準,臨床資料詳細,診斷明確。排除標準:傳染性疾病,妊娠期婦女,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精神性疾病,無法配合本次研究[2]。

1.2 研究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結合病理結果,血常規、尿常規,其它影響學的輔助,以及診斷結果,分析高場磁共振圖像偽影的類型。

運動偽影:主要包括患者吞咽、胃腸道蠕動引起的偽影,和患者的生理性運動如呼吸、心臟跳動以及血管等引起的偽影,主要特點是有一條帶狀圖像,或者一條間隔的半弧形,出現在相位的編碼方向,也有可能是周期性的重疊影。偽影與運動的強度信號有密切的關系,運動信號強度越高,偽影越亮。

化學移位偽影:主要是在不同化學環境中,同一種元素同一種原子磁共振頻率存在差異所引起的。例如膀胱內的尿液,脂肪的厚度等均會產生不同的偽影,主要特點是:(1)在頻率編碼方向上出現;(2)脂肪組織的信號向頻率編碼梯度場強較低的一側進行移位;(3)場強越高,化學位移偽影也越明顯。

磁化率和金屬偽影:磁化率屬于物質的基本屬性之一,主要是指物質進入外磁場后的磁化強度與外磁場強度的比率。當兩種物質的磁化率差別較大,就會出現偽影,例如腦脊液和骨皮質之間,肝臟的交界處,鼻咽、鼻腔和喉腔之間,空氣與組織之間等。金屬偽影主要是中心頻率的偏離場強不均勻,或者體內、體外存在金屬物質,均會造成圖像的偽影。

交叉偽影:主要是指在交叉的部位的掃描信號較低。

近線圈偽影:越靠近線圈的部位信號越強,越遠離線圈的部位信號越弱,主要是由于線圈的空間敏感度差異所導致的。

截斷偽影:也被叫做環裝偽影,主要是發生在空間分辨率較低的圖像上,主要的表現是多條同中心的弧線狀低信號影。也就是當對像素進行放大時,會出現失真,在圖像上有肉眼可見的明暗相間的條帶。其特點就是像素高,空間分辨率低,或者在兩種信號差別較大的組織間,如腦脊液和骨皮質之間往往會出現截斷偽影。

容積效應偽影:與其他任何斷層圖像一樣,磁共振圖像同樣存在部分容積效應,造成病灶的信號強度不能夠客觀的進行表達表達,同時將影響病灶與正常組織的對比。

卷褶偽影:主要是指當受檢物體的尺寸超出視場的大小,視場外的組織信號將折疊到圖像的另一側,進而出現折疊的現象。既可以在頻率編碼方向上出現也可以在相位的編碼方向:主要特點是視場小于進行檢測的部位,視場外一側的組織信號卷褶并重疊到圖像的另一側。

1.3 觀察指標

分析偽影的類型(運動偽影、化學移位偽影、磁化率和金屬偽影、交叉偽影、近線圈偽影、截斷偽影、容積效應偽影以及卷褶偽影)的分布。

1.4 統計學處理

n%顯示分析偽影的類型,P<0.05為試驗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分析偽影的類型分布,以運動偽影35.03%和磁化率和金屬偽影29.94%最多,與其它類型均有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社會老齡化,壓力增大,飲食結構改變,環境污染,以及肥胖、遺傳、職業因素、交通因素使得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均不斷的增加。對于疾病臨床采取多種診斷方法來確定疾病的類型和治療方法。其中影像學檢測就是最為常用的診斷方法,影像學檢測主要有CT、X線、B超、磁共振等[3]。隨著醫學的發展,磁共振也不斷的得到發展,高場磁共振具有比普通磁共振圖像更清晰,信噪比和分辨率更高,可以發現微小的病變的優點,但是也存在偽影的現象。偽影的存在會使得診斷出現漏診或者誤診,降低診斷準確率,耽誤患者治療。

本次研究中,高場磁共振圖像常見的偽影有:運動偽影、化學移位偽影、磁化率和金屬偽影、交叉偽影、近線圈偽影、截斷偽影、容積效應偽影以及卷褶偽影。其中以運動偽影35.03%和磁化率和金屬偽影29.94%最多。解決對策:1)運動偽影:檢測之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配合檢測,并且在檢測期間保持不動,在喉部、心臟部位、成像取區血流的上游加預飽和帶或者使用呼吸觸發技術或呼吸補償技術,降低吞咽、心跳、血管和呼吸的影響。2)化學移位偽影:是頻率編碼的方向改變,使用脂肪抑制的方法,或者將頻率編碼的帶寬進行增加。3)磁化率和金屬偽影:在檢測前口服低劑量的順磁性對比劑,取出患者體內和體外的金屬,做好勻場,使場強更均勻,縮短TE,用SE類序列取代GRE類序列或EPI序列等。4)交叉偽影:避免掃描時的交叉層面,設置飽和參數,并且手動進行調整。單次采集,如需進行重疊就分開多次進行采集。5)近線圈偽影:使用圖像后處理,或者提前對線圈的敏感度進行了解,并且獲得正確的校正信息?;蛘弑热缭诰€圈與身體間加一層海綿,使得信號降低。6)截斷偽影:主要方法就是增加圖像的像素或者空間分辨率,增加采樣的時間。7)容積效應偽影:主要的方法就是將層厚減薄。8)卷褶偽影:將兩種編碼方向進行切換,增加視場,使用超范圍的相位編碼,這需要根據儀器具體分析。除此之外偽影還與化妝材料,溫度濕度突然的改變等有關,因此要保持檢測室恒定的溫度和濕度,囑咐患者在檢測時不要化妝等。對各種偽影的類型、特點原因等進行詳細的了解,才能找到解決的對策,降低偽影的發生,提高圖像的質量,對病灶圖像進行準確的分析,避免誤診和漏診的發生,使被掩蓋的病灶清晰顯現,假病灶不再出現。

綜上所述,對偽影的類型進行分析,并分析各種類型偽影的形成原因和特點,并找到解決對策,可以提高磁共振的診斷準確率,也可以降低偽影率,提高圖像的清晰度,提高圖像質量,為臨床診斷提供有效的數據。

參考文獻

王愛軍, 張利萍, 呂秀玲,等. MRI常見偽影產生的原因及應對策略[J].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1(1):83-86.

張中偉. 磁共振成像中的偽影(一):運動相關偽影[J].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2018, 27(1):84-87.

張中偉. 磁共振成像中的偽影(二):信號采集和處理相關偽影——卷折偽影[J].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2018, 27(3):84-86.

猜你喜歡
磁共振臨床診斷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頸部動脈血管中的應用
產前超聲檢查和磁共振成像對胎盤植入診斷的準確性評估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診斷脊柱損傷的臨床準確率比較探討
CT和磁共振用于頸椎病診斷臨床價值比較
探討磁共振增強減影技術在顱腦出血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瑞典研究人員將核磁共振時間縮至1分鐘左右
探究內鏡檢查對缺血性結腸病的診斷價值
細小病毒患犬病例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