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護理路徑在233例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9-09-28 02:48顧政輝顧建俠郭雯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感染臨床護理路徑血液透析

顧政輝 顧建俠 郭雯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233例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233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與常規護理路徑組兩組,其中臨床護理路徑組有117例患者,常規護理路徑中有116例患者,對比不同護理路徑護理后兩組患者感染的發生情況。結果:臨床護理路徑組感染的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常規護理路徑組感染的發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血液透析室內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的風險,提高臨床效果,具有明顯的臨床應用價值,應在臨床中廣泛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血液透析;感染;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對于血液透析來說,其主要就是為腎臟功能具有障礙的患者所提供的有效治療手段,在這其中,血管通路可以比作為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實際生命線,只有做好長期的導管護理工作,才能夠確保透析的順利,提高治療效果,但是透析治療的時間往往比較長,這也就增加了感染發生的風險,這其中主要包括環境因素、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以及腎臟功能障礙等方面的危險因素,如果患者一旦遭受感染,就會降低血管通路的實際使用壽命與使用價值,進而降低血液透析治療的質量,最終影響治療效果,所以,應該在為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因此,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233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與常規護理路徑組兩組,其中臨床護理路徑組有117例患者,常規護理路徑中有116例患者,對比不同護理路徑護理后兩組患者感染的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233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與常規護理路徑組兩組,其中臨床護理路徑組有117例患者,常規護理路徑中有116例患者,在臨床護理路徑組的患者中,有62例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其年齡在35-78歲之間,均值為(56.7±6.2)歲;在常規護理路徑組的患者中,有60例男性患者,有56例女性患者,其年齡在36-77歲之間,均值為(55.8±5.3)歲;統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并進行對比,無明顯的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路徑組

為該組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路徑,其中主要包括: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完成護理,制定嚴格的消毒計劃,并按照消毒計劃對血液透析室進行全面的消毒,如果患者發生感染的情況,需要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1.2.2 臨床護理路徑組

為該組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做法如下:①成立護理小組:在科室內部組間臨床護理路徑專門小組,這其中主要含有的崗位有護士長、護理人員以及醫生,在護士長的帶領下,組織小組內的成員對血液透析室內常見的感染風險、危險因素等進行分析,并廣泛的查閱書籍、報刊等資料,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臨床護理路徑規劃;②強化對血液透析室內環境的管理:護理人員應該按照實際工作的要求【1】,對血液透析室內部的設備等進行合理的布置,同時也要保證室內環境的整潔性,將醫用產生的垃圾與生活垃圾進行區分處理,對透析器、穿刺針以及透析管路等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進行集中化的管理,同時,也要定期對透析機進行消毒,并在結束后利用紫外線消毒技術照射1h,對探視的人數與次數進行控制;③增加培訓與教育的途徑:為了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對其進行培訓與教育,同時也要為血液透析室內的護理人員建立專門的健康檔案,定期組織其進行體檢,只有身體健康的人員才能夠從事工作;④遵循無菌操作規范: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嚴格的遵循無菌操作的規范,及時對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消毒,全面觀察患者插管部位是否發生感染的情況,重視對患者血管通路與呼吸道的管理;⑤制定營養方案:護理人員應該按照患者的基本病情,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養方案,從而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與抗病能力,促進患者的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感染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路徑護理后感染的發生情況,臨床護理路徑組與常規護理路徑組的感染發生率分別為96.58%、81.89%,可見臨床護理路徑組感染的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常規護理路徑組感染的發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對于長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來說,其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經常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傷,這也就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發生率,所以應該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2】,對患者進行更加全方面的管理,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開展的中心,詳細的制定護理管理計劃,從而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效果,降低患者感染的發生率。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表明,臨床護理路徑組感染的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常規護理路徑組感染的發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就充分的體現了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

由此可見,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血液透析室內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的風險,提高臨床效果,具有明顯的臨床應用價值,應在臨床中廣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劉正翠,鄒淑霞,吳媛,傅華珍,李霞.基于Donabedian質量理論的集束化護理管理方案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7):62-64.

陳琳,曹娟.以細節化管理為中心的環節質量控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5):64-66.

猜你喜歡
感染臨床護理路徑血液透析
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導管并發癥的影響
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性分析
骨三相顯像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松動與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降鈣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