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書籍裝幀

2019-10-09 02:03郝曉紅
藝術大觀 2019年16期
關鍵詞:版式設計書籍裝幀

摘要:上個世紀末,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材料的極大豐富與設計工藝的多樣化,設計師的書籍整體設計意識也隨之得以強化。盡管書籍裝幀的形式千變萬化,其功能性始終應排于首位。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公眾對書籍裝幀的意識僅停留在淺層,導致封面、內文版式不相匹配。就書籍裝幀設計而言,它的封面、內文版式設計理應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不可剝離。

關鍵詞:書籍裝幀;封面設計;版式設計

從個人體驗來講,現今圖書裝幀的繁榮景象是若干年前的我做夢都想不到的事。請不要以為這個“若干年前”有多遙遠,其實也就是20世紀九十年代末的那幾年,那時鄙人正讀高中。很湊巧:我們一中對面就是新華書店,對于求知若渴的少年們而言,那不啻于寶山、圣殿,雖存貨不多,卻足以令年少的我們流連不已。我和好友經常趁體育課的自由活動,飛奔到那里,滿心企盼想刨幾本好書出來。只可惜那時書店里的書太少,擺在櫥窗里稀稀落落,自然在裝幀設計上也不會出現讓兩個小丫頭“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可能了?,F在想來,“量變會引起質變”實在是至理名言:如此少量的書,怎會有太多讓人怦然心動的裝幀設計?

一、裝幀設計的發展誤區

記憶中那時節,似乎所有的書在封面設計上都守拙,體現著守禮為本、樸素為美的時代特征。毋庸置疑,美是脫離不開時代束縛的,而且美經常會被打上時代的烙印。那時候裝幀設計的整體面貌與當時的設計思路偏保守、工藝材料不夠豐富有一定關系。當讀者閱一本書,先啟封面,再開內文,那感覺就是開門見山,簡單明了得不用說。若要詳細描述對彼時書籍裝幀的感覺,可如此說:仿佛遇見一個木訥的美人,眉眼、身材、發膚、儀容等等,分拆開,單項尚可圈可點,但綜合起來所欠缺的那點東西,卻讓她少了風韻。于是此美人僅是無數美人中的蕓蕓一員,永遠不會成為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這種體會著實讓人心有所撼,空懷惆悵。

物極必反,若說以前的書籍裝幀是太過寒簡,那么現在的書籍裝幀給人的感覺卻是雕飾過盛:在林林總總的書籍裝幀設計中穿梭,總會有恍若掉入了脂粉堆的錯覺——所有的“佳人”全副武裝,無論內里如何,均在“妝容”“服飾”上發了狠,個個羽衣華飾,鉚足了勁朝著花團錦簇的方向奔。間或也不是沒有清清淡淡風格的,只是這清淡也并不長久,跟風一起,這清淡又會素成一片。這已是一個太過求異的時代,只是太露痕跡的著意追求,反而讓設計不慎落入了窠臼。

二、裝幀設計應堅持功能性首位

書籍裝幀屬于視覺藝術范疇,藝術美的評判標準同樣規范著它。然而,不同時代對美有不同的認知與標準,這種漸成的評判體系從理論上分析,雖是與各項審美原則相吻合的,但它更多時候是一種民眾的自覺行為,也是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產物之一。因此,盡管現今的書籍裝幀從表面上看五花八門,究其實質,始終還是在既定范圍內運動——形式、材料是其永不背離的范圍。

任書籍裝幀的形式千變萬化,其功能性應排于首位。就書籍裝幀設計而言,它的封面、內文版式設計理應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相輔相成,不可剝離的??稍诤荛L一段時期內,公眾對書籍裝幀的意識僅停留在封面設計層面,也因此封面設計一直作為書籍裝幀的代名詞被公眾曲解著;版式設計卻像空白之地,還在靜悄悄地等待著君主降臨。這種觀念中的誤差讓書籍裝幀的發展趨向畸形,導致封面、內文版式不相匹配,而這兩者本該有一個平衡點,卻因投入失衡,從而喪失了表現的一體與優雅,進而使得本該層次豐滿的圖書,呈現出表里不一的無奈與尷尬。

現今版式設計的意識已然被強化,它被和封面放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上,但在某些時候它發展的苗頭卻有些不對勁:痕跡太過的雕琢,使得它最重要的功能性被隱沒,無可無不可的裝飾性卻得到了極大張揚。這有點像《紅樓夢》中賈府層層加工、費盡心機烹制的茄子。其實對于食客而言,所求的不過一道貼心的家常茄子而已!我想:讀者對書籍裝幀的要求,也不過如此,簡單直觀就好。

三、裝幀設計應注重形式與內容的匹配

經濟發展帶來了物質的極大豐富,材料的豐富多樣化無疑帶動了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在批量化生產中,成本問題使得材料更多只能作為另類表現,并不能成為一種尋常手段。獨特的材質配合獨到的設計,可以使書籍的內容與裝幀設計相得益彰,然而在具體操作中,為何會有諸多有不盡人意的結果?因為總有人會忘記:特殊材質的使用是為了服務于書籍內容,應該使其形式與內容匹配,而非片面地去為材質而材質,此類設計在選材上的標新立異只可令人獵奇,呈現出的美卻是單薄的、欠推敲的。從包豪斯設計的國際化,到如今設計的人性化,設計在曲折發展中應為受眾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而受眾對設計的接受程度也早已由感性盲從轉向理性體驗,這些變化都要求書籍設計師要兼顧多項要素,為讀者提供更加全面、貼心的設計方案。因此,成功的材料選擇應是以滿足受眾的個性需要為前提,而非以假定模式去捆綁受眾。

正因如此,雖則近年來國內圖書市場欣欣向榮,隨著書籍裝幀意識的進一步加強,加之各種新型材料的誕生……都使得裝幀設計的前景一片光明,設計師必須提高警惕:材料是服務于設計思想的,可以注重材料的選擇,但要避免被材料喧賓奪主。在實體書店,材料選擇不當的圖書還少嗎?這些被過度包裝的書籍,在裝幀上過份注重對材料的凸現,以至本末倒置,讓裝幀設計的實用性功能被極大弱化,進而成為一本不方便閱讀的書。細思之,特殊材料的選擇,反而還可能導致了成本的上漲,這樣差強人意的單讀者怎會心甘情愿地買呢?對于書籍而言,封面是書明明白白的面子,版式則是它真誠坦白的心,材料則是托著面子與心的載體,它們都是書之為書,不可或缺的東西,唯有三者的和諧才能構筑這書恰當的形式感,只有這三者高度的統一才是設計的完美。所謂表里如一,書籍裝幀亦當如是。

作者簡介:郝曉紅,教育科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版式設計書籍裝幀
王安娜書籍裝幀設計作品——以鏡明心
美學思想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探究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演變及對現代的影響
書籍裝幀設計中內容與形式和諧關系的探究研究
慧心教育理念寓于版式設計課程中的實踐探索
淺析版式設計中的節奏與韻律
App兒童電子繪本的設計與探析
淺談文字設計在版式設計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非藝術類專業版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札記
海豚出版社舉行書籍裝幀藝術專題講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