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進音樂劇與原創音樂劇的對比

2019-10-12 00:55江榕梁承燕
藝術大觀 2019年19期
關鍵詞:金沙音樂劇

江榕 梁承燕

摘要:論文以《歌劇魅影》和《金沙》為例,從音樂劇的表現形式、傳播推廣等方面探索西方經典音樂劇與國內原創音樂劇的異同點,分析音樂劇的成功要素,希望能為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提供借鑒之處。

關鍵詞:音樂劇;歌劇魅影;金沙;中國原創音樂劇

近年來,隨著引進歌舞片電影《愛樂之城》《美女與野獸》在中國的熱映,以及綜藝節目《聲入人心》掀起的收視狂潮,音樂劇這一藝術形式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隨著國內原創音樂劇的不斷發展,觀眾們也開始逐漸以理性的心態去審視及評判西方經典音樂劇,并以寬容及鼓勵的心態對待中國原創音樂劇的自我創新創造。因此,中國的原創音樂劇仍有很大的發展潛能。

一、《歌劇魅影》的引進歷程及《金沙》的推廣模式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著名音樂劇大師韋伯創作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世界四大經典音樂劇。該音樂劇自1986年問世以來,已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進行巡演,并達到了總票房32億美元。作為最早一批引進中國的西方音樂劇,《歌劇魅影》最早是由上海大劇院于2004年引進的,在當時創下了出票率98%的成績?!陡鑴△扔啊肥且徊看笾谱骷案呖萍嫉囊魳穭?,對劇場的設計和環境要求非常之高。為滿足復雜的技術要求,呈現出原汁原味的《歌劇魅影》供觀眾欣賞,上海大劇院對舞臺進行了大量的改裝并耗時了一個月。該音樂劇后又于2013年再次到上海演出,在此之后還在北京連演60場。引進音樂劇不僅要求劇目擁有龐大受眾群體,還要求劇場技術上的專業性。西方音樂劇的引進加強了國內藝術人士及國內觀眾對音樂劇這一獨具魅力藝術形式的了解和認識,逐步拉近了中國音樂劇與西方音樂劇之間的發展水平和距離。

我國在引進西方音樂劇的歷程中,也逐步產生了音樂劇本土化模式,即引進——翻譯——再創作的流程:首先對西方音樂劇進行篩選,引進符合本國文化需求的西方經典音樂劇,并將其語言翻譯成國語,在翻譯及改編某些音樂劇內容的同時還要講究不失其本身藝術感和完整性。例如《媽媽咪呀!》于2007年引進原版上演,之后中文版《媽媽咪呀!》于2011年登錄上海大劇院上演并取得不錯的反響。

《金沙》在宣傳推廣上通過策劃利用明星效益來積攢人氣,并結合傳統的線上線下傳播方式來提高《金沙》音樂劇的知名度。為了引起媒體和觀眾的興趣與關注,《金沙》還開辟了自己的獨立網站,提供線上資料及相關信息。根據資料顯示《新周刊》雜志還報道了《金沙》音樂劇的相關文章,《南方周末》等主流報紙也連續報道并對以此提升到了人文知識方面的宣傳,這些都迅速提升了《金沙》在國內的影響。

由此可見,中國原創音樂劇在劇目的制作上不僅要重視內容的創造,還要重視提高原創音樂劇的推廣力度。目前我國的絕大部分的原創音樂劇收入來源于政府的扶持和商業的贊助,只有少數音樂劇的票房售賣比較理想,因此對音樂劇的宣傳推廣上更需要大力跟進,起到對我國原創音樂劇的力推作用,從而提高受眾群體。因此,對于我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仍需加大培養管理運營等相關的專業人才,并提升推廣策略,例如線上微博宣傳或明星效應推廣等,帶動線下活動宣傳,進而擴大音樂劇的觀眾群體,才能更加體現出音樂劇的藝術性及商業性,從而得到可持續發展。

二、音樂劇《歌劇魅影》與《金沙》的異同點

(一)相似之處

1.以經典的歌舞音樂迎合劇本,強調音樂主題

在觀看音樂劇之后人們對經典的歌曲和情節為之印象深刻。其不斷出現和重復的音樂主題曲目往往表達了劇本所想要敘述的深刻意味,并詮釋音樂劇的最終含義。例如《歌劇魅影》的曲目《Think of me》和《金沙》的曲目《總有一天》,都符合其各自音樂劇劇目的主題且旋律悅耳,受到觀眾的喜愛。另外,兩部音樂劇在音樂聯系劇情方面,都巧妙運用了以曲目作為音樂劇的重點并伴隨著全劇的發展。劇中音樂的發展方式都聯系圍繞著主題的旋律,使得劇情在構造上和內容上相輔相成。其中《歌劇魅影》的《夜之旋律》的音樂色彩和古典音樂中的搖籃曲風格有及其相似之處,優美且柔懶的音樂旋律使觀眾們可以感受到像被擁抱在溫馨的寧靜黑夜。其《金沙》的曲目《總有一天》也突出劇目中以愛情為圍繞的主題。這些都體現出了音樂旋律在音樂劇中占據及其重要的部分,且劇目的音樂也使得與劇目內容有著其統一性和協調性。

2.多元化的表演風格

音樂劇將表演、聲樂和舞蹈等元素有機結合呈現出多元化的形式,它們相互協調的融入音樂劇的創作中?!陡鑴△扔啊泛汀督鹕场肪兄煌曳倍嗟谋硌蒿L格,還融入了多元化的創作性質,使舞臺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在《歌劇魅影》中魅影和克莉絲汀的優美演唱都將三種元素得到了體現及融合,且舞臺效果及服裝視覺感都給觀眾極大的視覺滿足感?!督鹕场穭t以獨具中國古老的樣貌為代表并加以添加了中國傳統的本地民族舞蹈元素,在舞臺場景的設計上使用宏偉壯觀的景象和使用演員打動人心的歌唱來吸引觀眾及音樂劇人的喜愛,這些元素及構造都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歷史的的的輝煌和柔美景象。

(二)不同之處

《歌劇魅影》誕生于西方音樂劇的鼎盛時期,其擁有種類繁多的音樂風格,爵士樂、搖滾樂、古典樂等元素都充分融入至該音樂劇的曲目之中,但由于時代所限,當時的音樂劇創作還是會沿用古典音樂作為曲目的基礎,雖然添加了不同元素的音樂種類,但也很好地使音樂的創作過程中保持劇目的整體音樂性。

而音樂劇作為中國二十一世紀新興的舞臺藝術,在本國原創音樂劇的音樂創作風格方面還較單一且不夠大膽,《金沙》在音樂創作中多采用中國傳統音樂風格,其旋律多呈現出整齊的音調。從整體上來說也正因為使用了富有中國傳統的音樂模式造就了屬于中國原創本土音樂劇的獨特風格。

在音樂演唱風格上《歌劇魅影》以主題曲《歌劇魅影》為例,該曲目的結尾處有著近似搖滾風格與古典歌劇融合此起彼伏,這兩種音樂風格巧妙的融合,呈現出了其音樂創作的獨特個性,其中極高的協調和融合使得觀眾能夠從中音樂劇中體會到別樣的感受。而《金沙》演唱方式柔美抒情,以獨唱和合唱方式為主,主要突出歌曲表達技巧和音樂與心靈的高度配合,但沖擊性和娛樂性相對較少。

(三)西方音樂劇的優勢

首先,西方音樂劇內容豐富,并且善于通過多樣的方式敘述劇目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觀眾產生強烈的帶入感,達到觀眾有其感同身受的效果。其次,西方音樂劇注重民族風格,在音樂上大膽創新。有些經典西方音樂劇的劇目會注重迎合觀眾的喜好和品位,將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加入音樂劇中,并改編成時代性和民族性相結合的音樂劇劇目,比如近年來獲獎無數的《漢密爾頓》,就是將黑人說唱藝術與美國歷史相結合的典范。

歌劇魅影這一不朽的經典音樂劇巨作在藝術和商業上取得的成功為國內音樂劇創作者的創作道路上提供了借鑒之處,并也啟示將中國獨具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相融合,創造出具有內容豐富,創新民族化和藝術元素多樣性集于一身的,融合古典與現代的音樂劇作品,以此起到推動中國原創音樂劇的健康發展。

三、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未來展望

思考如何讓我國原創音樂劇的藝術創作與規律與國際舞臺相接近,不是一味地以西方化的標準去衡量統一我們的原創音樂劇的創作,而是希望本國的音樂劇創作者們在進行創作的同時能遵循其一定的音樂劇商業創作原則,且能充分與國際文化相交流。中國原創音樂劇要求有其中國自有的創作特點,但也要強調順應時代的發展,努力創造出屬于本民族文化的極具本民族特色的原創音樂劇,而不是單純一味地模仿西方音樂劇,創作出符合國際規則式的中國原創音樂劇。

(一)音樂劇的創作中重視對“現代性”的追求

音樂劇創作者不僅僅要重視作品“民族性”,還要重視對音樂劇的“現代性”追求。音樂劇創作者應該在創作劇目的過程中對作品的“現代性”有著高度的追求,創作出獨具鮮明的富含現代性的優秀音樂劇佳品。創作者通過賦予音樂劇劇目內容的情節蘊意以深刻的現代意識,賦予聽覺和視覺濃郁現代色彩,從而使這些劇目能以強烈的現代氣息深深地吸引當代觀眾。

(二)“原創”音樂劇的創作素材具有堅實的文學和藝術基礎

雖然任何素材都可作為音樂劇的創作題材,但是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的文學基礎且受大眾廣泛認可的經典文學或影視作品,才能更好地適用于音樂劇的創作題材。因而“改編創作”的途徑更易于經受得住時間及觀眾的考驗,因為在這種情況之下,改編之前的劇本是通常是一些經過群眾認可且有著一定檢驗歷史的素材,在這種素材基礎上創作的“原創音樂劇”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受眾人群,穩固了觀眾基礎。

另一方面,引用廖向紅的文字來說,當歸都市生活題材有助于接近音樂劇的藝術特性。中國音樂劇草創時期的二十年里,很多劇目都選擇了古老的神話傳說和不同民族的悠久佳話故事等作為音樂劇的創作題材。這類題材可以為民族歌舞劇提供良好素材基礎,國內音樂劇創作者通常會走向“民族歌劇和民族歌舞劇”的創作線路中去,而這往往無法取得很好的市場效果。網易公司推出的游戲衍生音樂劇《陰陽師》在市場中表現良好,就是創作者們跳出傳統思維定式,以嶄新思路打造原創音樂劇。在目前的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階段,創作者應該要有意識地通過選擇現代生活題材來為創作或研究音樂劇為前提基礎,創作中國原創音樂劇道路使之更易于貼近音樂劇的藝術特征及更易于不同年齡階段觀眾的接受。

(三)低成本及小制作

我國的音樂劇研究基本是聚焦在二十世紀末以英國音樂劇為代表的音樂劇上,所介紹及剖析的例子大多數如四大音樂劇經典之作的《貓》《悲慘世界》《歌劇魅影》《西貢小姐》。以及美國百老匯音樂劇“迪士尼”所創作的《美女與野獸》等這類耗資百萬的大制作及高成本的音樂劇,使很多國內劇院的制作方“可望而不可即”,出現了一些沒有上百萬巨資經費就不能創作運營音樂劇的錯誤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音樂劇在中國的普及及發展。本土音樂劇可以通過創作類似國外一些低成本及小制作的小劇場音樂劇,如《Q大道》《吉屋出租》等音樂劇來測試市場反應。尤其是在中國原創音樂劇在這一漫長的道路上多創作出一些利于我國原創音樂劇制作發展的低成本、小制作且票價不高的與當代觀眾的生活聯系密切的音樂劇,對目前處于原創音樂劇的我國來說是有一定益處的。因此一些“小劇場音樂劇”制作也可以成為為我們探索發展中國原創音樂劇發展道路上的途徑之一。

西方音樂劇在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和不斷進步之后才有了擁有像四大名劇那樣具有偉大意義的經典作品出現,因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著大量的作品成為其道路上的試驗品甚至是絆腳石,只有勇于探索嘗試,才能不斷推動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向紅.音樂劇創作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金沙音樂劇
《來自遠方》電影版9月上線Apple TV+
金沙小學:我們的主題小報來啦
自然教育《小螞蟻的生日會》教案
East Side Story
歌劇(2017年8期)2017-12-29
看音樂劇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2015上半年中國音樂劇演出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