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低年級合唱教學乘著“奧爾夫音樂教法”展翅飛翔

2019-10-12 06:22宋力紅
藝術大觀 2019年19期
關鍵詞:案例教學

宋力紅

摘要:本文作者通過聽課與走訪,歸納出童聲合唱作品中所面臨的三點問題:課堂時間短、訓練難度大;學生音準能力、音色把握的程度不一;作品各聲部的和諧統一較難。針對這些問題,作者以《丟手絹 找朋友》合唱教學為案例,提出了運用奧爾夫教學手法進行情境創設和聲節奏,同時選取節奏和聲中最適合的聲部進行學習的方法,從而達到旋律聲部與節奏和聲的和諧統一,以及激發低年級學生對于合唱的興趣的目的。

關鍵詞:多聲部合唱;教學;案例

一、引言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敢于表現,對于新鮮的事物存有極大的好奇心。尤其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音色干凈,甜美,模仿力極強。選擇這個階段的孩子進行合唱研究雖然有難度,但優勢也頗多。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很活躍。

“奧爾夫教學法”是當代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其培養健全人格發展和創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得到世界各國同行的高度贊譽和喜愛,更深得兒童的歡迎,因而在世界范圍廣泛流傳。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教育整體。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在奧爾夫音樂活動中還培養了一種“團隊”的意識,它需要孩子們互相配合協作,學會領導與被領導,讓孩子體驗音樂,同時也訓練了他們合作、服從的意識。

二、背景

日常的音樂教學中遇到童聲合唱作品一直是大家比較棘手的問題。通過對部分音樂教師的聽課和走訪,我將問題大致歸納為三點:一是課堂時間短、訓練難度大的問題;二是學生音準能力、音色把握的程度不一的問題;三是作品各聲部的和諧統一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學的方法過于陳舊,就會耗費老師和學生過多的精力,效果還不一定令人滿意。

因此,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來因材施教,作品也可以有難到易,還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學習程度對作品進行適當的改編,并且運用奧爾夫教法的體態律動、說唱功能、舞蹈表現、使合唱課變得更加有層次和更加活躍起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合唱的魅力。以前我從未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進行過合唱教學,在近一年多的時間里,運用奧爾夫教學手法進行合唱教學,孩子的年紀越小,教學效果越好。低年級孩子由于年齡小更為天真,童趣也多,所以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更為豐富,在分組合作當中表現出的姿態也不一樣。在選擇曲目時可以選一些有輪唱聲部與和聲區別較大的作品進行練習,這樣會有驚人的效果。下面這個案例就是我在進行低年級合唱教學《丟手絹 找朋友》中“丟手絹”部分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三、案例呈現

(一)發現問題:合唱部分交錯的旋律和輪唱的把握

這個樂段的領唱與合唱部分旋律交錯進行,會出現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是后半拍的切分節奏的掌握;

2.是合唱聲部與領唱之間相互交錯進入聲部的時值準確率的掌握;

3.是在合作演唱時合唱聲部在進入角色時上容易搶拍。

(二)尋找策略:運用奧爾夫教學手法進行情境創設和聲節奏

方法是一組學生拍手朗讀歌詞,另一組學生加入神秘節奏。

“丟手絹”這項活動是來源于孩子們平時的生活,而且也是她們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歌詞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在歌詞很熟的情況下玩兒起來就會輕松許多。

1.節奏和聲——運用游戲感受

在課上我先讓孩子們圍成一個大圈,就按照他們平日里玩游戲的樣子一起拍手、一起按節奏朗讀“丟手絹”的歌謠,然后我站在圈外加入游戲完成另一個聲部角色。

2.突破重點——后半拍切分節奏

首先是在休止符的小節跟隨學生們速度用手搖動手絹,然后當我聲部到來的時候在后半拍切分節奏的地方用神秘的表情和聲音輕聲進入進行輪讀,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小心,不要破壞孩子們的規律和情緒。

3.突破難點——節奏補位

一旦發現有孩子隨著你的聲部跑了就要提示他們。這樣一兩次后,逐漸要讓學生發現你剛才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找到規律后邀請另一組學生和你表演同樣的內容,上下交錯形成和聲節奏的朗讀,感受到兩個聲部產生的音響效果。

(三)不斷優化,進行和聲旋律

能準確進入,可一旦加入音高就會事半功虧了。而且還是很容易丟失之前培養起來興趣。所以這就要求老師的智慧層出不窮才行。

1.因才選材——選取節奏和聲中最適合的聲部進行學習

二年級學生如果在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情況下演唱三度音程或四度以及更大的音程難度較大,而且這個樂段的音區也不太適合他們甜美的童聲,標有五角星的聲部音域較低不足以突顯性格,所以經考慮我就去掉了這個聲部。事實證明也沒有破壞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特征。

2.投其所好——由男孩子在和聲節奏的基礎上加入音高

要求全體男孩子來扮演具有超能力的、頑皮可愛的“捕捉者”。先由教師來范唱合唱部分的第一聲部,讓男孩子們發現這個聲部的音高特點,在后半拍切分節奏的休止符處加上一個有氣勢的動作,來解決進入聲部的準確性。在之后的樂句中一直保持“p”的力度,用低沉、神秘、詼諧的音色進行演唱,直到倒數第三小節的切分節奏處表現出急切和獲勝的心情時才做“mf”的力度處理。

3.合唱效果——旋律聲部與節奏和聲的和諧統一

“丟手絹”的旋律聲部由女孩子們來演唱是想體現那種天真甜美的性格特征,加入男孩子演唱的聲部旋律,彼此交錯輝映,使歌曲歡快的情緒得以表達,同時也在作品原有的基礎上賦予了新的音響色彩。演唱的不同聲部的孩子加入不同的節奏律動,使得合唱作品在“奧爾夫教法”的幫助下表現得更加立體。

四、案例反思

在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解決低年級合唱的問題上,我覺得教師一定要有想法,尤其是在選材上要多費一些心思,對于低年級合唱建議從輪唱開始逐步進入和聲。我們可以在平時孩子們的音樂教材中選擇合適的作品進行改編,經驗告訴我,拿學生會唱的聲樂作品進行合唱訓練可以讓他們更好的感受到和聲的魅力所在。在歌曲中不斷與其他聲部的交錯、碰撞、填充都可以讓孩子們得到學習以外的快樂。其實孩子們并不害怕演唱合唱歌曲,反之,只要方法得當他們也會樂于參加,甚至還可以參與到編創的活動中來。

在平時的低年級合唱訓練當中“奧爾夫教學法”對我的幫助很大,它是音樂課變得更加具象和立體化。使得合唱教學在他的幫助下變得有趣和生動起來。也使得教師的信心倍增。這首合唱歌曲即將作為我校的參賽曲目參加明年舉辦的各種賽事,現在孩子們已經完成了整首作品的“丟手絹”部分。這在以前不可能完成的,現在有了好的方法后事半功倍,效果拔群。

參考文獻:

[1]范曉君,王朝霞.21世紀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規劃教材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 第3版[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

[2]李恬.奧爾夫教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新教育,2019(29):60-61.

[3]米高慧.奧爾夫教法中的節奏對學前兒童音樂的開發與實踐[J].知識經濟,2013(18):164.

[4]龔麗.淺析“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20(04):114.

[5]劉婷.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魅力中國,2019(52):138.

猜你喜歡
案例教學
樣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設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類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索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稿卷
教育教學
“互聯網+”的現實案例
難以一致的統計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