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

2019-10-16 08:00何麗珍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杭州310000
新生代 2019年13期
關鍵詞:脊梁論點自然段

何麗珍 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教學目標】

1.學生理清本篇駁論文的論證思路;

2.學生掌握駁論文的批駁方式;

3.學生認識到本篇駁論文的語言特色;

4.學生感悟到文化自信的意義。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駁論文的批駁方式。

【教學難點】學生感悟到魯迅深沉的愛國情懷。

【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提問法。

【學情分析】對于初三學生而言,駁論文這類文體接觸不多,具有一定的難度。

【課時設計】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與您一起致敬先賢,來一程心靈之旅。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駁論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二、巧用圖形,理清論證思路

師:同學們齊讀標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那么答案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或者是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請根據這一不同的回答,將課文分成兩部分。

生1:闡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在第1—2自然段。

生2:闡述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在第3—8自然段。

師:請根據老師提供的圖形,精讀1—2自然段,加以文字填充。

明確:

師:請根據老師提供的圖形,精讀3—5自然段,加以文字填充。

明確:

師:請根據老師提供的圖形,精讀6—8自然段,加以文字填充。

明確:

師: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本篇駁論文的論證思路:先擺明對方論點和論據,接著直接反駁對方,再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總結。(先破后立)

三、調動思維,掌握批駁方式

師:駁論文的批駁方式有三種:駁論點,駁論證,駁論據。那么,本篇駁論文駁的是以上的哪一種?并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曾經有過“他信力”,發展的是“自欺力”。駁論證,以偏概全,論證過程不成立,論據不能證明其論點,從而推理出論點是錯誤的。

四、品讀詞句,認識語言特色

小組討論

明確:

五、聯系時代,感悟文化自信

師:正是因為有那么一群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所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這個論調被徹底否定。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梁。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節選

我記得了,一群褐發籃眼的豺狼,帶著尖船利炮,拆了我們的廟宇,毀了我們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我們懂得民主自由,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我們穿著西裝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

我不愿為此痛斷肝腸,不愿祖先的智慧無人嘆賞,不愿我華夏衣冠倒叫日本人去宣揚。所以,我總有一個渴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撐起民族的脊梁。

記住吧,記住吧,曾經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曾經有一條河流叫長江,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曾經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節選

學生活動一:致敬自己的文化

句式:我的文化自信來源于什么,它是怎么樣的,它帶來我怎么樣的改變。

例句:我的文化自信來源于千年不朽的儒家文化,它有著獨一無二的孝道和禮義,不僅有仁義禮智信的美好品德,也有溫良恭儉讓的優秀品質。它給予我“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魄力,帶給我“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胸懷,它教會我做事,更教會我做人。

學生活動二:致敬民族的脊梁

句式:我認為誰稱得上是民族的脊梁,因為他怎么樣。

例句:我認為司馬遷稱得上是民族的脊梁,他是史學大師,成一家之言;他為李陵仗義執言,心性高潔;他承擔為史修文的家族期盼,孝心拳拳;他作為使節遠赴未開化的蠻夷之地,為國盡心。綜上,無論是為人為友為家還是為臣為國,他從未負過任何人,實乃千古不朽的圣賢,配得上“民族的脊梁”!

猜你喜歡
脊梁論點自然段
黨是民族的脊梁
脊梁
我們的脊梁
論點:議論文的靈魂
秋天
高考議論文需細分分論點
美麗的秋天
議論文分論點的提取
議論文如何分解分論點
你的脊梁,我的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