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發性膽囊癌采用CT與MRI診斷的價值分析

2019-10-21 10:00師新輝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診斷價值

師新輝

【摘? 要】目的:探討原發性膽囊癌采用CT與MRI診斷的價值。方法:回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50例原發性膽囊癌患者,均運用CT與MRI診斷后觀察檢查效果,主要觀察陽性檢出率、檢查滿意度。結果:在診斷準確率上,MRI為88%,CT檢查為70%,各檢查技術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查滿意率上,MRI為86%,CT檢查為70%,各檢查技術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原發性膽囊癌采用CT與MRI診斷可以為疾病診斷提供參考,其中MRI檢出率相對更高,為臨床治療與恢復效果觀察有更好的輔助性效果。

【關鍵詞】原發性膽囊癌;CT;MRI;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073-02

原發性膽囊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情況之一,一般與患者日常飲食習慣與生活狀況有關。該病早期通常沒有典型癥狀表現,由此導致患者容易忽略疾病的及時診斷治療。在發現的癌癥患者中,一般多屬于中期與晚期情況,同時預后情況較差。本文回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50例原發性膽囊癌患者,分析采用CT與MRI診斷后的陽性檢出率、檢查滿意度,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回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50例原發性膽囊癌患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從39歲至73歲,平均(51.82±3.29)歲;病程從5個月至4年,平均(1.52±0.49)年;患者表現出惡心、腹脹、腹痛與食欲不振等情況。均同意研究與有關工作的開展,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均運用CT與MRI診斷后觀察檢查效果,CT檢查運用CT掃描儀,輔助其保持仰臥位,腳端先進入掃描儀器。掃描參數設置中,電流為200mA,電壓為120kV,層厚為1mm。MRI檢查中,運用冠狀位FSET2WI參數,脈沖序列重復時間調控為2900ms,回波時間為80ms。橫軸位序列掃描參數控制中,脈沖序列重復時間調控為2500ms,回波時間為30ms。矢狀位FLAIR序列的掃描參數設置中,脈沖序列重復時間調控為2800ms,回波時間為45ms。矢狀位T1WI序列掃查參數設置情況中,脈沖序列重復時間調控為500ms,回波時間為20ms。

1.3 評估觀察

觀察陽性檢出率、檢查滿意度。檢查滿意度采用患者問卷調查表,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等三種不同程度情況劃分。護理總滿意率為各組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患者比例的綜合。

1.4 統計學分析

將檢查數據整理,運用spss17.0分析,計數資料運用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準確率情況

見表1,在診斷準確率上,MRI為88%,CT檢查為70%,各檢查技術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檢查滿意率情況

見表2,在檢查滿意率上,MRI為86%,CT檢查為70%,各檢查技術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膽囊癌患者的檢查而言,主要依據其組織形態變化可以劃分為厚壁型、腔內型與腫塊型。一般情況下,膽囊壁的厚度一般處于1mm至2mm區間內,如果厚度在3.5mm以上,一般屬于異常狀況[1]。當腔內結節在1cm以上時,可能為膽囊癌的高危參考指標[2],有關指標值更高,其惡性程度也會相對提高。

常規的檢出手段中,CT技術與MRI技術屬于常見方式。其中CT技術運用增強掃描能夠有效的對動脈期膽囊壁的異常增厚變化以及平衡期、門脈期的持續強化情況發揮有效的檢出效果[3]。屬于該技術診斷的典型影像情況。對于平衡期的病灶情況,膽道與周圍強化組織的密度差異可以作為膽管受累情況的觀察。MRI平掃在實際的膽囊癌運用中較為常見,可以通過多種技術的集合有效提升檢出率[4]。該技術可以了解肝內外膽管受疾病影響而出現的膽道梗阻狀況。通過MRI????? 影像技術可以觀察其組織充盈缺損與膽囊團狀低信號狀況。該技術可以通過T1WI上呈現低信號,而在T2WI上呈現高信號,膽囊腔中會有不規則形狀影像。MRI技術實質上與CT技術對該病的顯示較為相近,然而MRI的間接征象情況較為突出優質。例如對于膽囊癌引發的浸潤肝臟有關轉移情況,CT不能有效的展現肝臟動脈期強化狀況,門脈期則可以有明顯突出的強化,對于平衡期呈現持續強化。同時該病容易出現淋巴結轉移,CT技術顯示較為困難,MRI技術可以彌補CT這些技術的局限。本研究中,在診斷準確率上,MRI為88%,CT檢查為70%,各檢查技術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查滿意率上,MRI為86%,CT檢查為70%,各檢查技術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的檢查更為清晰準確,能夠檢查各種特殊情況,收集的信息更為細致,減少漏診問題,比CT技術具有更高的優勢。但是該技術的檢查成本更高,是市場難以全面推廣的重要原因。在具體的檢查中,需要考慮患者的個人情況,綜合考慮多樣化的信息,由此來更好的保障后續診治工作的開展。

總而言之,原發性膽囊癌采用CT與MRI診斷可以為疾病診斷提供參考,其中MRI檢出率相對更高,為臨床治療與恢復效果觀察有更好的輔助性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威,歐穗怡.原發性膽囊癌通過CT與MRI診斷的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7,25 (10):5-6.

[2]?? 李國勤,劉禮健,白錫光等.原發性膽囊癌的CT、MRI診斷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7):1272-1274.

[3]?? 侯輝.CT與MRI診斷原發性膽囊癌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9):149-150.

[4]?? 沈中元.MRI、超聲與CT檢查對原發性膽囊癌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比較[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6):1966-1967.

猜你喜歡
診斷價值
腦CT對腦器質性精神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