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精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治療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

2019-10-21 10:00胡顯潔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甘精低血糖發生率

胡顯潔

【摘? 要】目的:研究甘精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治療1型糖尿?。═1DM)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T1DM患者,分組方法選用隨機抽簽法,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應用甘精胰島素在22:00給藥治療,40例觀察組應用甘精胰島素在18:00給藥治療,觀察FBG、2hPG 及低血糖發生率,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結果。結果:相比對照組,觀察組FBG、2hPG水平更有優勢,P<0.05;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相比對照組要低,P<0.05。結論:通過實施甘精胰島素在18:00給藥治療T1DM患者的療效更好,且低血糖發生率更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甘精胰島素;1型糖尿病;不同給藥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088-01

前言

1型糖尿?。═1DM)患者臨床表現多為體重下降、身體乏力及視力下降等癥狀,發病人群相比其中糖尿病類型所占比率較低[1]。由于T1DM患者體內不能正常對腺素進行分泌胰島素,長期需使用胰島素治療,以此減少靶器官功能造成的損傷,避免T1DM患者血糖升高。本文為研究甘精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治療1型糖尿?。═1DM)的有效性,特此將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選取的80例T1DM患者進行分組探究,見下文。

1 資料、方法

1.1病例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本院80例接受22:00給藥、18:00給藥治療的T1DM患者(病例搜集時間: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按照隨機抽簽法平分為40例對照組和40例觀察組。

對照組男VS女=25例VS15例;年齡區間(15-35)歲,平均年齡為(21.78±3.64)歲。

觀察組男VS女=24例VS16例;年齡區間(14-35)歲,平均年齡為(21.35±3.48)歲。

對比2組T1DM患者的臨床資料,可對比研究,P>0.05。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本院檢查確診為1型糖尿病;經本院研究會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心肝腎等嚴重器官損傷者;合并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等嚴重疾病者。

1.3方法

入院后,2組T1DM患者均接受常規對癥治療(飲食、運動等),根據具體病情、病例資料為2組患者制定個性化食譜,進餐時間均為早餐7點,午餐11點,晚餐17點,飲食中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治療期間均需實施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和諾和靈R,對大腿皮下、腹部和三角肌等部位輪換注射,并根據血糖水平情況調整藥物劑量,甘精胰島素:0.09-0.22U/(kg·d),平均劑量為(0.17±0.22)U/(kg·d),諾和靈R:0.68-1.21U/(kg·d),平均劑量為(0.82±0.09)U/(kg·d)。其中觀察組T1DM患者甘精胰島素給藥時間控制在18:00,對照組T1DM患者甘精胰島素給藥時間控制在22:00。持續治療3個月。

1.4觀察指標

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 )及低血糖發生率作為觀察指標,考察T1DM患者選擇甘精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治療的有效性。其中2hPG包含早餐、午餐和晚餐2hPG變化情況,低血糖判斷標準:血糖水平在2.9-3.9mmol/L為輕度,血糖水平在2.0-2.8mmol/L為中度,血糖水平在2.0mmol/L以下為重度。

1.5統計學處理

對兩組患者的FBG、2hPG 及低血糖發生率進行統計學測算。核算軟件的版本為:SPSS22.0;檢驗方式是:t檢驗和卡方檢驗;兩組患者的FBG、2hPG水平表達形式:“均數±標準差”;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表達形式:“%”;P<0.05時,說明2組患者的上述指標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FBG、2hPG 水平

由表1可知,觀察組治療后FBG、2hPG (早餐、午餐和晚餐2hPG)水平相比對照組要低,P<0.05。

2.2 評價低血糖發生率

由表2可知,觀察組相比對照組低血糖發生率要低,P<0.05。

3 討論

T1DM患者體內缺乏胰島素,胰島功能減弱,甚至少數出現衰竭現象,導致血糖無法調節,引起短時間內血糖水平出現波動[2]。為有效控制 T1DM患者體內血糖水平及減少并發癥情況,臨床采取甘精胰島素實施補充治療。甘精胰島素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控制時間較長[3]。但該藥物可使T1DM患者體內胰島素發生結構變化,為保證控制血糖期間達到平穩性,本研究旨在18:00和22:00不同時間點給藥時間對T1DM患者進行治療,為臨床提供依據。

結果顯示,觀察組T1DM患者FBG水平、早餐、午餐和晚餐2hPG水平比對照組控制更好,P<0.05;且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5.00%)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P<0.05。說明,不同給藥時間治療T1DM患者的臨床效果不同,在18:00給藥治療療效明顯優于22:00給藥治療。

綜上所述,甘精胰島素在18:00給藥治療1型糖尿?。═1DM)的有效性明確,有效控制FBG、2hPG 水平,避免發生低血糖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宋紫輝,張慧霞,項宗尚,等.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對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6,37(5):646-650.

[2]?? 方六一,倪學健,狄紅杰,等.胰島素分泌功能短暫恢復的爆發性1型糖尿病一例[J].江蘇醫藥,2016,42(4):486-487.

[3]?? 張婷婷,楊彥,康姚潔,等.門冬胰島素50治療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初步療效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7,20(6):732-735.

猜你喜歡
甘精低血糖發生率
比較觀察聯用利拉魯肽及甘精胰島素、基礎-餐時胰島素強化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
急診護理干預對婦科急腹癥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您對低血糖的這些看法 原來都是錯的
急診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昏迷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應用
護理干預對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格華止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
糖友,當心低血糖突襲
糖尿病患者當心酒后低血糖
二甲雙胍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