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成分輸血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療效評價

2019-10-21 10:00趙立英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療效評價產科

趙立英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成分輸血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療效評價。方法:選取某院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52例進行分組,對照組25例給予輸全血,研究組27例給予血液成分輸血,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以及血液學指標等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不良反應2例,發生率7.41%,對照組8例,發生率32.00%,差異具有統計性(P<0.05);研究組在TT(凝血酶時間)、PLT(血小板)、HCT(紅細胞壓積)等差異明顯(P<0.05),而D-D(D-二聚體)、PT(凝血酶原時間)、RBC(紅細胞計數)、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HGB(血紅蛋白)等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針對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給予血液成分輸血治療后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率,提升血液學指標,臨床上值得應用。

【關鍵詞】血液成分輸血;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療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R71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102-01

臨床中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值得是存在微血栓形成,微循環出現異常,機體內部大量纖維蛋白沉積以及血小板凝聚與微靜脈和毛細血管內。該病臨床屬于較為常見的危重癥,一旦發病則易引發諸多并發癥,治療不及時患者可能致死。疾病治療方式目前有血液成分補充、抗凝治療以及病因治療,血液補充在以往治療較為常見,而實際在保護液引入時,為對紅細胞進行維護,其余細胞則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減少[1]。而血液生理學變化和該疾病也存在一定聯系,同時該疾病的誘發因素有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壓以及胎盤早剝等,高凝血狀態、纖維蛋白沉積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在短時間內發生。本文為探究血液成分輸血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療效評價,選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52例進行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52例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年齡為23-37歲,平均年齡為(28.45±5.14)歲,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為(36.44±4.01)周。研究組患者年齡為24-35歲,平均年齡為(27.41±5.22)歲,孕周28-41周,平均孕周為(35.44±4.01)周。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颊呒凹覍倬@知本次探究內容,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方法

首先歲所有患者建立靜脈通道2-3條,之后將膠體液、晶體液從靜脈通道輸入,與體內紅細胞比容、血紅蛋白值、血漿魚精蛋白及血小板水平等結合副凝試驗進行治療。給予對照組2800ml輸全血,給予研究組患者輸成分血治療,取新鮮冰凍血漿2500ml(冰凍血漿取出后需盡快使用輸血器輸入,同時不可再次對融化后的血漿進行冰凍,血漿存貯時于貯血箱內保存時不可超過24h。)3400ml懸浮紅細胞,血小板治療量1-2個,根據患者病情實際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注意血小板輸入前需對血袋適度搖動,杜絕發現粘附以及血小板聚集,輸注時可適當提高輸入速度,起到預防出血和止血效果。而對于冷沉淀物如已經融化,需以最快速度通過輸血器進行輸注,但也需注意不可超過患者耐受度。輸入后注意對過敏反應進行觀察。同時進行抗感染、抗休克、抗凝,肝素以及纖溶抑制劑根據患者情況合理使用[2]。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以及血液學指標等進行分析。血液學指標主要為血小板(PLT)、紅細胞(RBC)、紅細胞比容(HCT)、血紅蛋白(HGB)、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D-二聚體(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等。不良反應有發熱、感染、血栓栓塞等。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良反應對比

研究組不良反應2例,感染1例、發熱1例,發生率7.41%,對照組8例,發熱4例,感染3例,血栓栓塞1例,發生率32.00%,差異具有統計性(P<0.05)。

2.2血液學指標對比

研究組在凝血酶時間、血小板、紅細胞比容分別為(15.20±1.70)s、(98.41±9.20)*109/L、(0.26±0.04),對照組分別為(21.88±3.70)s、(88.05±8.27)*109/L、(0.31±0.06),組間差異明顯(P<0.05);而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紅細胞、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紅蛋白研究組分別為(825.75±245.32)ng/L、(14.20±3.25)s、(3.51±0.56)*109/L、(24.75±3.40)s、(84.61±8.54)g/L,對照組分別為(935.55±345.31)ng/L、(13.70±4.15)s、(3.41±0.59)*109/L、(28.75±3.58)s、(83.77±9.14)g/L等無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特點有病情發展快、起病急以及致死率高等,臨床表現主要為組織壞死、大出血等,而當患者各臟器功能發生嚴重異常障礙時,患者死亡概率將大大增加。臨床上治療該疾病以根治病因為主,治療原則為對抗促凝因素,同時該疾病臨床搶救和治療的關鍵措施為輸血治療。據臨床經驗表明,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在以往多采取新鮮全血補充為主[3],但實際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患者還會發生不良反應,如蕁麻疹、發熱等現象,這與凝血因子發生程度不同的降低和損失存在可能相關。而還有研究表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血液離體后將出現降低現象,而通常情況下,凝血因子下降時間約7d后,血小板約為5d的壽命。而庫存全血大于一周的血液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和搶救并不適宜。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新鮮全血可得到快速補充。通過成分血治療后,血小板濃度逐漸增加,還具有載氧提高能力,對于凝血功能改善等具有促進作用。本文通過臨床試驗,對52例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分輸全血以及成分輸血治療后得出,研究組不良反應2例,發生率7.41%,對照組8例,發生率32.00%,差異具有統計性(P<0.05)。結果與黃亞男[4]研究報告保持類似,成分血組在臨床治療不良反應上為2.0%,明顯低于輸全血組。結果提示出成分輸血方式可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利于預后治療。本文還得出,研究組在凝血酶時間、血小板、紅細胞壓積等差異明顯(P<0.05),而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紅細胞計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紅蛋白等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出成分輸血減少可凝血酶時間、增加血小板以及紅細胞比容,較全輸血方式效果更佳。郭玉蟬,張巧璇[5]等人通過對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38例采取同樣方式輸血治療后發現,輸成分組的效果不僅并發癥低,同時對于各個血液學指標上均具有較大提升作用。而向濤[6]對于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產婦進行治療后發現,觀察組26例中臨床總有效率達到92%,明顯高于對照組中69%,提示出成分輸血對于該類患者具有促進療效提高的作用。

總而言之,針對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給予血液成分輸血治療后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率,提升血液學指標,臨床上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鵬豪,林芳.成分輸血在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搶救中的合理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10):63-64.

[2]?? 崔富春,許艷蕾.成分輸血治療剖宮產術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6):152-153.

[3]?? 陳雪梅,賀小艷,鄧文斌等.成分輸血與全血輸注在搶救產科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的比較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S1):410.

[4]?? 黃亞男.血液成分輸血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6):49-50.

[5]?? 郭玉蟬,張巧璇,李彩鳳.血液成分輸血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6,37(12):2975-2976.

[6]?? 向濤.血液成分輸血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療效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5(20):85-86.

猜你喜歡
療效評價產科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探討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研究
規范化產科超聲檢查對胎兒先天畸形的診斷價值
產科麻醉中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探究
規范化護理告知在產科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應用評價探究
降糖三黃片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的研究
微生態制劑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評價
舒爾經顆粒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療效評價
疏風解毒膠囊聯合復方氨酚烷胺膠囊治療大學生流感樣疾病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