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對手足口病患兒家屬疾病認知和衛生保健行為的影響

2019-10-21 10:00李德華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手足口病兒童

李德華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手足口病患兒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對于改善患兒家屬疾病認知以及衛生保健行為的臨床價值。方法:對照組的患兒家長采取常規的健康教育,觀察組患兒家長則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結果:兩組患兒家長在健康教育前對于各項疾病認知的知曉率均較低(P>0.05);而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兒家長的疾病知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家長在健康教育前的衛生保健行為依從性較差(P>0.05);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兒家長各項衛生保健行為的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手足口病患兒家長開展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家長的疾病認知并改善其衛生保健行為,有利于患兒手足口病的防治。

【關鍵詞】手足口病;兒童;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疾病認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104-01

手足口病是學齡前兒童的常見急性傳染病,是由于腸道病毒感染所誘發。本次研究將重點分析通過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對于改善手足口病患兒家長關于疾病認知與衛生保健行為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接受治療的84例手足口病患兒家長為回顧分析對象,利用數字法來分組,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包括患兒家長42名,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齡范圍22~38歲,年齡均值(28.4±0.3)歲;家長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4名,中專7名,大專15名,本科及以上16名。對照組:包括患兒家長42名,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21~40歲,年齡均值(28.3±0.5)歲;家長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6名,中專6名,大專14名,本科及以上16名。兩組研究對象上述線性資料組間比較均衡度高(P>0.05)。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兒家長采取常規的健康教育,主要措施有留觀教育、出關教育以及床邊教育;而觀察組患兒家長則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具體方案如下:(1)解釋說明:詳細向患兒家長講解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有關知識,主要有患病原因、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臨床癥狀以及病情觀察和預防措施等。同時,還要著重向患兒家長講解日常保健行為,主要有患兒的口腔皮膚護理、體溫監測、病情觀察以及消毒隔離和衛生飲食等;(2)效果評價:該階段中患兒家長需要運用自己的語言對比所學知識進行描述,以此來對患兒家長關于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及理解程度進行評估,指導患兒家長通過語言對相關預防措施或者患兒護理方式進行描述或者直接進行演示;(3)澄清與糾正:在該階段內針對患兒家長存在的理解偏差以及容易遺忘的知識給予糾正與補充,也可通過采取示范性的演示幫助患兒家長進行理解和掌握。在該階段內,還需對解釋說明階段和效果評價階段進行重復性的循環,同時需要及時解答患兒家長的相關疑問,指導患兒家長能夠完全掌握和理解為止。

1.3評估指標

(1)疾病認知:采取問卷調查表法,對于患兒家長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知曉情況進行調查與評估,包括患病原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臨床癥狀、可轉化為重癥病例;(2)衛生保健行為:采取問卷調查表的形式對于患兒家長的保健行為進行評估,包括消毒隔離措施、飯前便后洗手、開窗通風、晾曬衣物與玩具、奶瓶等用具使用前后的清潔與消毒、飲食安全。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涉及數據均利用SPSS17.0分析,均數的±標準差以()描述,行t檢驗,采用率則以%描述,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兒家長干預前后疾病認知對比

兩組患兒家長在健康教育前對于各項疾病認知的知曉率均較低(P>0.05);而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兒家長的疾病知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2.2兩組患兒家長干預前后衛生保健行為對比

兩組患兒家長在健康教育前的衛生保健行為依從性較差(P>0.05);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兒家長各項衛生保健行為的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并且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兒家長通過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該組在手足口病疾病認知以及衛生保健行為等方面的改善效果,均好于采取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常規健康教育中多采取單一性的灌輸教育,患兒家長在接受教育后容易遺忘,也有部分存在理解性錯誤,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較差。而Teach-Back教育模式則屬于雙向教育,可實現對患兒家長理解程度和記憶程度的及時評估與反饋,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糾正和鞏固,因此能夠提升健康教育效果[1-4]。

綜上所述,針對手足口病患兒家長開展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家長的疾病認知并改善其衛生保健行為,有利于患兒手足口病的防治。

參考文獻

[1]?? 陽益萍,譚毅,莫建軍.手足口病高發地區兒童家長防治知識知信行調查[J].應用預防醫學,2017,01:18-22.

[2]?? 肖華.三位一體健康教育模式對手足口病患兒家屬保健能力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02:249-252.

[3]?? 韋仙梅.護理路徑健康教育對手足口病患兒家屬認知及行為的影響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32:170+172.

猜你喜歡
手足口病兒童
因為喜歡兒童 所以兒童喜歡
吞咽功能治療儀在手足口病恢復期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奧司他韋口服聯合阿昔洛韋乳膏外用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觀分析
360例小兒手足口病護理體會
留守兒童
讓人無法理解的兒童
六一兒童
贛州市城區兒童家長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知曉度調查研究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