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缺血性疾病經介入治療后復發危險因素的護理

2019-10-21 10:18宋麗芝黃宇
健康前沿 2019年1期
關鍵詞:復發介入治療危險因素

宋麗芝 黃宇

摘要:目的:探討下肢缺血性疾病經介入治療后復發危險因素的護理。方法:回顧性分析32例經介入治療后下肢再次缺血及33例介入治療后未引起復發的臨床資料,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因素與其復發的關系。結果: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下肢缺血復發的危險因素。結論:有效的護理干預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預防下肢缺血復發,提高治愈率,控制截肢率,降低截肢高度的關鍵。

關鍵詞:下肢缺血、介入治療、復發、危險因素、護理干預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常見的外周血管疾病,常見的主要由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SO)、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AO)和糖尿病足(DF)。隨著人口老齡化、環境變化等因素,其發病率逐年增加,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顯著影響,嚴重者甚至導致截肢甚至死亡[1,2]。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保守治療和外科血管旁路手術重建血運,但前者往往無法根治,而后者創傷較大而且長段人工血管閉塞幾率較高。隨著介入治療技術的進步和器材的發展,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已成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種新的重要的方法。因此,認識介入手術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后復發的高危因素,是嚴格控制截肢率,降低截肢高度的突破口?,F對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采用血管腔內介入治療的6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6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齡35~84歲,病程1d~28年,ASO者34例,DF者26例,TAO者5例。全部患者均有包括疼痛、感覺異常、末梢脈搏消失、麻痹等的急性缺血癥狀或包括乏力、間歇性跛行、靜息痛及皮膚潰瘍等的慢性缺血癥狀。經CT血管造影(CTA)檢查確診[2],均在髂外動脈平面以下的不同動脈部位發現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血管狹窄及栓塞。

1.2治療方法

根據病變部位特點選擇介入治療方法,主要為導管動脈內溶栓、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和動脈內支架植入。閉塞段管腔能順利通過導管者行腔內導管動脈溶栓治療,患者靜注5000U的肝素鈉全身肝素化基礎上,由導管以1萬U/min 的速度注入尿激酶50萬U。若管腔狹窄為主或溶栓治療失敗狹窄閉塞段血流無顯著改善者,則進行球囊擴張成形術(PTA),采用與病變動脈近心端管徑相同或更小的球囊導管對病變動脈逐段擴張,每次球囊充盈持續時間為1min左右。若PTA后有夾層形成、動脈內膜翻起或擴張效果無法維持,狹窄部位開通仍小于50%,則植入支架。支架直徑應超過病變動脈近心端管徑的10%,長度超過病變動脈長度2cm以上。病變動脈過長時,需要由遠心端到近心端置入多個支架。支架均為自膨式支架。全部患者術后常規口服抗凝藥1年,定期檢查凝血功能、CTA檢查,對復發患者再次介入治療。

2、手術后護理干預

2.1 高血壓可使急性管壁切力增高而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破壞、脫屑及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導致血管內壁增厚,血液滯留,從而形成血栓,這表明有效的控制血壓有助于預防本病復發,高血壓患者必須長期、規范、綜合治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按醫囑正確服藥,學會觀察藥物不良反應,不隨便停藥或減量,防止血壓反復。

2.2 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血糖、血脂異常和血管壁損傷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能引起下肢缺血性疾病復發的獨立因素,因此,做好糖尿病基礎知識的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指導患者定期門診隨訪,監測血糖,每3個月監測1次糖化血紅蛋白、微量蛋白尿,防止低血糖,穿合適的鞋襪,堅持鍛煉,根據醫囑調整降糖藥,將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

2.3 高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發生下肢缺血復發的危險因素。筆者認為,降低膽固醇必須控制熱量攝人,使熱量與消耗的熱量相平衡,最好把這種平衡保持在標準體重范圍內。若超重或肥胖,不但要“管住嘴”,而且還要加強體育活動,能增加能量消耗,同時經常經常進行鍛煉,等于讓血管做體操,可以增強彈性,防止老化。

2.4 高同型半胱氨酸在高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易脫落,血小板在內皮細胞受損處聚集,引起血栓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亦抑制一氧化氮生成,影響缺血后血管新生,導致下肢阻塞后血管再生和側支循環建立受阻,引起血管閉塞,使缺血性疾病復發。

2.5 生活方式指導長期的吸煙是導致復發的常見病因,煙內的尼古丁會引起血管收縮,動脈持續痙攣,致血流緩慢、血液粘稠。戒煙、對于降低本病的復發是十分必要的。醫務人員應與患者家屬一起規勸、鼓勵并督促患者改掉不良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制定實施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減少本病的發生?;颊叱鲈汉笠欢ㄒ鶕t囑堅持規范全程服用抗凝藥,并定期復查凝血全套,可使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改變患者的態度和行為,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3 結論

下肢缺血性疾病以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為主要病理改變,治療上應以疏通血管,建立遠端血供為目標,根據不同病變程度,選擇不同的介入治療方法。

臨床上介入手術是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已經廣泛接受,然而,遠期結果并不讓人滿意,因此,認識介入術后復發的高危因素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回顧性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吸煙、動脈粥樣斑塊等,是引起復發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Rutherford RB. Clinical staging of acute limb ischemia as the basis for choice of revascularization method:when and how to intervene [J]. Semin Vasc Surg,2009,22(1):5-9.

[2]王玉琦,史振宇. 我國血管外科的現狀與展望 [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8,l5(6):387- 389.

[3]陳景釵,肖燕榕,郭國斌,等. 彩超對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的診斷價值 [J]. 海南醫學,2010,2l(7):106- 107.

猜你喜歡
復發介入治療危險因素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治療老年肥胖患者結腸癌的療效及復發情況觀察
腫瘤標志物CA199和CEA與大便潛血聯合檢測對腸癌復發的診斷價值
69例再發腦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