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老年病康復過程中的作用探討

2019-10-21 10:18何梅
健康前沿 2019年1期
關鍵詞:老年病心理護理

何梅

摘要:目的:探討在老年病康復過程中應用心理護理的作用。方法:將100例康復期老年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的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心理護理,比較護理后兩組的心理狀態,另外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結果:護理后試驗組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老年病康復過程中應用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關鍵詞:老年??;康復治療效果;心理護理

現代醫療護理觀念下,針對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實施有效心理護理,能夠緩解和疏導患者心理壓力及不良情緒,對于促進老年病患者的疾病康復效果,優化其生活質量發揮著重要功能?,F代醫學觀點認為,人體進入老年后通常會因生理功能發生功能性衰減而導致老年病多發,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探究科學的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策略,是保障老年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在此結合老年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實踐簡要闡述一下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住院的康復期老年病患者100例,利用Excel軟件產生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組。對照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0-89歲,平均(72.3±6.5)歲,疾病類型:塵肺病18例、高血壓12例、冠心病11例、慢性支氣管肺炎7例、其他2例。試驗組(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61-89歲,平均(73.0±6.5)歲,疾病類型:塵肺病17例、高血壓13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氣管肺炎7例、其他3例。兩組的上述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康復護理,叮囑藥物的用法用量,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飲食,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內容如下:①認知糾正: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及對病情的認知情況,根據了解情況制定有效的認識糾正。責任護士一對一講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及預后方案,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水平,耐心回答患者的提問,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避免因對病情的誤解使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②心理疏導:加強對患者的日常溝通,注意患者的情緒狀態,經常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樹立患者對康復的信心。對于有負面情緒患者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談心,傾聽患者的煩惱,讓患者通過訴說緩解心理壓力。并叮囑患者家屬注意對患者實施積極的情緒引導,保持其積極正面的心理狀態。③身心放松:午休及晚間在病房內播放老年人喜歡的戲曲或輕柔音樂,使患者保持放松的狀態,同時指導患者學會深呼吸放松法,臥床時雙肩放松,緩慢閉上雙眼,經鼻呼吸,深吸氣后憋氣2秒后緩慢吐出。

1.3觀察指標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最高分56分,分數越高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軟件為統計學工具,計量資料以( )表示,數據比較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的HAMA、HAMD評分比較試驗組更低(P<0.05),見表1。

3討論

老年病給患者造成的心理問題臨床護理中發現,很多老年病患者由于疾病特別是長期遷延難以治愈的慢性病常導致患者在飽受生理病疼折磨外,還存在很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問題:

①自責憂郁心理:有些心腦臟器功能下降長期患病久治不愈的老年病患者常因家庭負擔及經濟壓力等諸多因素,容易產生自責自備的負罪心理反應,偏執的認為自己成為家庭和親人的生活累贅,精神恍惚、意志消沉、暗自神傷、憂郁自責的低落情緒嚴重,對疾病康復治療失去信心,缺乏生活熱情,甚至產生悲觀厭世的不良心理,

②孤獨壓抑心理:很多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的老年病患者,由于缺乏言語交流和心理溝通,長時間自我壓抑,自我調節能力弱,性格變得沉默寡言,情緒低落。有些性格比較暴躁的老年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失落感強,容易產生激動情緒、逆反挑剔心理嚴重,性格容易發生改變,自我控制力和順從性較較差,偏執易怒,導致心理失衡,行為異常。接受治療和護理

③恐懼焦慮心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減,很多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老年病往往會造成患者突發性死亡,給很多老年病患者造成求生本能的巨大恐懼心理壓力,特別是對于手術期間的老年病患者,由于病程較長,加上患病后的病痛折磨、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被打亂,導致患者精神心理上產生嚴重的緊張焦慮情緒,煩躁不安、對手術深感恐懼。

本研究中顯示護理后試驗組的HAMA評分及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試驗組的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在老年病康復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有顯著的作用。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的過程中利用心理學的手段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以達到護理目標。研究表明多數患者因對病情的認知程度不夠[3],而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在心理護理中通過認知干預,可使患者正確的理解病情,減少負性情緒的發生。另外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心理的疏導配合身心放松的方式,引導患者保持積極正面的情緒狀態,減少心理應激對患者恢復的影響,從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結論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應用于老年病康復過程中,對于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縮短住院時間有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邢艷麗,崔順錦,郭立華.心理干預應用于老年病護理過程中的保健功能評價[J].中國醫療設備,2016,31(C00):266-266.

[2]高麗麗,仇薇薇.全程心理干預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癥的康復效果[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7,21(7):510-511.

猜你喜歡
老年病心理護理
個性化護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內科老年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探討
Joseph F. Engelberger
老年病人麻醉應注意的有關問題
問醫“老年病科”
病友不宜空腹喝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