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腫瘤患者放療后皮膚護理的重要性

2019-10-21 18:18南立靜王力軍
健康前沿 2019年1期
關鍵詞:放療腫瘤

南立靜 王力軍

摘要:現階段,臨床治療腫瘤患者的方式有:(1)手術治療、(2)化學治療、(3)放射治療、(4)生物治療等四種方式。其中放射治療是治療腫瘤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放射治療中所采用的放射線不僅僅會對腫瘤細胞產生破壞,還會對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造成損害,從而導致患者放療后的皮膚出現程度不一的損傷。輕微的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皮膚出現紅斑,同時伴隨著刺痛和瘙癢以及燒灼感等癥狀,重度不良反應則會導致患者出現濕性的蛻皮以及口腔潰瘍,此時應立即暫停放療。而放療后實施皮膚護理的目的則是為了使放療的照射區域皮膚處于清潔和舒適的狀態,同時減少應不良反應所造成的疼痛,預防皮膚的感染以及加快傷口的康復速度,最大程度的在放療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關鍵詞:腫瘤;放療;皮膚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挑選在本院皮膚科進行治療的患者120名,其中有100名患者表示愿意接受皮膚護理,而有20人表示不愿意接受皮膚護理。愿意接受皮膚護理的100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人數36名,有女性患者人數64名,年齡分布范圍在29~84歲之間,而平均年齡則在56歲,以疾病類型為標準劃分,其中有13人是肺癌患者,有6人是肝癌患者,有7人是食管癌患者,有5人是胃癌患者,有25人是乳腺癌患者,有35人是宮頸癌患者,有1人是輸尿管癌患者,有1人是前列腺癌患者,有3人是喉癌患者,有4人是腸癌患者。而不愿意接受皮膚護理的20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人數13名,有女性患者人數7名,以疾病類型為標準劃分,其中有6人是肺癌患者,有2人是食管癌患者,有4人是乳腺癌患者,有4人是宮頸癌患者,有1人是喉癌患者,有3人是腸癌患者。

1.2皮膚護理方法

1.2.1皮膚的組成、大小以及功能 人體的皮膚由真皮和表皮構成,成人皮膚的大小約在1.5~2m2之間,而皮膚的厚度則約在1~4mm之間,機體表面的皮膚有著保護、吸收、分泌、排泄、感覺、呼吸和調節機體體溫以及進行物質交換、促進新陳代謝的功能。

1.2.2皮膚護理方式以及注意事項(1)保持照射野皮膚處于干燥和清潔的狀態,切勿使用肥皂水進行清洗,嚴禁用力局部擦拭、抓撓照射區皮膚,若皮膚瘙癢難耐,可輕輕地用手掌拍打或者軟毛巾蘸拭。(2)切勿自行擦拭照射區皮膚的畫線標記,保持標記清晰可見。(3)禁止使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大的藥物,以及嚴禁往照射區皮膚貼膠布以及涂抹刺激性大的藥物或者化妝品。(4)穿著舒適且寬大的棉制內衣。(5)禁使用過于冷或熱的東西刺激皮膚。(6)若需外出,則應避免照射區域在陽光下直射,將衣服覆蓋至全身,并佩戴墨鏡、口罩等物品。(7)應用皮膚護理粉,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層,護理粉中含水溶性以及脂溶性物質可緩解患者的皮膚疼痛以及皮膚反應,同時保護層可減少外傷,保持皮膚表面處于滋潤的狀態。同時皮膚護理粉所形成的保護層可減少患者由干性脫屑的狀態惡化至濕性脫屑的狀態。護理人員每天應用皮膚護理粉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每天一次即可,但是嚴禁患者涂抹其他類型的粉劑以及膏劑,從而對放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

1.3放射治療后的皮膚反應分期表現 患者經過放射治療后其皮膚基底層的上皮細胞會受到一定的破壞,進而導皮膚受到損傷,其皮膚反應的臨床表現分期主要有五個方面:患者皮膚若無變化,則表示為0期;若患者皮膚可清楚的看見毛囊,但出現了紅斑、脫毛、干性脫屑以及出汗明顯的減少,則表示為1期;若患者皮膚紅斑呈光亮且敏感度高,有著不同程度的濕性脫屑以及中毒水腫的現象,則表示為2期;若患者的皮膚出皺褶部位有融合性的濕性脫屑以及凹陷性的水腫,則表示為3期;若患者的皮膚出現潰瘍以及出血或者壞死的現象,則表示為4期。

1.4放療后的皮膚評估(1)患者是否出現疼痛、瘙癢以及干燥等不適癥狀。(2)患者的皮膚是否出現水腫以及皮膚的性狀情況。(3)患者皮膚的傷口面積以及顏色和皮膚分泌物的性狀,皮膚是否出現感染。(4)皮膚反應狀況主要分為:局部紅腫、干性脫屑以及濕性脫屑和口腔潰瘍。

2結果

2.1愿意接受皮膚護理的100名患者中,沒有出現皮膚反應的人數有76人,而出現1期皮膚反應的人數有24人,詳見下表:

2.2不愿意接受皮膚護理的20名患者中,無人出現皮膚反應,有15人出現1期皮膚反應,患者繼續進行治療,皮膚護理每日一次;有5人出現2期皮膚反應,則停止放療,進行局部的清創和消毒以及保持皮膚干燥,并暴露減少摩擦,保持傷口處于無菌與滋潤的狀態。

3討論

研究發現,皮膚傷口處于濕潤的狀態下更有益于復原,而應用皮膚護理粉的原理也是讓患者的皮膚傷口處于濕潤的環境,從而縮短傷口的康復時間,保持傷口處于舒適宜的狀態,減少疼痛的癥狀,并預防傷口感染。

針對患者放射治療時難以避免的會對患者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造成損傷,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護理人員要及時的在放療前、中、后時期進行護理干預,提別時放療后的皮膚護理。同時也要及時的觀察放療病人的副作用情況,并對應做好護理干預,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放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

參考文獻:

[1] 郝繼萍,鄭林霞. 腫瘤患者放射治療的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2011,(30).

[2] 劉晶. 放療皮膚反應的護理研究[J]. 健康必讀(下旬刊),2012,(8).

[3] 徐學芳. 乳腺癌放療患者皮膚損傷的護理體會[J]. 醫學信息,2013,(17).

猜你喜歡
放療腫瘤
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
致命腫瘤忽然消失
腫瘤標志物的認識誤區
“餓死”腫瘤的納米機器人
腫瘤熱療的機理及臨床研究
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癌的療效分析
綜合護理對鼻咽癌放療效果影響分析
腫瘤標志物正常不等于沒有腫瘤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