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對腹部腫瘤放射治療精度的影響分析

2019-10-21 20:37李安
健康前沿 2019年1期

李安

摘要:目的:總結圖像引導放射治技術(IGRT)對腹部腫瘤放射治療精度的影響。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例腹部腫瘤患者臨床資料,均應用Synergy IGRT加速器治療,并由錐形束CT評價左右(x)、前后(z)、頭腳(y)各方向線性擺位誤差,與分別由x、z、y軸旋轉形成的u、v、w旋轉擺位誤差,評價擺位誤差。結果:本組對象均接受413次錐形束CT掃描,x誤差(0.14±0.06)cm,z誤差(-0.02±0.11)cm,y誤差(0.07±0.12)cm,u誤差(0.75±0.21)°,v誤差(-20±0.26)°,w誤差(0.21±0.18)°,方向擺位誤差依次為y>z>x。結論:在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中,采用IGRT可減少患者擺位誤差,提升放射治療精度,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需依據現狀作相應的距離調整,以最大化提升放射治療精度。

關鍵詞: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腹部腫瘤;放射精度;擺位誤差

腹部腫瘤指的是腹部器官、組織發生的腫瘤疾病,常見如腹壁腫瘤、胃癌、大腸癌、肝癌、胰腺腫瘤、胃腸胰神經內分泌系統腫瘤等,現階段的治療以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束流調強放療等為主,有助于提升腫瘤患者生存率,但此類治療技術均強調提升靶區劑量分布適形度,以提升放射治療精確,從而在最大程度消除病灶的同時,保護周邊正常組織,若由于患者擺位不準確,可能導致腫瘤劑量的不足,或器官劑量偏高,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1]。圖像引導放射治療通過結合成像技術與加速器,在現臨床報道中展現出較好效果。本文針對此,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例腹部腫瘤患者臨床資料,總結IGRT技術對腹部腫瘤放射治療精度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例腹部腫瘤患者臨床資料;本組患者入院均獲得腹部腫瘤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3.13±2.46)歲,診斷為胃癌者7例,肝癌者4例,胰腺癌者3例,肝癌腹膜后淋巴結轉移者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熱塑體膜固定,并選擇飛利浦大孔徑CT模擬定位,隨后由醫科達Synergy直線加速器治療,治療前均采用錐形束CT掃描,并對其圖像作三維匹配設定三維體積,與定位CT三維體積匹配。在治療期間,患者應依據圖像需求配合體位的擺放,醫護人員采用灰度配準、骨性配準、手部配準等方式進行調整,在糾正擺位誤差后展開放射治療。

1.3觀察指標

采集患者個方向誤差,即左右(x)、前后(z)、頭腳(y)平移誤差,并由x、z、y方向形成u、v、w旋轉誤差。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由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系統誤差采用擺位誤差平均值表示,總體系統誤差包括各患者系統誤差均值m、隨機誤差d以及系統誤差標準差S,并通過靶體積至計劃靶體積外放公式,即M=2.5S+0.7d,核算x、y、z軸M值。

2結果

2.1擺位誤差表現

本組對象均接受413次錐形束CT掃描,擺位平移與旋轉誤差如下表1所示。

3討論

隨著現代放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腫瘤控制率已然獲得逐漸提升,在治療中更多健康組織得以保存,在減少手術創傷的同時,促進患者機體快速康復。醫學影像技術與設備的快速發展為腫瘤放療期間治療計劃的設計、靶向放射治療區域的勾畫提供了更高治療準確性[2]。既往研究證實,治療期間周圍危及器官對于照射野位置的變化以及擺位誤差,是引起放射治療風險的常見不確定因素,此類不確定因素也直接影響著腫瘤實際照射劑量分布情況,隨著腫瘤脫靶、危及器官損傷程度的增加,提高了劑量區域位移,對器官或周邊健康組織造成威脅,引起嚴重并發癥。腫瘤病灶與周邊正常器官組織位移主要體現在治療間、治療中的位移表現,因此導致的擺位誤差,其中治療間位移主要體現在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器官,位移程度主要取決于胃腸道、膀胱的狀態以及患者體重改變;治療中位移則體現在照射期間由于人體自發呼吸運動、肌肉收縮以及心臟跳動等動作對于胸腹部造成的影響;擺位誤差則是導致放療精度不準確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升放射治療精度、估算并校正擺位誤差具有必要性。錐形束CT圖像引導放療系統可于治療前及時發現、糾正治療期間擺位誤差,不僅可精確核算出等中心三維方向平移誤差距離,并通過自動移動治療床對誤差進行校正,利于提升放射治療精度,此外錐形束CT還能顯示照射區器官與組織三維結構表現,這對于評估腫瘤病灶體積、位置變化意義重大,可依據獲得參數及時調整治療計劃,最大程度提升腫瘤病灶控制率。

現階段關于腹部腫瘤適形調強放療期間擺位誤差的研究呈多樣化,劉曉東[3]的研究認為人體自主呼吸運動對于治療期間擺位誤差影響較大,甚至超過飲食引起的誤差,進一步分析,呼吸運動可影響y方向,但飲食運動則主要影響x方向。在本文中通過錐形束CT作全方位連續三維圖像數據的采集,以此成功獲得u、v、w軸旋轉誤差,相較于二維數據更準確、更直觀。有上述研究可知,腹部腫瘤患者更易受到呼吸運動的影響,外放靶體積成為當前臨床研究熱點。從人體解剖學可見,肝臟腫瘤由于位置較為特殊,在自主呼吸運動中起伏達到1~3cm左右,在本文中經錐形束CT誤差分析顯示,在圖像引導下腹部腫瘤患者靶體積方向擺位誤差依次為y>z>x,其外擴值依次為1.11cm、0.74cm、0.63cm,可通過該數據進行校正計劃靶體積,這對于放射治療的預先估算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15例腹部腫瘤患者展開413次錐形束CT掃描,x誤差(0.14±0.06)cm,z誤差(-0.02±0.11)cm,y誤差(0.07±0.12)cm,u誤差(0.75±0.21)°,v誤差(-20±0.26)°,w誤差(0.21±0.18)°這與謝冠慧的研究表現一致性[4]。本次研究主要通過錐形束CT檢測腹部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期間擺位誤差,進一步推算出計劃靶體積外放大小,以便于為腹部腫瘤患者治療提供依據,建議在靶體積外放計劃靶體積時,可考慮將x方向作0.63cm,y方向作1.11cm,z方向作0.74cm的外放,以提升放射治療靶區的精確度。此外,應酌情考慮到呼吸運動、腸胃運動造成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此展開研究探討,已獲得更加準確的計劃靶體積邊界。

綜上所述,在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中,采用IGRT可減少患者擺位誤差,提升放射治療精度,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需依據現狀作相應的距離調整,以最大化提升放射治療精度。

參考文獻:

[1]紅峰,王小深,歐光明,等.基于圖像引導下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擺位誤差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10):22-24.

[2]杜德成,劉芬.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腹部腫瘤放射治療精度提升的臨床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6,7(s2):38-39.

[3]劉曉東,李婷婷,周娟,等.兆伏級CT對胸腹段腫瘤放射治療影響與提高治療精度因素的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7,14(4):58-61.

[4]謝冠慧.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提高腹部腫瘤放射治療精度的臨床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7):25-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