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德萊恩爭取“最大公約數”的大師

2019-10-22 03:13王爽
中外管理 2019年9期
關鍵詞:最大公約數政壇萊恩

王爽

從七個孩子的母親到歐盟首位女主席,這位德前國防部長的職場經驗不止是幸運

8月1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主持盛大的告別儀式,歡送前任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而馮·德萊恩,這位7個孩子的母親,下一站職業生涯將是:11月1日就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這次,歐盟將迎來這位有著傳奇職業生涯的女“盟主”。

之前的7月16日,在歐盟委員會換屆選舉中,最大黑馬馮·德萊恩成功當選為歐盟委員會首位女掌門。在歐盟體系中,歐盟委員會主席相當于負責具體事務的“總理”,堪稱歐盟真正的“一把手”。

馮·德萊恩的傳奇在于:連生7個娃還能職業開掛,雖然42歲才切換跑道闖政壇,卻在2 0多年間,從政壇新人做到德國國防部長,進而成為歐盟女掌門,在男性主導的領域有了不可忽視的地位。那么馮·德萊恩一路過關斬將的秘訣是什么?她的職場經驗對普通女性有何啟示?

“躺贏”,是爭取“最大公約數”的結果

2019年是歐盟委員會換屆選舉之年,自5月份開始,歐洲議會先后提名了德國人韋伯、荷蘭人蒂默曼斯、丹麥人維斯塔格等數位“領銜候選人”競爭歐委會主席。但遺憾的是他們沒有一人能讓歐盟各方都滿意。而歐盟法律規定:“議會提名的‘領銜候選人需要獲得歐盟28個成員國中至少21國的認可”。

就在選舉進入僵局之時,時任德國國防部長的馮·德萊恩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法國總統馬克龍希望“由各國領導人討論產生歐委會主席人選”,而不是讓“領銜候選人”制度走向機制化。因此提議由“一直推動歐洲團結,希望一到兩代人可以建立聯邦歐洲合眾國”的馮·德萊恩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而且馮·德萊恩的這個政治主張吸引了歐洲左翼的注意力。

同時,由于馮·德萊恩堅持獨立的歐洲政策,曾數次向美國施壓,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堅持不干涉俄羅斯與歐盟的輸油管道。她在歐洲議會中不同政黨中都有支持者。尤其讓歐洲迅速崛起的右翼對其“不反對”。

這位成長在布魯塞爾,會說流利英語、法語的德國人,在德國國防部長任期內,與北約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獲得了越來越倚重北約來增強國防力量的東歐國家的信任。又因法國總統的提議,成為了歐盟各國都不是很反感的候選人。最終,以“383票支持,327票反對,22票棄權的結果”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

法德的博弈與妥協,左右之間的最大公約數,讓一直在這場權力游戲之外的馮·德萊恩走到臺前。

從德國首位女國防部長,到歐盟委員會首位女主席,馮·德萊恩看似“躺贏”的政治生涯背后是對自己清醒的認知,更是在歐洲形勢越來越復雜的當下,在各國左右勢力之間爭取“最大公約數”的結果。競選結果公布之后,馮·德萊恩在接受采訪時說:“這絕對是我政治生涯中最緊張的兩周。我的工作從現在就開始了,而且我有信心?!?/p>

傳奇生涯:從醫生到全職太太,再到大齡政壇新人

馮·德萊恩的政治生涯開始得比別人晚一些。在早年拿到醫療執照之后,馮·德萊恩一直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后來因丈夫赴美深造,她不得不成為全職太太專心照顧家庭。但馮·德萊恩并不想止步于家庭生活,在最小的孩子出生后,42歲的她開始活躍在政壇上。

作為大齡政壇新人,馮·德萊恩的政治職業生涯堪稱順風順水,這源于她強大的家庭背景。但在歐洲,有強大家庭背景的人不在少數,她又有自己的苦心經營。

馮·德萊恩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基民盟”)的元老級人物,曾擔任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長達14年,還曾是前歐盟委員會官員。馮·德萊恩即便42歲“換軌”從政,也依然“以雄心勃勃而聞名”,自童年起的耳濡目染,滋養了她的政治思維和雄心。

馮·德萊恩被德國媒體稱為“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幸運兒”2000年,已經42歲,從美國歸來的馮·德萊恩正式開始了她的政治生涯。2003年,出任其父親當過州長的下薩克森州議員,負責婦女、家庭、衛生等方面事務;2005年,在下薩克森州政府內閣擔任社會事務、家庭和衛生部長。

但作為“政二代”,傳承人脈僅僅是馮·德萊恩職場成功的起點,她職業生涯真正的飛躍,離不開多年來結合自身特色,堅持推動的公共服務。

歐盟向來有“一流的政治家在國內,二流的政治家往外派”的習慣,這是歐盟民主制明顯的“軟肋”,卻給了馮·德萊恩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

在下薩克森州政府兢兢業業推動婦女、家庭、衛生事務兩年后,馮·德萊恩迎來了政治生涯的起飛點。2005年,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賞識,進入德國聯邦政壇,擔任家庭部長。2009年,當選德國聯邦議會議員,并擔任勞工與社會事務部部長。身為7個孩子的母親,馮·德萊恩非常懂得職業女性在生育上的艱辛。所以,在她擔任德國勞工部長期間,努力推動性別配額政策,并改善孕婦的薪酬和福利。一系列切實解決職場女性困難的舉措,為她打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收獲了一大波民眾支持。

應該說,馮·德萊恩早年從政負責的領域,與其婦產科醫生出身密切相關。但是,到2013年,馮·德萊恩被默克爾任命為德國首位女性國防部長,隨后面臨的則是全新的工作。

這時,馮·德萊恩的雄心勃勃和爭取最大公約數的合作思維,則體現了出來。

在任德國國防部長期間,她一直在推動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建設,并呼吁建立歐洲軍隊。在她的積極努力下,“防務合作”成為德法合作的重點之一。也因此,在法德政治博弈中,法國總統馬克龍提議她成為新一任歐盟委員會主席。

除了德國和法國的支持,馮·德萊恩能當選歐盟委員會首位女主席,多方政治勢力的支持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曾報道:馮·德萊恩活躍在諸如“世界經理論壇”的國際組織和論壇中,充滿天賦的溝通能力讓她與歐洲政治精英保持了穩定和融洽的關系。而與歐盟各方勢力源遠流長的情誼,使得馮·德萊恩快速取得議員們的信任,成為歐盟委員會主席選舉中最大的黑馬。

永不言敗,“麥城”依然有機會

一直以黑馬身份出現的馮·德萊恩也曾敗走“麥城”。

BBC曾報道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被培養成默克爾的繼任者。2010年,馮·德萊恩當選為基民盟執行委員會成員和副主席,一度成為德國總統的熱門人選。但遺憾的是,最終競選失敗。

與德國總統失之交臂后,2013年,默克爾任命馮·德萊恩為德國國防部長。但在成為德國首位女性國防部長的光環背后,是軍費不足、裝備老化和軍備松懈等問題。

在她擔任國防部長期間,不僅軍費預算大幅增加,而且有關武器故障的丑聞層出不窮。為了應對這些丑聞,軍方又聘請了大量昂貴的外部顧問,但民間對高額顧問費用支出的爭議從未停止。

一系列打擊下,在馮·德萊恩擔任國防部長期間,民意支持率一路走低,進入政治黃昏。雖然馮·德萊恩的政策在歐洲各國之間獲得了多數贊同,但今年德國發布的民調顯示,在所有部長中,馮·德萊恩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已經落到倒數第二位。但在危機盡頭,轉角就遇到了新機遇。

在歐盟,向來有“一流的政治家在國內,二流的政治家往外派”的習慣,這是歐盟民主制明顯的“軟肋”,卻給了馮·德萊恩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歐盟委員會主席選舉的困局,給了馮·德萊恩離開“費力不討好”的德國國防部的絕佳機會。雖然馮·德萊恩在德國民間歡迎度不高,但她仍然是一位稱職且具有前瞻思維的政治家,而且她也在關鍵時刻,強烈展示出了自己擁有歐盟真正需要的能力和資源:馮·德萊恩從政以來建立的人脈網絡;德國、法國都愿意站臺的雄厚背景;歐盟內左翼右翼都支持的好人緣,都是成為歐盟領導人難得的政治資本。

于是,當其他所有“領銜候選人”都無法獲取最大公約數時,馮·德萊恩果斷地替德國把握住了這次機會,也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馮·德萊恩依舊雄心勃勃:“這里有很多希望,從選舉中走出來或許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進步,但這種影響力會不斷擴大,直到改變一切?!?/p>

猜你喜歡
最大公約數政壇萊恩
政壇“能人”變身“小官大貪”
馮德萊恩 七個孩子的媽媽出任歐盟掌門
Sixteen Years’Promise
科萊恩“催化劑”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政壇人事變動
政壇人事變動
政壇人事變動
n個自然數的積與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