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常淓與李煜書法藝術比較研究

2019-10-30 03:01劉陸軍
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李煜書法

劉陸軍

摘 要:朱常淓與李煜生活的時代相隔六百多年,作為曾經的最高統治者,李煜因“詞”譽滿天下,而朱常淓則因近年來潞王陵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為人所關注。文章僅從書法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朱常淓與李煜書法藝術風格的異同,揭示兩人的書法藝術成就。

關鍵詞:朱常淓;李煜;書法

自從潞王陵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后,人們對潞王的研究日漸增多。筆者對二世潞王朱常淓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在研究時,常常聯想到另外一位歷史人物——南唐后主李煜。雖然朱常淓與李煜生活的年代相隔六百多年,但作為統治者的他們都厭武嗜文,醉心翰墨,根本不具備帝王風范,卻在文藝方面又都是全才。本文僅從書法的角度入手,對他們的書法風格進行研究,以期揭示他們在書法藝術方面的成就。

一、頗多相似的人生經歷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在金碧輝煌、翡環翠繞、鐘鳴鼎食的南唐深宮里長大[1]。宮廷的險惡,使他自稱鐘山隱士、蓮峰居士,終日埋頭于文學創作或同宮女戲耍,來保全性命。登上南唐后主寶座后,早已習慣鶯歌燕舞的他,對國家的時局及政治上的危機毫不關心,曾妄想以長江天險來自保,還殺害忠良,抽掉自己最后的依托。其在城破國滅后被押至汴京封為“違命侯”的遭遇,讓人感慨萬分。而公元978年七夕的一杯牽機毒酒,使他想茍活于世的希望化為泡影,更是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與感嘆。

朱常淓身為藩王,襲承父業,同樣是生于深宮,長于婦人之手。在明朝嚴酷的宗室政策下,他只能醉心于文化藝術以避禍??梢哉f,習學書畫、鉆研音律、精心制琴、著書刻書,曾是其生活的全部。待到崇禎年間李自成率軍逼近豫北,他才舉家南逃,寓居杭州。不過,在弘光帝被俘,清兵迫近杭州之際,他竟被明朝官紳推為監國。沒想到他軟弱無能、膽小怕死,在清廷“不奪其爵、優禮如故”的誘惑下,根本無心抵抗,一門心思投降,連起碼的氣節都沒有。最終,在民間抗清斗爭日益高漲之際,他在北京為清兵所害,年僅39歲。誠如清代史學家徐鼎所說“雖有賢名,實非勘亂才”,評價中肯。

二、不斷完善的書學思想

李煜和朱常淓一個生活在五代十國,一個生活在明末清初,都處于我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在這兩個時期,雖然李煜的書名為詞名所掩,朱常淓的書名常被令人不齒的政績所蓋,不為當時主流所知,但是通過研究得知他們的書學思想處于不斷完善之中[2]。

(一)對書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李煜和朱常淓都曾致力于對古法的學習。只不過李煜已達到更注重自身書法風格的創新階段,而朱常淓還沒有走出前人的影響,個人的書法風格并不突出。據史料記載,李煜曾傳授發軔于衛鑠,成就于鐘繇、王羲之的撥鐙法。撥鐙法是由擫、押、鉤、格、抵組成的五字訣,在李煜所著的《書述》文中,錄有詳細說明。難能可貴的是,李煜在原五字訣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拒、導、送三字,將五字訣推廣為八字訣,不僅是對撥鐙法的繼承,更使撥鐙法的境界大為開闊。

而朱常淓的書法貢獻主要是傳承?!堵悍驴淌龉艜ㄗ搿饭灿惺恚阂粫圃戳?,二歷朝書體,三名書形勢,四名書筆法,五名賢書論,六名家書學,七古書法帖,八名書姓氏,九書學須知,十纂古書志。所輯均為前人論書之文,詳細介紹了前人的書法成就。比如《潞藩新刻述古書法纂》有記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這說明在西周就已有墨了。

具體到書法實踐,最能表現出他重視對歷代書法成就的繼承的是草書。據考證,朱常淓每一草字都有所本,決不生搬亂造。

(二)獨到的書法評論

李煜在書法審美上喜“婉約”風格,不欣賞顏楷那樣的厚重與豪放[3]。在其《書評》中說,“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顏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魯。柳公權得其骨,而失于生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氣,而失于體格。張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獻之俱得之,而失于驚急,無蘊藉態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李煜在書法一道上是很尊崇王羲之的,而對于別的書法名家作品,他都不是十分滿意,各自有所批評,這與其審美心理有關[4]。

朱常淓對書法的評論遠沒有李煜深刻。他在書法審美上堅持“美善兼收、惟精乃善”的宗旨。對于前人的作品,其多是“隨筆集錄”,“以求書法家姓名、事實”。而且在《潞藩新刻述古書法纂》中,他還說:“事皆雜出,語次不倫,聊以適志,非敢曰學古有得云。然也矧呼書法之淵源,字學之精蘊,前賢議論,業備大全,寧資孤之纂集哉?!庇纱丝梢?,其書評風格并沒定型。

(三)相同的創作觀

在書法作品的創作上,李煜和朱常淓比較一致。他們都追求書寫狀態的自由,也對書寫的材料和載體極為講究[5]。李煜情到興處敢于打破傳統,卷帛而書,甚至卷起長衫下擺濡墨揮寫,創“撮襟書”。而朱常淓也是既能寫小字,也能寫大字,同時,其書法作品涉及真、草、隸、篆、楷等書體。李煜對文房四寶有著深刻的研究,后人曾有“李后主留意翰墨筆札,所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石硯,三者為天下之冠”之說。而朱常淓干脆讓石工將自己的書法手跡刻在碑石當中。載體的講究,很好地展示并保存了他們的書法作品,也體現了他們的創作觀念。

三、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

李煜書法成就的取得與其廣泛接觸歷代碑帖、墨跡,家學淵源深厚有很大關系。他的書法初學柳公權,繼而揣摩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陸彥遠諸家,最后又臨習魏晉書法大家鐘繇、衛鑠、王羲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其特點一是用筆極為講究,特點二是結字安排恰如其分,特點三是章法安排全無法度。正是這些使其作品在自然中被賦予了變化,在靜態中富有了動感。

而朱常淓身為藩王,家中大量的圖書和字畫,為他習學書畫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書法主學湯煥,如其自述中說:“余早年失怙恃,未遑學問,迨就外傅,始親筆研。偶于暇日,簡有湯煥書軸,見其園熟流麗,染翰之念,遂爾勃然,自是始就臨池矣。湯煥者,乃不谷先王之侍書也。因其雅擅書法,是以神廟選侍先王于京邸。故彼之真草隸篆諸書本,藩藏蓄最廣?!?正是由于其日臨數幅,逐漸對書法產生了興趣,養成了習慣[6]。其書法特點一是挺拔遒勁,筆力強健。二是結體規范,字字有本。當時其年方三十歲,書法功力已實屬不淺。

四、影響深遠的書法藝術

李煜的書法藝術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唐啟宋的作用。李煜的書法墨跡曾在世間盛傳一時,可到現在,已鮮為人知。不過,從史料的字里行間,依然能窺見一斑。

一是提升書法品味。李煜為皇子之時,可以無憂無慮地接觸書畫墨寶,受教于名師,加之天資聰敏,逐步達到了后人所說的“善辭章,能書畫,皆臻妙絕”的境界。尤其是在書法方面,他再創撥鐙法,使其書法更為絕勁。

二是創造“金錯刀”體?!敖疱e刀”具有何種特點?《宣和畫譜》卷十七《花鳥三·宋·李煜》有具體解釋:“然李氏能文善書畫,書作顫筆樛(音究,彎曲)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畫亦清爽不凡,別為一格!”這種書法用筆古樸,遒勁。

三是掀起尚意書風。李煜在書法審美上喜“婉約”風格。他主張通過細勁強健的線條,構思有趣的空間布白,來展現自己精美絕倫的技巧,通過揮毫疾馳快慢的速度變化來抒發自己強烈的思想情感。他的這種書風對宋代影響深遠。

與李煜喜作行書不同,朱常淓平生善寫草書。其氣勢奔放,流暢自如,剛柔相濟,頗具兩晉二王之風范。除草書之外,朱常淓的楷書和隸書也頗有功夫。不過其書法作品的影響確實有限。原因是在他39歲被殺的前十年,明王朝已是兵荒馬亂,國家危亡。險惡的時局,使他根本無法真正靜下心來,致力于書法方面的創新。近年來,隨著對朱常淓研究的深入,由他創建的碑刻唐詩三百首,已成為研究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素材 [7]。這可以說是朱常淓書法藝術的另一種魅力吧!

總之,李煜和朱常淓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一輩子最大的理想也許只是在藩王府中優游歲月,終老一生,沒想到能登上帝位,卷入權力斗爭的漩渦。他們雖在政治上碌碌無為,但在書法藝術上都有自己獨特的成就。研究這些,可以讓我們看到“厭武嗜文,醉心翰墨”的封建帝王的另一面。

參考文獻:

[1]李家欣.李煜研究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江漢論壇,1997(12):44-48.

[2]郭云生.略談明潞王朱常淓草書唐詩匯刊[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5):4.

[3]秦琴.李煜書學思想研究[J].科技文匯,2010(5):147.

[4]秦琴,王偉.論李煜的書法藝術風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1):98-99.

[5]李福順.中國書法史上應有李煜一席之地[J].藝術百家,2011(4):134-137.

[6]馬懷云.潞王朱常淓在文化藝術上的貢獻[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2(6):114-118.

[7]王日新,劉衛東.潞王陵石刻文獻與《全唐詩》字句異同研究:兼論家教的重要教材及唐詩碑刻的家教榜樣[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6):23-27.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圖書館

猜你喜歡
李煜書法
泣血之聲誰人懂?
趙匡胤:臥榻之側,容不得李煜長吁短嘆
我們家的小“坑貨”
誤做皇帝的李煜
佛教文化對李煜詩詞的影響
詩書畫苑
書法等
圖說書法(三十九)
書法等
No.3 最佳小詩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