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鄧石如篆書藝術的當代意義

2019-11-02 06:58魏林志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9年10期
關鍵詞:鄧石如篆書書法藝術

魏林志

(廣州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廣州 510006)

清朝時期對鄧石如的書法藝術評價極高,稱他的書法藝術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鄧石如的書法主要以篆隸最為出色,篆書的成就就在于小篆,鄧石如的小篆以斯、冰為師,結體略長,卻富有創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鄧石如的優秀作品和精辟的見解對于當代文學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值得去深入研究和學習。

一、鄧石如篆書藝術發展的歷史環境

鄧石如生于乾隆八年,卒于嘉慶二十五年。清朝時期文字獄盛行,文字獄就是統計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統治,從知識分子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對知識分子進行迫害。文字獄以清代最為殘酷暴虐,清代皇帝大興文字獄,主要就是為了壓制漢人的民族獨立反抗意識,從而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清朝的文字獄作為一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了社會恐慌,文化凋敝,禁錮了文人的思想,摧殘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文字獄在清朝的乾隆皇帝時期最為嚴重,乾隆時期的文字獄達到了更加瘋狂、殘酷和荒唐的地步,鄧石如就處于這樣的歷史大環境之下。

鄧石如出生于書香門第,鄧石如的祖父和父親都很酷愛書法和繪畫,鄧石如淡泊名利,常以“山人”自居,于荒江老屋中高臥,完全不在乎名利。鄧石如9歲時跟隨父親學習,得到父親的夸贊,認為鄧石如天資聰穎,日后必定不凡。鄧石如在14歲的時候家道中落,因為貧困的原因就不能繼續讀書了,但是鄧石如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對書法、金石、詩文都有濃厚的興趣,并且在父親的教導下,有很大的進步。在鄧石如17歲的時候就為“瀟灑老人”作《雪浪齋銘并序》篆書,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揚,從這個時候起,鄧石如的書法藝術之路就正式開始了。

篆書是大篆和小篆的統稱,是我國書法藝術的起源。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春秋戰國時期的石鼓文,秦國統一六國之后建立秦朝所采用的小篆,在這段時期內,篆書種類繁多,而且還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清朝中期乾隆皇帝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漢人的統治,大力提倡學習漢族的傳統文化,清朝中期的文化便有了新的發展。

圖1 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又被稱之為《廬山草堂記》,這是鄧氏篆書的代表作。

二、鄧石如的篆書藝術

(一)鄧石如的書學思想

清代的書法家,鄧石如第一。鄧石如的文學天賦非常高,無論是對當時還是對當代,都有很大的影響。鄧石如之所以能在書學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離不開個人的性格天賦和后期的努力。

首先就是鄧石如的個人性格,鄧石如待人不卑不亢,鄧石如無論是成名前還是成名后,都保持自己一貫的待人接物方式。鄧石如在小的時候,就因天資聰慧常常受到父親和眾人的贊揚,但是受到贊揚的時候,鄧石如并沒有驕傲自滿,反而是更加勤苦地讀書,常常因為讀書而廢寢忘食。鄧石如成名之后,結交了很多當時的富貴公卿,著名的有曹文植、畢沅等,這些人在當時都是有名的朝廷官員和封疆大吏,鄧石如在與他們交往的時候,沒有對權力的向往,毫無趨炎附勢的打算,對朋友只有真心實意,沒有阿諛奉承。記載有一次曹文植想邀請鄧石如進宮為乾隆皇帝祝壽,進而獲得封賞,以謀得一官半職,沒想到鄧石如斷然拒絕,曹文植被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所折服,對他愈發敬佩。畢沅與鄧石如的交情也很深,鄧石如曾經做過畢沅的三年幕府,在這三年里,鄧石如對畢沅的幫助很大,但是隨著畢沅的官職不斷高升,趨炎附勢的人愈來愈多,鄧石如向來不喜歡也不擅長趨炎附勢,就向畢沅辭行,畢沅再三挽留,終不能改變鄧石如的決心,于是忍痛讓他辭行,辭行時畢沅送給鄧石如鐵硯,并且稱之為“清涼散”。鄧石如的淡泊名利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甘愿,因為在鄧石如的心中,有其他的高大志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非做官,志非財貨。鄧石如的一生都是在布衣中度過,不求聞達,只求在山水之間悠然自得。

鄧石如刻苦讀書,經常激勵自己不斷進步,鄧石如的一生執著于書道,勤奮學習了古帖,遍交好友,有很多的良師,鄧石如的書法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書法,鄧石如的書法是在學習了其他優秀的書法文化之后,形成自成一體的鄧氏書法,鄧石如的書法精髓就來源于鄧石如喜歡浪跡游歷,“書數日必游,游倦必書”,習書和游歷從來都是兩不耽誤,行萬里路,習萬種帖,這就是對鄧石如一生最好的評價。劉熙在《藝概》中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而已”,就是對鄧石如的實際評價。而且鄧石如學習書法的同時,不單單是對前人書法的繼承和發揚,主要是志在開新,汲古化今,碑學的起源由來已久,但是卻是從鄧石如開始走向成熟的。鄧石如的出現,開啟了筆墨碑體的時代。碑體從刻石技藝到宣紙的轉移成熟都標志著書法碑學時代的到來,原先樸拙的碑體字開始有了更多人的情感在里面,寫出來的字也更加生動,具有很濃的韻味,鄧石如的書法打破了單純的以中鋒寫篆的慣例,參以側鋒,寫出了方圓兼備、動靜和諧的篆隸神品,鄧石如的書法,注重務實,他的書法打破了“帖學”頹靡單調的刻板習慣,大力奉揚了高古質樸的陽剛書風,鄧石如實踐上的開新,讓碑學風靡天下。

(二)鄧石如的優秀作品

鄧石如對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無所不工,其中以篆書最為出色和被人所稱道。鄧石如的篆書汲取了漢代和唐代等篆體的體勢筆意,得樸厚沉雄的韻味。針對宋明時期以來篆書的刻板和拘謹的書風,鄧石如以隸法作篆,突破了千年以來的玉筋篆的樊籬,極富創造思維和創造精神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到篆書的寫作當中,大膽的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極大地豐富了篆書的用筆。尤其是鄧石如到晚年的時候,他所寫的篆書線條更加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于化境,也因此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鄧石如對篆書書藝的發展有不朽的貢獻,所保存的遺作也爭相被當代書法文人奉為經典和學習的模版(圖1)。這是鄧石如62歲的時候所寫的《白氏草堂記》,這是鄧石如謝世前一年所寫的,這個時候的書法,書風盎然著濃濃的古氣,但是又不缺陣陣新意,書風之中可以看出鄧石如的老成持重和清秀灑脫,這個時候的鄧石如超然自得,內心更加地無欲無求,功與情并重,整篇體勢森嚴剛毅,很有韻味并富有觀賞性。

鄧石如的作品很多,篆刻作品比較出名的主要有《江流有聲 斷岸千尺》《我書意造本無法》《淫讀古文甘聞異言》《家在四靈山水間》《太羹玄酒》《意與古會》《筆歌墨舞》《疁城一日長》《靈石山長》《燕翼堂》《半千閣》等作品。主要的書法作品有《謙卦篆書軸》《滄海日楷書長聯》《贈肯園四體書冊》《周易說卦傳篆書軸》《張子西銘隸書冊》《西都賦隸書八屏》《敖陶孫詩評隸書十屏》等作品??偟膩碚f,鄧石如的作品用筆靈活而且充滿變化,骨力堅韌,一掃當時呆板纖弱、單調雷同的積習,藝術構思最忌怕平均呆板,鄧石如在書法理論上曾經提出字劃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美學觀念,使刀如筆,宛轉流暢,刻畫出書法的剛健婀娜的風格。篆書從隸書中來,隸書又從篆書中而去,成一家風范。清代以后的書法家無不受鄧石如的影響,二百多年來篆書藝術風格豐富多彩,大家輩出,這輝煌的文學景象都是鄧石如作為開端開始的。

三、鄧石如篆書藝術的當代意義

(一)鑒古察今

縱觀我國的書法發展史,書法的發展也是我國文字和文化的發展,在書法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許多的探索和革新人物,這些人物對后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推動著書法藝術的不斷發展。鄧石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鄧石如將原本已經沉寂的篆書藝術推向了新的發展平臺,并對傳統的篆書書法加以革新,形成了自成一家的“鄧派”篆書,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現代書法家想要去學習篆書,幾乎都是通過現存的鄧石如真跡去學習和研究,鄧石如的篆書書風,引領了篆書的復興,從此讓篆書的發展有了一條更加寬闊、更加嶄新的道路。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書法理論教研室主任戴家妙老師,數年來一直從事書法教育和創作,他就十分喜歡鄧石如的篆書,通過開展教育事業,讓更多的篆書愛好者有了一個學習的平臺,推動了篆書的發展。戴家妙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教導學生篆書在寫法上有兩個要點,第一就是篆書書寫的筆法,第二就是篆書的字法。篆書在筆法上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以提按與捻管,“二李”篆書筆法的起、收筆為圓起圓收法,行筆為平移法,轉筆用捻管法。清代的鄧石如開創了以隸書筆法入篆書,篆書的起、收筆和行筆、轉筆都引入了提按的筆法,增強了篆書筆法的書寫性。篆書的書寫首先就要研究和學習歷代篆書家名帖的筆法和寫法特點,具體的方法就是經常進行比較,鄧石如的篆書,是在集百家篆書的基礎上進行革新所取得的成果,因此現代篆書愛好者在學習篆書的過程中,也要以鄧石如的篆書書法為主,進行自我革新,領悟到鄧石如篆書書法的精髓,再加以學習,通過不斷地臨摹鄧石如的篆書技藝,持續提高對毛筆的控制能力,要將篆書的學習技藝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二)堅持走自己的路,自成一派

鄧石如的篆書體系是自成一體的,是自我革新之后產生的優秀篆書書法。不但鄧石如的篆書書法值得現代每一個篆書愛好者去學習,而且鄧石如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也值得現代每一個篆書愛好者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一味的進行模仿,而是要時刻都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不斷地學習他人的優秀作品,來補齊自己的文化短板,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借鑒他人的優秀成果,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經驗和成果,只有始終堅持走自己的獨特發展之路,才能有自己的特點。鄧石如的篆書無論對于清朝,還是對于現代,在篆書書法體系中都有其先進性,值得學習和借鑒,但更重要的是繼承和發揚。

(三)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鄧石如的篆書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講究內斂含蓄,或逆入平出,輕松流暢,逆起駐收,畫的兩端渾圓,在行筆中,彎曲之處,或用提轉之法,而見圓暢,或用先停后轉之法,而見外圓內方,或用頓折之法,而見方勁。但是鄧石如的篆書也有其局限性,鄧石如所處的歷史環境就表明書法藝術不能得到最根本的發展,篆書書法的發展只是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統治漢人而進行的一項文學運動,說到底這項運動只是統治階級的統治手段,因此當代篆書愛好者在學習鄧石如的傳世篆書作品時,要有足夠的能力去辨別精華和糟粕,利用精華來學習和研究,讓自己的篆書技藝達到新的高度。

(四)富有革新意識

鄧石如的篆書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自我努力而產生的,鄧石如在學習篆書的過程中,不斷地向原有的篆書書法大家進行學習,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并且加以發展和推廣,逐漸形成對后世有重大影響的篆書體系。鄧石如的學習經歷告訴當代的文學大家們,對于任何一種文化,都要有借鑒意識和發展意識,借鑒意識就是自身在發展過程中,要通過學習來滿足自己,彌補自己;發展意識就是要不滿足于當前,要富有創新的意識,文化只有不斷發展,才能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時刻有文化革新意識,當代的文學大家要發展自己獨特的文學才能,文化只有百家爭鳴,才能不斷發展,不斷地進行改革和滿足自身發展,這樣的文化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永葆特色,不會被時代的發展所拋棄。

(五)堅持自我創新

鄧石如篆書的發展有平坦,也有曲折。對于當代的學習者來說,要認識鄧石如篆書體系的發展不易,在進行文學創作時,要戒驕戒躁,把自己的心穩定下來,認認真真地搞文學創作,而不是借著文學創作的幌子,進行欺騙,不做文學創作的小丑,在創作不如意的時候,也要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才能,堅定不移地走自我創新之路,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發展,要相信是金子總有發光的一天。

四、結論

鄧石如的書法藝術已經成為清代和整個書法史研究的一個支點,通過對鄧石如書法藝術研的究,可以折射、引申和梳理出來許許多多重要的書法理論。鄧石如的篆書完成了一次開創性的變革,他的創造性不論是在書法發展史上,還是在當代文學書法的創作上,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并加以發展。鄧石如新一代篆書風格的開啟,將篆書成功推向了書壇的至高點,并深深地影響著后世書家及廣大學者,他在篆書藝術方面的創新作風及孜孜不倦的學書精神值得我們反省與深思。

猜你喜歡
鄧石如篆書書法藝術
張紅春書法藝術欣賞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圖說書法(185)
魯大東篆書蘇軾“人生十六樂事”
本是書生卻性如豪俠
馬偉書法藝術欣賞
沉雄樸厚 古趣盎然
——鄧石如《世慮全消》隸書四條屏賞析
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
所謂書法藝術
清代篆書第一人
——錢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