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測距“凹坑”看脈沖雷達上行鏈路增益調整

2019-11-11 09:17羌琦
價值工程 2019年27期
關鍵詞:凹坑測量誤差增益

羌琦

摘要:本文通過對某次校飛期間,某測量船脈沖雷達跟蹤應答機在航捷附近產生測距凹坑問題的分析排查與解決,探討了脈沖雷達產生測距凹坑誤差的原因,并對脈沖雷達上行鏈路增益調整從工程應用地角度進行了定性分析,對今后類似問題的解決具有一些借鑒意義。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range concaveness near the approach point when the pulse radar track the RSP during the flight of calibration, discusses the causation of range concaveness, and qualitatively analyses the gain adjustment of the transmit link of pulse rad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refer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similar problem for the future.

關鍵詞:脈沖雷達;增益;測量誤差

Key words: pulse radar;gain;meter error

中圖分類號:TN958.4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7-0237-04

1 ?問題的提出

在某次海上綜合校飛任務中,測量船a脈沖雷達系統在分別跟蹤本單位應答機與外單位應答機時發現,測距在航捷附近因上行鏈路增益飽和而降低了上行信號信噪比,使得激勵信號經發射機放大后出現前沿雜散干擾,導致脈沖雷達在跟蹤時,前沿雜散干擾提前誤觸發可本單位和外單位應答機,從而出現了測距“凹坑”現象,誤差分別為6X~7Xm(本單位應答機)和3X~4Xm(外單位應答機)。

2 ?問題的解決

2.1 問題的分析排查

測距凹坑現象僅在航捷附近出現,此時測距范圍為1X~2Xkm,下行AGC范圍為3X~3XdB。根據脈沖雷達工作原理,其工作于應答模式時,產生測距“凹坑”的環節包括:①機載應答機;②船載脈沖雷達。機載應答機可能產生誤差的原因是:應答機轉發脈沖時延隨著功率變化而出現變化。船載脈沖雷達可能產生誤差的原因是:①信號處理過程中由于雜波干擾,導致測距波門出現偏移;②發射機輸出脈沖波形前沿存在干擾,導致機上應答機提前觸發。

對比測量船b與測量船c脈沖雷達在跟蹤外單位應答機時均未出現測距凹坑現象,在跟蹤本單位應答機,測量船c脈沖雷達存在1Xm左右的測距凹坑現象,由此可以排除機載應答機原因導致測距凹坑。

對照測量船c脈沖雷達的參數設置,將測量船a脈沖雷達信號檢測門限提升至檢測門限6XX、跟蹤門限5XX(原為3XX、2XX),且安排測量船a脈沖雷達單獨跟蹤校飛飛機第X進入,排除其它站雷達干擾,測距凹坑現象依舊存在,如圖1所示。由此,排除信號處理過程中由于雜波干擾,導致測距波門出現偏移。

由此基本可以確定測距凹坑產生的原因:發射機輸出脈沖波形前沿存在干擾(比如脈沖前沿上升時間過長或前沿存在較大的尖峰),導致機上應答機提前觸發,產生測距誤差。但采用LeCroy示波器(帶寬600MHz,采樣率2.5Gs/s)檢測測量船a脈沖雷達發射機末級合成波形,波形良好,指標正常,如圖2-圖3所示。

進一步試驗發現,在跟蹤過程中,實時檢測主接收機下行3XMHz脈沖中頻信號,發現應答脈沖在跟蹤過程中隨著跟蹤距離的減小,其前沿出現雜散,其時機與測距凹坑出現時間點基本一致,說明下行應答信號出現了異常,而非雷達信號處理中參數設置不匹配導致測距結果出現凹坑,實測雜散如圖4所示。

通過分析第X架次測量船c脈沖雷達被動跟蹤測量船a應答1信號的測距數據,發現對應測距凹坑出現時間點,測距值一階差分與二階差分均出現較大發散,與測量船a情況一致,而測量船c脈沖雷達在跟蹤自觸發的應答1信號,其測距值一階差分與二階差分均較為平滑。具體情況如圖5-圖10所示??膳卸y量船a觸發的下行應答信號異常導致測距凹坑。

綜合分析各類現象,確定發射機脈沖前沿干擾提前觸發應答機,導致測距凹坑。更換示波器Tektronic(300MHz,2.5GS/s)重新測試脈沖雷達發射機合成波形,發現其前沿存在著寬約300ns的雜散干擾(且在程控衰減XXdB條件下測試)。具體如圖11所示。而測量船c脈沖雷達在相同測試條件下,其發射合成波形無雜散干擾,如圖12所示。

2.2 脈沖前沿干擾產生的原因與對策

根據脈沖雷達發射鏈路的工作時序關系,如圖13所示,前沿雜散主要是放電波形前沿將噪聲信號放大所致,如圖中圓圈所示。

經測試,激勵信號并沒有明顯的前沿雜散,從而推斷前沿雜散的產生在于放大鏈路工作于飽和狀態。其原因在于:假設放大器增益為G,輸入信號信噪比為,則經過放大器,輸出信號信噪比為。當放大器飽和時,S0等于放大器最大輸出值,小于SiG,而噪聲信號放大了G倍,進一步降低了信號的信噪比。因此,提高主脈沖信號的信噪比,降低噪聲干擾,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脈沖雷達發射機采用鏈式放大的方式將激勵源信號進行放大后送至天線,如圖14所示。

發射機放大部分包括功率放大盒、前級放大器、速調管,三者以串聯鏈式組合工作。為了防止因輸入信號過大,導致輸出信號飽和,在功率放大盒輸入端(端口1)加衰減器,測試功率放大盒、前級放大器輸出信號功率,存在飽和現象,串接1XdB衰減器,并將輸出端送至兩套發射機末級的衰減(端口2)均調整為2XdB衰減,輸出脈沖前沿雜散有所改善。

激勵源激勵信號框圖如圖15所示。

產生飽和的模塊主要是在于激勵合成,因此在激勵變頻組件和激勵合成之間增加1XdBm的衰減器,測試激勵信號,激勵合成輸出處于非飽和狀態。

將發射鏈路增益調整后,測試發射機輸出脈沖波行,如圖16所示。前沿雜散得到了大幅減小。

3 ?試驗驗證

調整完畢后,在校飛第X架次,安排第 X1~X2進入跟蹤本單位應答機,X3~X4進入跟蹤外單位應答機,測量船a脈沖雷達雷達在第X1、X2進入,發射機末級輸出XkW功率,其余進入輸出XXXW功率。事后數據處理結果表明,第X1、X2進入測距凹坑變為1Xm左右(與測量船c脈沖雷達數據一致),其余進入測距凹坑消失。試驗結果證明脈沖前沿雜散導致了測距凹坑,同時說明本單位應答機信號判別能力低于外單位應答機,易被上行強噪聲信號提前觸發,造成測距凹坑現象,可通過降低發射功率的方法避免該現象的出現。

4 ?結論

由于上行鏈路工作于飽和狀態,導致脈沖前沿噪聲得到了放大,產生的雜散干擾導致了測距凹坑的產生。為了避免測距凹坑的再次發生,將雷達上行發射鏈路增益調整至接近飽和的線性狀態,避免前沿噪聲被大幅度放大,另外,配合程控衰減器,減低發射功率,保證脈沖前沿觸發應答機,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測距凹坑的發生。通過試驗,可知在試驗任務中,由于跟蹤距離較遠,前沿雜散不會導致測距凹坑的發生,廠所在調試設備時,讓激勵源工作于飽和狀態,提高了激勵信號的穩定性,但犧牲了激勵信號的信噪比。

參考文獻:

[1]XX-XXXX脈沖測量雷達頻率源分系統實施方案,中電第十四研究所.

[2]XX-XXXX脈沖測量雷達發射機分系統實施方案,中電第十四研究所.

[3]王德純,丁家會,程望東,等.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4]郭高峰.雷達技術發展綜述及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未來趨勢[J].價值工程,2014,33(31):219-220.

猜你喜歡
凹坑測量誤差增益
基于增益調度與光滑切換的傾轉旋翼機最優控制
腐蝕凹坑干涉效應與疲勞壽命計算
縱向數據下變系數測量誤差模型的漸近估計
含有不同間距凹坑缺陷的發酵罐應力分析與計算
基于單片機的程控增益放大器設計
基于Multisim10和AD603的程控增益放大器仿真研究
含凹坑缺陷結構疲勞壽命的快速估算方法
牽引變壓器功率測量誤差分析
IMU/GPS測量誤差對斜視條件下機載重軌干涉
自增益電路在激光測距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