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2019-11-11 12:25劉一舟吳曉劉豐楚碧洋雷宇呂娜左天喜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調查分析心理健康

劉一舟 吳曉 劉豐 楚碧洋 雷宇 呂娜 左天喜

【摘 要】了解我校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對我校中醫學院240名家庭困難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分析。結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6個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貧困生組(P<0.05)。中度以上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1.6%;其中強迫、抑郁、焦慮和精神病性問題突出。結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和幫扶措施。

【關鍵詞】高校家庭困難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014-02

隨著高等醫學院校規模的逐步擴大以及高校收費制度的改革,貧困生面臨的經濟、生活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由此導致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與其他高校相比,高等醫學院校具有其自身獨特的屬性,比如:課程設置繁多且課業內容難掌握,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任務沉重等等。另外,醫學在人才培養方面投入較多,這使得醫學院校的收費較之一般院校要高,對一些貧困生而言,在經濟上顯得更為吃力。因此,了解高等醫學院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到有針對性的干預和幫扶,對指導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干預工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采取整體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我校2016-2018級貧困生數據庫中,隨機抽取240名貧困學生作為實驗組進行問卷調查。調查中涉及的貧困生認定,符合我?!都彝ソ洕щy學生認定工作實施細則》對貧困生進行認定,將學生家庭困難程度認定為三個等級,分別為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依此情況,調查分別從各個家庭經濟困難等級中隨機抽取40人(16.6%)、60人(25.0%)、140人(58.3%),共計240人。其中,來自農村187人(77.9%),城鎮52人(22.1%);另在2016-2018級非困難學生中隨機抽取230人作為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和心理測試。

2.研究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抽樣對象進行調查。其中“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有90個評定項目,每個項目實行1-5分的5級評分,反映心理癥狀的嚴重程度。每個因子都著重反映出被測者在某一方面的情況,通過因子分則可以了解被測者心理衛生狀況以及心理衛生問題(或疾?。┑木唧w演變過程。自編“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基本情況:專業、出生年月、年級、生源地、父母職業;(2)家庭致貧原因;(3)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等級、資助狀況及對資助結果的主觀感受、看法等。

3.施測過程由按統一指導語,將問卷分發給選定的受測對象,當場回收。

4.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主要統計方法有百分比統計、相關分析等。

二、結果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非困難學生SCL-90比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SCL-90各因子分和總均分均高于非困難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焦慮、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要略低于非困難學生,尤其在強迫和人際關系敏感方面較弱。見表1。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SCL-90各因子分及總均分檢出情況SCL-90各單項因子只要有1個因子的得分超過3分者,則被試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中度是指自覺有該癥狀(如失眠、焦慮、煩惱、自責、孤獨等)。結果表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占21.6%,而非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中只占13.9%,這個數字不容樂觀。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要存在強迫、抑郁、焦慮、敵對和精神病性方面的問題,見表2。

三、討論

1.本調查顯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各項指標的得分均高于非困難學生,表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有較多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心理弱勢群體。他們的問題多集中在人際關系、強迫癥狀以及情緒問題方面,這和國內的其他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本課題組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欠佳的原因,其一是經濟問題,這是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沉重的經濟壓力造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上的重負,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在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一部分是來自地域偏遠、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沒有足夠、固定、持續的經濟收入,這部分學生居多;一部分是家庭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陷入貧困。如成為單親家庭、孤兒、家庭成員重病、遭受災害等[1];一部分雖然是來自城市的學生,但由于父母所在企業破產、倒閉,一時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等現象,是造成在校就讀的學生成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要原因。其二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應對方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壓力極大,但多采取逃避、退縮的應對方式,較少尋求“工具性與情感性的社會支持”,也不常用“心理與行為解脫”的應對方式,長期如此則極易導致心理問題[2]。其三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格特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人格特質上更多表現為內向、謹慎、情緒不穩定,參與社會的程度較低等特征。這些特質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容易形成不良的認知方式,長期自我封閉,缺乏積極的自我宣泄,較少運用社會支持,從而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2.本調查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著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和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這說明貧困不是決定心理是否健康的唯一因素,它與個體因素、其他環境因素共同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在經濟支持不足的情況下,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提高其抗挫能力,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是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途徑[3]。

另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僅承擔著經濟上的負擔,還要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直接影響到這些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心理發育,如:在日常生活、校園活動以及各種人際交往中,其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條件,使得他們的心理敏感、過激,導致不平衡,增加心理負擔,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要完成學業、處理感情、實現就業及后期發展等壓力,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很容易導致曠課、癡迷網絡等問題行為和自卑、自閉、孤僻及人際交往困難等心理問題,少數貧困大學生甚至產生了偷竊等不良行為,身心健康嚴重受到傷害。

3.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時,應采取綜合的干預措施。建議高校在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或心理咨詢時,首先要努力引導他們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理性地認識貧困,樹立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消費觀。其次,通過組織社團活動,為貧困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長的舞臺,為他們增進交往、接觸社會、鍛煉能力提供更多的機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可以獲得歸屬感,提高自信心。再次,建立完善的資助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和學校主渠道作用,利用各種途徑呼吁全社會來關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途徑、多角度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擺脫貧困,改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此校期間的生活條件,使他們度過心理難關,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學學習和生活中。最后,學校要注意構建有效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輔導、個別咨詢和心理訓練等,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貧困觀,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時,還應努力營造團結互助的心理氛圍,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驗受到他人關懷的喜悅。

隨著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與實踐不斷深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一弱勢群體的比例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思想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和問題,并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是高等教育刻不容緩的使命,是保證學生人格健全,學校、社會穩定和諧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澤正.基于陜西高校結對幫扶工作的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

[2]馬曉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38):255-256.

[3]劉成蔭,哈戰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11-114.

基金來源:1.湖南省學生資助研究會 2019 年研究課題編號 XXY2018025

2.長沙醫學院2018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長醫學〔2018〕55號-14

猜你喜歡
調查分析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讓學生樂于參與,讓課堂更加精彩
大學生網絡參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華東地區高校園林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現狀調查與分析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