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2019-11-11 12:25朱廣春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環流新課程實驗

朱廣春

【摘 要】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對于我國地理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意義予以說明,然后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業內展開交流,以促進地理教學水平的共同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132-01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已經成為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目標。所謂地理實踐力,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地理學科領域中的動手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地理理論知識的能力與品質。通過地理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提升自身的地理實踐力。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主要方面:(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設置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這可以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可以讓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在合作交流過程中,還可以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為和諧、活躍。(2)有效改善教學觀念。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上以教師為核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需求,通過開展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能夠保證教師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針對實踐活動效果不斷改善活動開展策略,讓課堂教學得到不斷優化[1]。(3)有益學生終身發展。通過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可以讓課堂教學、人才培養更為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在地理實踐力中,包含了地理觀察力、綜合分析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調查能力等多個方面,同時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知識創造能力,進而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對學生終身發展起到有利影響,讓學生能力素養更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

1.開展地理觀察活動。

地理觀察與測量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應用地理知識。以“太陽高度角變化”的內容教學為例,筆者曾在教學中開展了地理觀察活動。即在準備好卷尺、1m長竹竿、紙、粉筆、計算器以及手表道具后,帶領學生到操場中利用竹竿長度測量正午影子長度,太陽高度角正切值為竹竿和影子長度比值。通過這種課外地理教學觀察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了解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相關地理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提升自身觀察能力,將教學中的理論知識緊密聯系實踐活動。

2.開展地理實驗活動。

地理實驗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地理實驗能力,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進行地理實驗活動,可以得到準確實驗結果,進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任務,并為學生準備相應道具,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而教師通過觀察可以為其提供適當指導。以“熱力環流”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筆者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就曾準備熱毛巾、冰毛巾、兩個裝滿煙霧空塑料瓶以及熱水這幾樣道具,首先,可以鼓勵學生上臺進行實驗,其他學生進行觀察,然后,可以引出具體課堂教學內容。在實驗過程中,因為塑料瓶中煙霧的流出方向的不同,可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師可以引出“熱力環流”教學知識,告知學生冷卻會讓下沉氣流形成,受熱會讓上升氣流形成。因為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可以加深其對于該知識點的印象。

3.開展地理制作活動。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帶領學生制作地理模型、地理標本以及地理學具,可以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得到同步培養,可以讓學生地理制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如筆者就曾帶領學生共同制作三圈環流圖、經緯網簡易地球儀以及地理等高線模型等,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富,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地理知識。除此之外,在地理制作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案例導入的方法來讓學生了解一些案例中實驗制作流程,以此來迅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氣壓帶與風帶”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曾引進日本“飛象”計劃作為課堂導入案例,首先,可以向學生介紹該案例的背景故事,然后展示其計劃中的材料圖片,并要求學生查看美國、日本地理位置,然后,可以提出問題,即“利用大氣環流氣球可以橫跨太平洋,大氣環流指的是什么?其產生原因又是什么?”之后,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合作探究單圈環流、三圈環流地理知識,最后,筆者可以向學生提出要求,即利用小組合作方法繪制“三圈環流”示意圖。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教學內容變得更為有趣,讓案例實驗、具體制作得到有效結合[2]。

4.開展地理調查活動。

地理調查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主動參與能力以及主動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通過調查報告的寫作,可以讓學生的地理寫作能力得到培養。如在“喀斯特地貌”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曾為學生布置地貌調查任務,即在正式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學生需要分為各個小組收集喀斯特地貌的資料信息,如風景照片、地貌形成原因等,同時可以將其制作為PPT等形式,之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活動,即各小組可以派出一名學生上臺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為充分地了解地理知識,而在匯報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會展示自己曾經前往喀斯特地貌風景區旅游的照片,這可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探索地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的認知理論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緊密程度得到提升,幫助學生吸收知識、應用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師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通過開展地理觀察活動、地理實驗活動、地理制作活動以及地理調查活動,可以起到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有效改善教師教學觀念以及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作用,進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川江.一次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益探索[J].地理教學,2019(14):44-46.

[2]陳繼增.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J].名師在線,2019(18):53-54.

猜你喜歡
環流新課程實驗
內環流控溫技術應用實踐與發展前景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做個怪怪長實驗
熱鹽環流方程全局弱解的存在性
謎底大揭秘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兩相坐標系下MMC環流抑制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