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探運用嘗試教學法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與策略

2019-11-11 12:25何秀蓉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運用方法解決

何秀蓉

【摘 要】應用題是數學科的重難點。解決應用題,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巨大的難點,讓很多小學生倍感頭疼。如何更好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門值得研究與探討的課題。推行的嘗試教學法,將會使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悅地獲得“嘗試——成功——再嘗試——再成功”的心理過程,不斷提升應用題解答能力。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解決;應用題;運用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15-01

應用題是數學科的重難點??梢哉f,解決應用題是小學生及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巨大的難點。應用題分數在考試成績里占比例較重,如何更好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而在日常學習里解答應用題能力強的孩子,數學成績就優異。對很多孩子來說,解答應用題是一個極其讓他們頭疼的事情,題目語言表達一變化,就摸不著頭腦了。教師總是會做專門的應用題訓練,效果卻不明顯。

目前,推行的嘗試教學法僅限于課堂,是以嘗試題為訓練方式,通過精心設計提問,使學生能輕松愉悅的獲得“嘗試——成功——再嘗試——再成功”的心理過程,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樂于創新的精神。那么,如何教會學生解答應用題,不妨從以下的幾個方法進行嘗試。

一、嘗試觀念領先,針對問題提問題

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得擺正觀念。教師必須嘗試把課堂主陣地讓給學生,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應用題并非是憑空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嘗試去發現生活中有這么個問題,嘗試去解決它。在解決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困難,會自覺去求助同伴或老師,這時他會感覺學習是自己的需要,興趣之火被點燃了,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它會讓學生學而不疲。應用題是從實際生活應用中來的,要教會孩子解應用題,就要良好的思想轉換,通過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將應用題轉化為身邊的事物,帶領著孩子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周圍那些在實際應用中解決的問題。比如,觀察兩輛火車從2個不同的站點出發,相同的速度,什么時候能夠相遇,相遇是怎么一回事。讓他們的頭腦中能夠形成鮮明的事物之間聯系的印象,有了印象之后,再到課本里解答問題的時候,腦子才能夠動起來,才能夠真正的思考。有了思考,要解決應用題,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二、基礎打牢,方能一變應萬變

老師也需要知道教會孩子解應用題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也是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所謂厚積薄發,必須要有很多的積累,才能夠出現思維爆發的那一瞬間。首先,要在孩子的腦子里留下數學思維的印象,就像要學會寫作,必須要學會說、學會半自動化的閱讀一樣,要讓孩子能夠不假思索的讀出那些字句,在數學上來說,就要讓孩子對基礎的數學知識,加減乘除等算法十分熟練。要讓他們不假思索就能夠把簡單的加減乘除題很快答上來,這樣他們的腦子才有空間去思考應用題面之間的邏輯關系。蘇霍姆林斯說過“讓孩子能夠不假思索地說出12-8、19+13、41-19等于多少,如果學生到了三年級還要在這個上面去動腦筋,那他是不會理解應用題的?!币虼?,基礎的數學知識十分關鍵,必須熟練的不假思索的就能夠答出來。嘗試教學法的嘗試教學理念——“先學后教”時刻滲透課堂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比如,一年級的看圖列式是訓練應用題的最好平臺,學生都好表現好成就感,就讓學生看圖多說圖意,個人說,同桌說,小組說,充分說透圖意,每個學生會牢牢記住合起來或還剩多少用什么方法解決。二年級的求幾個幾是多少或平均分用什么法都要讓學生對答如流。加減乘除法的簡單應用題,學生不掌握,高年級復雜的應用題怎么可能會解答呢?所有的應用題都不外乎用加減乘除法去列式解答。

三、嘗試從孩子的角度去布置練習

要教會孩子解答應用題,更進一步的做法就是讓孩子自己來出應用題,出題是一件十分有難度的事情,孩子如果能出好一道應用題,就不用愁他不會解應用題。鍛煉孩子出題的能力,也可以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讓孩子獲取靈感。比如課堂出示情境給孩子18元錢,讓他去買東西,看總共需要付出去多少錢,找回來多少錢。先讓學生嘗試說在圖中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分享給大家?通過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這個問題你是怎樣列式解答呢?每個問題都讓多個同學說一說。通過這三個問題的訓練,學生掌握了這類型習題的基本解決問題方法。課后再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后寫成應用題。通過這樣的鍛煉,孩子能夠把日常的經歷寫成應用題的形式,也更加能夠讓孩子理解應用題各數量之間的邏輯關系,為以后更好地解題做準備。這就涉及到家庭作業的布置,老師不能布置很多作業,讓出時間給孩子去鍛煉。

四、嘗試一題多變,對比練習

在課堂上,例題呈現的是一個類型題,嘗試教學法是讓學生自學后再疏導,自學中有的會解答,有的不會解答,通過交流后大家才明白。這樣印象就是不深刻,有的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呢。在二次練習中或知識遷移前,安排練習題對比,學生就會茅塞頓開。比如,“房間擺了2盆花,每盆6朵,一共幾朵花?”與“房間擺了2盆花,一盆6朵,另一盆5朵,一共有幾朵花?”老師都發現有學生兩題用乘法解決或用加法解決了。如果在教學“房間擺了2盆花,每盆6朵,一共有幾朵花?”前,先讓學生練習“房間擺了2盆花,一盆5朵,一盆6朵,一共有幾朵花?”,再引入“房間擺了2盆花,每盆6朵,一共幾朵花?”的教學,上完后讓學生再回頭對比兩題的異同點。這樣學生就能記憶深刻。

五、嘗試例題拆開再組合,靈活運用

在中高年級的教學中,大家發現復合應用題的教學學生能完全掌握解題思路難度很大,也發現復合應用題都是有簡單問題組合合成的。學生解決不了,究其原因是多樣的,但是老師可以把題化難為易,化雜為簡,降低難度。

比如,“一個織布工人,在七月份織布4774米,照這樣計算,織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嘗試教學的第一步,讓學生練習:

1.一個工人織布工人七月份織布4774米,平均每天織布多少米?

2.一個工人每天織布154米,織完6930米需要多少天?

學生把這一步弄明白了,再讓學生嘗試把這兩題組合成一題:一個織布工人,在七月份織布4774米,照這樣計算,織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解決這題就迎刃而解了。在回顧與反思時,讓學生好好梳理思路,抓住這類型題的結構與關鍵詞“照這樣計算”隱含條件。第二次練習就讓學生模仿編題和同類練習。

總之,任何教學法都不可能一針見效,嘗試教學法也不例外。解決應用題是學生學習的盲點,注重學生的“試一試”,先讓他嘗試去解決,遇到學生過不去的“坎”再疏導,鼓勵學生自我完善,讓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

猜你喜歡
嘗試教學法運用方法解決
嘗試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小圖標,大用途
怎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研究
發聲練習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