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探索

2019-11-11 12:25劉玉潔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初中有效性信息技術

劉玉潔

【摘 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物質生產方式、對民眾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教育創新形成了重要推動力。因此,強化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诖?,本文展開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34-01

一、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便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1]”。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學校和教師應存在一定的教學偏見,認為信息技術授課對于學生理論學習、應考能力的培養無益,課時設置較少,并未給予其進行足夠的重視。

實際上,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有助于使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所必須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更將通過對其學習興趣的激發,為其高階段的專業學習夯實基礎,從而為新時期輸送更多具有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二、探究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科興趣。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具有時代前沿特色的學科[2],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迎合素質教育要求,抓住學科特點,并能夠與中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相結合,促進其全面發展。在此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找到促進其深入、探究性學習的動力,深入挖掘學生內在潛力。

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為學生介紹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動態,普及學科知識,對比國內外計算機網絡發展情況,盡可能的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的重要性,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求知欲。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整合教育資源,將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其關注力能夠被教學所吸引。例如:在“編排文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校園日報”編輯編排糾錯作為激趣導入,引出關于設置頁面的學習。進而以讓學生應聘實習編輯的教學情境,使其展開“校園報”的文稿編排,并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獎勵。

2.突出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強調尊重并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3]。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科,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應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信息技術的課堂學習中,勇敢的表達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疑問,具有運用所學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促進其具備創新思維、求真務實的學習精神。

對此,可通過在課堂上的進行合理提問設置,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者作用,使學生更好的汲取、理解新知。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學習成效,并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動態調整教學計劃。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學科內容相對復雜、繁瑣,學生在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除了課堂設問以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不同課型,進行多項問答引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教學,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具有獲得感。例如:在“創建復雜動畫”的學習中,在鞏固學生所學的單一對象動畫制作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動作補間動畫制作的理解和記憶。通過修改元件,設置變速和旋轉,實現放射性漸變填充,最終學生能夠實現連續動畫制作。

3.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為培養中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使其具有應用思維、操作能力,教師應注重為學生營造有助于提升實踐能力的環境,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此,教師可根據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分層設置教學任務。任務設置的難度應適中,在確保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不會令學生感到任務過難,產生厭倦、抵觸心理。并且,教學任務設計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故此,教師引入任務驅動式教學,并加強對任務完成后的客觀評價,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之間的人際溝通和交流,使其具有團隊意識,發揮同伴互助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制作網站”的學習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分發給其“制作新聞網站”、“幫助學校創設官網頁面”及“制作購物網站”的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強調學生們應多方搜集素材,進行合理分工,制定工作計劃和簡單的“設計思路說明文檔”,更好的體現自身網站的特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實施多元化授課,使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得到能力的提升,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

4.構建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學習中,教師應意識到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因此,應科學的對其施以教學評價,一方面其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為后續教學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促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提升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避免以考試成績、幾次教學任務實踐作業來定位學生的能力高低。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除了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外,還應在教學面向全體中,了解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可以更加深入認識自我和了解自我,提升其學習的自信心,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功能,促使學生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自我。

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標準不同,這樣可以讓評價更具針對性,評價結果更加合理。例如:在“視頻編輯”、“修飾網頁”及“數據表處理”等學習中,還可以選擇小組評價、抽查評價和學生互評方式,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根據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情況,由小組組長選出最好的作品,給予相應的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篩選和點評。

三、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素質,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一方面應具有生本意識;另一方面還需具備創新授課的能力。進而以立足于學科特點、學生的長遠發展,實施多元化教學,并及時的進行授課反思,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紅.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培訓,2015(12):15-15.

[2]高云飛.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好家長,2018(10):16-18.

[3]李潔欣.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好家長,2019(4):19-20.

猜你喜歡
初中有效性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