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寫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探索

2019-11-11 12:25付成海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作文語言語文

付成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51-01

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教材編寫側重與知識架構調整如何設定,其核心始終定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實際應用能力,即提高學生以“聽說讀寫”為代表的語言工具使用能力。一切語文教學活動及教學設計均是圍繞此核心來展開?!奥犝f”以語音為媒介,不便保存、不便研究的特點決定了它在教學中長期處于被忽視的弱勢地位。在目前的教學中,通常是以“讀寫”能力的培養來帶動“聽說”能力的提高。由于“讀寫”以文字為媒介,便于學習研究的先天優勢注定了“讀寫”教學目前在語文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當前的語文教學,以“讀”來學習漢語在交際中的信息接受、整合、理解、掌握,以“寫”來學習漢語在交際中的釋放、修飾、表現,實現準確傳遞信息的目的。將其體現在語音上,也就相當于實現了“聽說”的掌握。雖然這種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先天不足,但現有條件下,仍是主流教學模式。此文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能力互促共進的教學經驗談一些個人實踐探索與體會。

“讀寫相生”,首先要明確“讀”、“寫”兩者在語文學習中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語文是研究語言工具使用方法及規律的科學,而語言工具的運用目的在于信息的交流與儲存,儲存的目的又在于超越時空限制完成信息的交流傳承,信息交流才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缺少了“讀”、“寫”,接收與釋放任何一方,交流都無法完成。

因此,“讀”、“寫”并重,相互促進,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的本質與規律,學好語文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從語文學習規律而言,會“讀”是會“寫”的基礎與前提。人掌握語言,學會說話,是通過父母親友的口耳相傳。不經人類語言的傳授熏陶,“狼孩”便只會野獸的嘶吼?!奥牎薄罢f”如此,“”讀、“寫”同樣如此?!白x”、“寫”兩者相互促進,首先應從”讀“需得法入手。

從個人的教學經驗來看,初中階段學生在“讀”上往往存在以下誤區:

一、“讀”全憑興趣愛好,沒有明確的目標,解讀的策略,收獲的計劃。

二、把誦讀、瀏覽當作閱讀,不能深入到賞讀、析讀、解讀層次。

三、把閱讀的范圍限制的太小。廣義說來,欣賞影視等藝術作品,觀察人世百態,品味生活情趣,無不是信息的接受,也即是“讀”。

四、缺少“讀”以積累的方法與習慣,“讀”僅是讀,不能形成知識積淀,進而應用于寫作之中?!白x”、“寫”脫節。

如能及早走出誤區,掌握閱讀的正確方法,則語文學習必能事半功倍。

讀的目的在于積勢蓄力,不“讀”無以積累?!皩憽北愠闪藷o本之木,無源之水,難以根深樹茂,源廣水疾。

從知識量來說,無“讀”,“寫”就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古往今來,舉凡文人墨客,要想寫就麗賦華章,總先以博覽群書為第一要務。詩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姟白x”得廣博,正如圍堤蓄水,積累深厚,才能一“寫”汪洋,縱橫恣肆。

從文章詞句法度而言,不“讀”以掌握交流信息的的規則,從交際功能上來說,“寫”就會因“無人領會欣賞”而徒勞?!皵嗌⑥肿尽钡摹疤珜W體”終被推翻,正是因為它違背語言應該“暢達明白”的客觀規律。

就許多初中生而言,學習寫作時普遍存在的主要困難之一,正在于閱讀積累不夠,無事可言,無話可說,無詞以達。

不觀察積累讀熟生活,便無事可以入文;不品味生活讀懂世情,便無心意可以闡發;不讀曉前人文思架構,便不明成文之法;不讀誦積累美文奇句,便辭藻匱乏,言語不文。反之,站在前人肩上,有法可依,有度可循,有句可引,有式可仿,寫好一篇初中生作文,便源多水活,水到渠成了。

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啟迪誘導——引領規范——激發自主的階段性目標為指引方向,督促培養學生形成:

制定讀書計劃,明確每一學習階段的閱讀與提高目標,每天記錄一件具有寫作價值的事,并要表達自己對此事的看法體會,在課堂與生活中引用佳句名言等習慣。

如此所需條件簡單,花費精力不多,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只需有耐心、恒心,便得以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閱讀中得來的理論知識,必須經過寫作實踐來證實、鞏固、加深體會。

胡福明總結毛澤東思想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語文學習中,不“寫”就是不經實踐驗證,不能發現“讀”中所悟所得是否正確、透徹,不能發現在“讀”中是否有自以為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能發現“讀”中所學的技巧是否已經掌握,能夠運用自如。

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存在著“閱讀本位”與“寫作本位”的爭議,但無論哪種教種思想主導,寫作是閱讀及一切語文知識的具體應用及體現。不充分重視寫作實踐這一過程,語文教學流程及學習過程就失去了正確方向及準確目標的指引,止步于紙上談兵。

因此,語文知識的學習掌握,可以遵循以“讀”領“寫”,以“寫”證“讀”的規律,階段性穩步提高。

寫作實踐對閱讀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閱讀所得的知識、經驗被調動啟用,使學生對閱讀積累所得進行梳理、整合、篩選、運用,充分認識、體會閱讀的作用及價值。

二、在寫作實踐過程中發現過往閱讀中的不足之處,激發學生擴大閱讀范圍、對內容及文法深入控掘。在此過程中學生得以在實踐中發現閱讀重點所在,自發探尋并掌握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有明確規劃地閱讀方法。

三、寫作的實踐、經驗,是對閱讀所得的分析、運用。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經過思考、比較、辨析、模仿、創造等研究行為,才能推陳出新、舉一反三,創作出擁有自己特色的優秀作品。每一次優秀作品的創作,都是一次對閱讀積累的消化吸收與再創造。在寫作過程中,語文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并轉化為能力。

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特點充分利用有限的閱讀資源,按照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制定目標明確的寫作計劃并嚴格執行。不盲目追求作文字數、篇數的數量,而是追求有的放矢,每次寫作訓練都以掌握一種寫作手法為目標,大至謀篇布局,小至一種修辭、幾個詞語的正確使用。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學生負擔,又避免了學生因作文費時費力而產生畏難及厭煩的情緒。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例如,當學生作文水平有一定提高之后,可定期將優秀作文以課文講解的方式來學習、剖析。既能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又能以寫帶讀,讓學生發現文章的優劣之處,與閱讀所得相印證,探究寫作技巧。

文章之法,大體需有,定體則無。因此,語文是一門易學難精的學科。不廣博讀書,探究書中三味,并練筆不輟,是無法寫出優美得體文章的。讀以明道,寫以證道。對我們廣大師生而言,如何更有效率地學好語文,是一條崎嶇而有趣的探索之路。愿與大家共勉。筆者的粗劣之見,歡迎大家斧正。

猜你喜歡
作文語言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