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世與入世的痛苦掙扎

2019-11-11 12:25胡惠君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悲劇性入世紅樓夢

胡惠君

【摘 要】本文就文學巨著《紅樓夢》的“石頭”的出世和入世經歷做了簡要論述,主要從作者自創的“石頭”神話意象所蘊涵的痛苦掙扎、心路歷程來分析《紅樓夢》的悲劇性。

【關鍵詞】《紅樓夢》;悲劇性;出世;入世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74-01

《紅樓夢》寫的是末世,已經運數將盡,即使有華彩也是落日余暉、回光返照。當此之世,敏感的曹雪芹更容易地感受到人生的局限——人對人生局限、命運變幻的一種慨嘆和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一種無奈。由此,反映出曹雪芹精神上的困惑和迷失。這種感受就寄托在頑石這個意象身上,即是它難以逃脫歷史的命運,只能由入世繼而出世走完自身的悲劇性人身體驗。

一、“石頭”神話的寓意

貫穿《紅樓夢》的整書,這“頑石”這個意象多次以記述者的身份出現,以“蠢物”自喻,或調侃、或說明、或交代、或小發議論,既在映射著小說主人公賈寶玉,也在強烈暗示著“石頭”是作者的自喻。一塊是無材補天,不同流俗的頑石,被遺棄在荒寒混沌的世界;一個是“于國于家無望”的蠢物,它則生活在腐朽黑暗的現實。頑石的“幻形入世”、“墮入情根”,又是銜在蠢物的口中一同降生。由此,這一神話的境界正是現實社會的一個折光。頑石的自我貶低、嘲諷,表面是抒發對“天”道不公的不滿和牢騷,實際上又是象征著和隱喻著對現實黑暗的憤怒和控訴。曹雪芹創作這一頑石“無材補天”的緣起,以抒寫自身的際遇和感憤,給那現實的叛逆者的形象和性格增加了悲劇美的浪漫色彩,為了明確地提示讀者,曹雪芹直接取材于女媧補天神話,再加以自己的創作,從而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石頭的神話”作為小說的緣起,之后為引人深思,題上了自己創作的一首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p>

二、現實人生的空幻

1.經歷磨難,人生苦短。

靈性的石頭在它沒有幻形入世之前,它有著仙的特質,感受著仙界的寂寞和孤獨。作為世俗生活象征的“富貴場”與“溫柔鄉”對石頭產生了誘惑,它覺得神不如俗,非要到滾滾紅塵中走一遭,開始了它的痛苦入世生活。然而對于塵世生活作者又是怎樣的態度呢?石頭通靈后,幻形入世來到了大觀世界之中,這正是人間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精華所在,連通著世界的諸般情態,萬千氣象?!百F妃省親”時作者順筆插入的石頭自語,忽然把現實和神話接通了,從大觀園一下子跳到了大荒山,依石頭此時的心思,顯然是肯定大觀園而否認大荒山,即肯定了塵世生活而否定了神界生活。

而現實生活又真的是美好嗎?大觀園里花團錦簇的日子還沒有過的幾日,災難就臨頭了。寶玉、鳳姐中了魘魔法,氣息奄奄、命在旦夕。當此之際,隱隱木魚聲中,和尚來了,持著那頑石幻化的通靈寶玉不覺稱羨石頭當時在大荒山的那段好處了。(第一回)于此,在作者眼中充滿聲色貨利的塵世生活也是被否定的,倒是無拘無束的大荒世界值得肯定了。

2.反思死亡,人生空幻。

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春來春去這些自然的更替,激起寶玉的生命意識,讓他陷入“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慨嘆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寶玉在聞聽了黛玉的《葬花詞》(第二十八回),這正是在時光、歷史、宇宙滄桑變化面前的困惑和無可奈何的惆悵。這就是一個被拋入現實的頑石誤入世界的痛苦體驗。

寶玉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親眼目睹身邊大觀園中的美麗少女們“千紅一窟”、“萬艷同杯”的悲劇命運之后,對美好的枯萎和毀滅又無可奈何讓他開始了對死亡獨特的思考。他讀《莊子》,參《法華經》,終于寶玉(第三十六回)對死亡的渴求中又有著對死亡的巨大恐懼,對生命的冷漠下又是一顆熾熱的跳動的心,拒絕生活的同時,又有著對它深深的依戀。殘酷、齷齪的現實給人的是苦難,然而寶玉卻深深地愛著它。這就構成了《紅樓夢》一書中強烈的人生無常的孤獨感和時光流逝的幻滅感。石頭的人生空幻感無疑正是曹雪芹內心的自我表現。

寶玉精神上的痛苦只能從心靈內部來尋求解脫。于是,宗教就成了暫時的慰藉和寄托。然而,轉入宗教以至出家也只不過是精神的逃亡,它并不能使人獲得最終的解脫。入世的悲哀與出世的無奈,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他的悲劇是精神失落的悲劇,內心深處的痛苦、焦慮、惆悵將他緊緊纏繞,當他最終完全摒棄了傳統的人生價值之后,又無法找到自己的精神出路,這種苦悶可想而知了。

頑石入世而又出世的這一經歷,充滿了作者矛盾的人生探索。不論是永恒卻空洞的大荒山世界,還是繁華卻短暫的大觀園生活,都在緣起中以頑石重回大荒山的安排,宿命式的加以否定了。而這個大荒山和大觀園的意象反映在哲學上,正是曹雪芹對于世界認識中的真實和虛幻的矛盾,也是他探索的執著及其無法把握命運的悲哀。這不能不說是曹雪芹創作思想上的一個無法超越的時代局限了。

參考文獻

[1]段啟明著.《紅樓夢藝術世界》.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0年9月第二版.

[2]梅新林著.《紅樓夢哲學精神》.學林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3]唐富齡著.《〈紅樓夢〉的悲劇意識與旋律美》.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4]胡文彬著.《紅樓夢人物談》.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5]林冠夫著.《紅樓夢縱橫談》.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6]周策縱著.《紅樓夢案》.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7]李希凡著.《沉沙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8]呂啟祥著.《紅樓夢尋》.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猜你喜歡
悲劇性入世紅樓夢
帛書《黃帝四經》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與入世之間的持守——《詩詞五首》整合教學設計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從《紅樓夢》看養生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從“淳安女童失聯案”看新媒體的悲劇性事件報道
別樣解讀《紅樓夢》
中國入世“日落條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釋
中學語文悲劇性作品的教學探討
剖析艾略特《米德爾馬契》中的悲劇性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