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月寓興亡:晚清青樓筆記的文化憂思?

2019-11-12 14:22岳立松
明清小說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青樓風月秦淮

·岳立松·

內容提要 晚清青樓筆記以風雅之筆描繪妓女風情,書寫士妓交往,敘寫青樓盛衰。這些作品承《板橋雜記》遺緒,融史筆于文心,在風月情懷中牽系家國興亡,是青樓筆記風月寓興亡譜系中的重要一環。晚清青樓筆記從青樓景觀、男女風情的角度去感知城市,審視城市風貌與社會變遷,將宏大的歷史背景聚焦于具體的青樓風物與風月文化之中。文人于筆記中哀嘆因城市動蕩而紅粉飄零的妓女,感慨青樓風韻衰微,也深刻體會到士妓文化傳統的斷裂。在歷史變化之中,晚清青樓筆記帶有更多的傷逝之感與幻滅氣象,其著者在對青樓文化的追憶與持守中,流露出對現實的思考與觀照,寄托文人的文化憂思。

清代青樓文化興盛,描寫青樓的文人筆記也紛涌而出。自余懷《板橋雜記》一出,《續板橋雜記》《吳門畫舫錄》《吳門畫舫續錄》《秦淮畫舫錄》等作品風起云涌。道咸以降青樓筆記創作亦為隆興,主要有:芬利它行者《竹西花事小錄》、張際亮《南浦秋波錄》、許豫《白門新柳記》《白門衰柳記》、楊恩壽《蘭芷零香錄》、周生《揚州夢》、繆艮《珠江名花小傳》、王韜《海陬冶游錄》《海陬冶游續錄》《海陬冶游附錄》《花國劇談》之作。晚清文人所親歷與感受的青樓、畫舫、名花、風月是社會文化的一個折射點,因而在青樓書寫中寓含著深層的社會遷變與文人心態。學界對清初余懷《板橋雜記》等多有關注,然而晚清青樓筆記卻未得到足夠重視和研究。本文從風月與興亡的角度探討晚清青樓筆記的譜系傳承、城市遷變與青樓盛衰,以期深入探討晚清文人的文化憂思。

一、風月寓興亡的譜系傳承

青樓筆記并非單一、孤立的文學現象,而是文士群體性思維的記錄和展現,并形成固定的書寫模式與述懷范式。余懷《板橋雜記》開啟清代青樓筆記之先河,其風雅之筆與文化追憶已成為青樓書寫的經典范式而深入人心,流播久遠?!栋鍢螂s記》例分雅游、麗品、軼事三卷,從多角度描繪秦淮風月,為名姝立傳、記風月之事,其中寄寓個人身世,記錄時事遷變。清初青樓筆記強調對明季的留戀,對易代遷變的無奈,透露出遺民的文化創傷。清中葉經濟恢復,青樓復盛,江南青樓早已走出清初易代之陰影,文人醉沉風月,江南一派歡歌。承平日久,文人又在傳統青樓文化空間中顯示出優游的心態,此時的青樓筆記之中“通過名妓的書寫更多地寄寓了深刻的個體的身世之感”。

這種寓興亡于風月的創作思維在晚清得以延續。晚清文人流連于花月叢中,也用筆墨記錄青樓變遷。這些青樓筆記多承《板橋雜記》之遺緒,描寫各地青樓的風情習俗、名妓的美貌多才及士妓交往的逸聞趣事,在風月之筆中牽系著家國興亡,亦寄托著文人的文化憂思。

晚清青樓筆記具有鮮明的譜系承傳意識,筆記之內容、體例、主題及風格皆顯示出對《板橋雜記》的因循效法?!栋鍢螂s記》確立了一種可供后人借鑒的書寫范式,它以文心史筆書寫秦淮河的風月柔情,印證明季的興亡,正如余懷自云:“此即一代之興衰、千秋之感慨所系,而非徒狹邪之是述,艷冶之是傳也?!糁疚瓷?俄逢喪亂,靜思陳事,追念無因。聊記見聞,用編汗簡,效《東京夢華》之錄,標崖公蜆斗之名。豈徒狹邪之是述,艷冶之是傳也哉?!薄栋鍢螂s記》有意將書寫淵源溯至《東京夢華錄》而非《北里志》等青樓筆記,意在以風雅之筆書寫城市與歷史,以切身經歷體驗社會盛衰,寄寓“回首夢華”的故國憂思。

晚清青樓筆記將城市的青樓體驗融入國運興亡、城市變遷的歷史敘事中。這些作品多在序言或文中點明與《板橋雜記》之關聯。如芬利它行者自陳《竹西花事小錄》是追慕《板橋雜記》而成,“庶續《畫舫》之游,不讓《板橋》之記”。正文亦言:“昔余淡心懷作《板橋雜記》,以識秦淮故跡,凡冶游麗品軼事,分為三卷?!虼肿兤淅?以冶游麗品近事錯舉互見,都為一集。不更分列標題,庶幾展卷如經昔游,各見一時景物。風雅騷人,或所不廢爾?!鼻鄻枪P記作者有意將作品與余懷《板橋雜記》并置,將秦樓楚館冶游的所觀所感與城市體驗寄寓于文字之中。許豫《白門新柳記》卷首有上海畹香室留夢主人作《燈下閱〈白門新柳記〉觸撥墜歡,率題六絕句,以質昔年同游諸君》之詩,其二云:“閱遍秦淮兩岸秋,山溫水軟足風流。黃金揮盡才人老,借得群花當史修?!薄爱斒沸蕖敝Z正點明青樓風月的盛衰,并不是單純的山溫水軟之艷冶,此與社會遷變、朝代興廢、文人際遇與文化滄桑緊密相關,沿承了《板橋雜記》所顯示的風月與興亡的主題。晚清青樓筆記在體例上也多有承襲,如《海陬冶游錄》三卷體例即循余懷《板橋雜記》上卷雅游、中卷麗品、下卷軼事之例,“夫《海陬冶游錄》曷為而作也?將以永繼去之芳情,追已陳之艷跡,寄幽憂于香草,抒舊念于風懷”的情感寄寓也與《板橋雜記》之主旨相承。

風月寓興亡譜系中的晚清青樓筆記帶著追憶之情敘寫青樓,融入歷史哀思。這種歷史譜系的強調與追尋,是文人有意將自我書寫置于傳統文化脈絡之中,以強調風月關興亡的書寫意義。晚清文人有經歷世亂的切身體驗,對于家國動蕩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晚清青樓筆記的譜系傳承,是對《板橋雜記》所代表的文化傳統的追懷,是文人對風月興亡的集體記憶。正如宇文所安在《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中所言:“記憶的文學是追溯既往的文學,它目不轉睛地凝視往事,盡力要擴展自身,填補圍繞在殘存碎片四周的空白?!蓖砬迩鄻枪P記在對現實的記敘與對名姝的追憶中,于風月軼事中寄千秋之慨。文人將冶游之歡、聲色之樂與國家運勢、文人命運緊密相聯,在風月書寫中難以掩蓋對時事的憂慮,對變易動蕩的思考,將社會波動融入香艷的文筆之中。

二、青樓視域中的城市遷變

處于社會變遷中的青樓,作為一個獨特的城市空間也見證著興亡。青樓是古代城市的開放景觀,是城市的一個窗口空間。青樓聚集著各類人群,是各種主體運作的場域,是城市風貌的展現。作為城市冶游之場的青樓,不僅是妓女這一娛樂人群的生存空間,也是眾多文士的匯集之地、交際之場。青樓存在于城市之中,也與城市命運相系。青樓之隆興與衰敗,妓女風情之旖旎與殘落都與城市風氣及社會變遷息息相關。文人以青樓為視域,透過風月繁華述說城市經驗。晚清青樓筆記以城市風月為書寫對象,展現的不只是青樓空間中的名姝逸事,更是社會動蕩與城市變遷的記錄。

晚清青樓筆記書寫一地之風月,描繪南京、上海、珠江、揚州等地的青樓風月與名姝佳麗?!吨裎骰ㄊ滦′洝酚洆P州青樓,《白門新柳記》《白門衰柳記》記秦淮風月,《珠江名花小傳》敘珠江妓女,《南浦秋波錄》記福州妓女,《海陬冶游錄》《海陬冶游附錄》《海陬冶游余錄》與《花國劇談》則是描繪上海青樓。這些作品描寫青樓名姝,記錄士妓逸聞,更多融入了對城市風貌與社會動蕩之描寫,從青樓視域審視城市的遷變。

流連于花月叢中的文人對青樓興衰感觸頗為深摯。晚清青樓筆記雖仍傳寫名花、展示風月、演繹風情,但文人在書寫中時時不忘所處的歷史時代,將青樓時事置于社會動蕩的歷史背景中。青樓與古代城市相互映照,秦淮畫舫、舊院歌舞成為城市興盛的一個映象。秦淮河畔的香艷色彩與文化風氣將文人與妓女緊密相聯,也將秦淮風月相系于歷史興亡之中。晚明秦淮佳麗之李香君、柳如是早已將個人命運與城市歷史及王朝易代聯系在一起。正如汪榮祖先生論述秦淮風月時指出:“媚香樓與秦淮河好像已經成為一座‘紀念碑’,背負著揮之不去的集體記憶。在此集體記憶里,最纏綿難忘的就是風月與興亡,而此風月與興亡又聚焦于同一歷史時空。南明小朝廷在金陵的驟興與速亡中,益增風月的凄艷與易代的悲壯?!倍砬褰现畵P州、蘇州、上海等地皆經歷了太平天國戰亂之影響,在時局的大變易中,更突顯出風月與興亡的現實意義。

晚清青樓筆記融雅游、麗品、軼事為一體,從青樓景觀、男女風情的角度去感知城市,觀照城市風貌與社會變遷,將宏大的歷史背景聚焦于具體的青樓風物與風月文化之中。

晚清江南青樓所受外部動蕩主要是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1853年太平軍攻下金陵,改號天京定為都城,南京、揚州、蘇州江南等地社會震蕩,陷入長達十余年的動亂之中,給昔日富庶的江南帶來了嚴重創傷。江南經濟走向衰落,各地人口流散、土地荒蕪、青樓衰敗、城市荒涼。于清中葉再現繁華的江南青樓又呈現出戰亂衰敗之景。晚清青樓筆記對此兵燹深有感觸,追憶亂前江南風月,慨嘆今不如昔,青樓艷史之中書寫一代青史。

秦淮河畔在晚清動亂中所受影響頗巨,戰亂前秦淮香粉頗悅文人之目,曲中佳麗爭妍獻媚:“秦淮河面不寬,南北皆有水榭??軄y前,珠簾畫舫,比戶皆青樓中人。紅板橋低,紫金山遠,時時見雙槳掠波而來,必有名姝絕艷徙倚其右。端節競渡時,游人尤盛。貢院即在其地,鄉試各官,皆賃居焉。而樓以上,固皆衣香鬢影也,雖道府大員,亦皆借以流連忘返者,殆近于銷金窩矣。曲中酬酢,風味與蘇杭絕不同,落落有大方家數,鮮脂粉俗態?!倍涍^戰亂侵襲的秦淮,早已失卻昔日繁華,人物皆非?!栋组T新柳記》記曰:“兵燹以來,舊院遺址,無可尋覓,即從前利涉橋、文德橋一帶,所謂丁字簾前、落日放船好諸名勝,亦皆鞠為茂草。館妓叢集釣魚巷,湫隘已甚,名流望而卻步?!蓖蹴w《海陬冶游錄·自序》亦感嘆動亂給秦淮青樓所帶來的劫難:“其時赭寇縱橫,金陵陷沒,珠簾碧瓦,蕩作飛灰,舞袖歌裙,慘罹浩劫?!弊鳛樘杰姸汲堑哪暇?秦淮風月又一次受到重創,歡場鞠為茂草,珠簾碧瓦風光不再,青樓衰落成為城市動蕩的見證。青樓筆記透過昔時繁華的青樓來審視歷史變局,尤顯滄桑之意。

江南佳麗萃集于此,為上海青樓增添了活力,使之走向繁榮。而這種異樣的風月繁榮,因其處于租界之中而更易引發文人的亂世憂思。城市空間權力的變動,傳統觀念的顛覆,都在青樓之中得到彰顯。盛極一時的秦淮風月經戰亂而衰微,然而上海青樓卻在租界之中集聚名妓重開花國,成為江南的風月藪澤。上海青樓是城市變遷的產物,其以積極主動的身姿參與上海城市建設,構建洋場風情。秦淮、蘇州、揚州所代表的江南文化傳統在晚清的衰落與位移,是晚清社會、經濟、文化、人文多重因素所致。青樓文化中心的空間移易,見證了晚清的城市變遷。

三、社會動蕩與風韻衰微

晚清青樓筆記中對妓女容顏與才藝的衰落頗有感慨。容顏衰老系因動亂之時日長久、歲月流走與奔波磨蝕而致;才藝遜色系因時事變遷,生存所求與文化變易而致?!栋组T衰柳附記》中秦淮妓女安月娥的經歷最能體現作者之感傷:

亂后青樓整體情狀不復如前,因而文人對那些喜結文士、文采風流的妓女更為珍重。文人試圖在青樓這一情藝交流空間中重尋歷史的記憶?!栋组T新柳記》中的大文寶就極被文人贊揚。她因避寇杭州轉徙至滬而落入煙花叢中,即使在上海這個富商大賈云集之地,仍能傾心相許文士。江南稍事平息從滬上而歸金陵后,與二三知己,文酒之會,并不取纏頭貲。文人所賞識的青樓女子舉止瀟灑超俗、吐屬清妙,深受名流濡染,喜與諸名公游。而這種禮遇文士的妓女在混雜的晚清青樓實在難尋,文人得一二相知佳麗便沉醉于自我書寫的艷情綺思之中,其對紅粉情藝的書寫不免也浸染了傳統青樓風韻的想象。

四、晚清文人的文化憂思

晚清青樓筆記書寫的多是感懷與追憶,在香艷描寫中流露出晚清文人的文化憂思。此種文化憂思是因封建王朝走向沒落,國運衰微、社會動蕩、秩序顛覆、世道人心之變的時代背景而引發。清初文人的青樓追憶是在晚明青樓繁盛之后因清兵掃襲,文人面對秦淮孤亭荒草而生發的感慨,抒發的是易代鼎革之際的文人情懷;而晚清文人的青樓感懷是在清中葉青樓復盛后因戰亂侵擾,文人面對青樓衰落而生發的嘆息。余懷所抒為易代的家國情懷、故人之思,顯示出強烈的遺民情懷;而晚清文人的感傷更多在于面對社會風云變幻的迷惘與無力。這是清末文人對世變的擔憂,對文人命運與前途的無奈之情。

文人在承平故態之時的笙歌宴舞中演繹著艷情綺思,而今面對寒煙衰草、廢池荒跡不禁感嘆世變紛擾。國運的不振、江南多地的戰亂、海上租界的建立、傳統秩序的顛覆使晚清世道處于動蕩與變遷之中。晚清文人面對的是時代巨變與家園淪喪,也面對著傳統與革新的文化選擇。這些文人游走于江南與租界,在社會縫隙之中以求生存。他們徘徊于新舊之間,對時局與個人前途充滿迷惘,此時的青樓書寫也帶有更多的傷逝之感與幻滅氣象。

王韜《白門新柳記》跋語云:

王韜之語正揭示了晚清文人寫作青樓筆記時的心態。文人傷時憫亂,面對草木叢生引發“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感,荊榛衰草中透露出無限凄涼。經歷亂世的文人在流連聲色中也不得不追問與反思,在今昔之慨與愴然之悲中引發現世的憂思。

晚清青樓筆記在社會、城市的變遷中表現出對盛世的追尋與留戀。文人以憂思凄然之筆敘時事,以感懷追憶之筆寫往昔,將歷史興衰寄寓于青樓景觀、紅粉名姝與士妓情事的書寫中,在香艷筆墨與旖旎風情中透露出深沉的文化憂思。青樓的盛衰不僅有文人個人的情感體驗,更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時移物換,衰落的不只是江南的城市氣象與青樓風韻,而是國運世道的滄桑變易。晚清青樓筆記流露出文人對無力挽救大勢的幾許感傷與哀嘆。社會如此不安,王朝命運變動,怎能不牽動著這些本有家國責任之感的文人。這種文化的憂思潛隱于文人心底,蒼涼與無奈之感縈繞心間,迷惘與仿徨之情揮之不去。

注釋:

① 倪惠穎《論清代文人對青樓名妓的文化書寫及演變:以狹邪筆記為例》,《明清小說研究》2012年第3期。

⑥ 宇文所安《記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3頁。

⑦ 汪榮祖《文筆與史筆——論秦淮風月與南明興亡的書寫與記憶》,《漢學研究》第29卷第1期。

⑧ 歐陽兆雄、金安清《水窗春囈》卷下,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7頁。

猜你喜歡
青樓風月秦淮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懷”的僑務工作
即景
真假天麻
關風月 無關風月
真假天麻
遣懷
風月
風月
古時男人們在青樓里干些什么
心動茶里的愛情守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