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是一種資源性的寫作

2019-11-13 05:17李元勝
草堂 2019年10期
關鍵詞:波瀾言說柵欄

李元勝

自由而獨立的寫作,才是美好和有意義的,詩歌寫作尤其如此。美好是指這樣的勞動過程,類似于上帝的工作——他不模仿,無拘束,興之所至,信手拈來,從容創造。而說這樣的寫作才有意義,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寫作意味著什么,特別是詩歌寫作意味著什么。

這里所說的寫作,是指文學寫作。寫作者的價值在于尋找并闡述他所處的時代的價值,即在某個時間段落里,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寫作者以這樣的方式,創造出作品,以用它們來啟發、安慰或激勵同一時代的人。文學創作是人類最珍貴的精神勞動之一,它們與其他眾多的精神勞動一起完善和修復著人類的文化系統,使它們能夠不斷調整,適應著全新的時代。

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紛繁迷亂的整體??赡苋藗冇幸粋€錯覺,對于逝去的時代,我們更好歸納和把握,更容易看清它的結構和特點。其實,是前人為我們先整理了那個時代,并賦予它以秩序。我們對逝去的時代能理解得多深,取決于歷史的整理者能做得多么精確和完美。文學創作,不管它寫作的題材是什么,即使是歷史題材,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出當代社會和人們心靈波動的信息。

經歷著這個特定的時代,人們的心里究竟掀起過什么樣的波瀾,這些波瀾和其他時代的有什么不同,它們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些波瀾和變化,非常適合文字藝術進行把握和推敲。小說家依靠故事,在一個預設的結構里模擬具有時代特征的人和事。散文家依靠的是真實的材料和聊天般的自由——這是一個多么適合沉思的文體,可以把整個時代,也可以把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放進散文的沉思中。詩歌要做的則格外不同,它依靠語言的復雜性,來表達出某個時代的幽微和獨特經驗。

人類的語言是一個開放的花園,只有暫時的柵欄,而在生機勃勃的植物中,詩歌永遠是越過柵欄的勇敢枝葉,它通過破壞或者逾越柵欄來體現自己的獨特創造性。所以它永遠盛開在花園的邊緣,依靠詩人敏感的直覺伸向未知。

那么,詩歌僅僅是為了勇敢才這樣做的嗎?其實不是。它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在有限的文字中,要表達全新的經驗,必須有與之適應的全新言說方式。那么,是否僅僅是詩歌在翻越語言的邊界呢,其實也不是。語言在日常使用中,也在發生急速的變化,超越陳舊的語言系統,以新的言說方式來完成新的表達,正是每一種活著語言的日常功課。

只是,在詩歌寫作這里,全新的言說更為集中和重要。宋玉說,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在人類的精神活動中,詩歌所處的位置,就很接近于宋玉的描述。詩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文體,它非常適合閃電般的思緒,突如其來的聯想。也許,一個時代正在醞釀的大風潮,詩歌已經可以書寫它感覺到的風暴之前空氣中的腥味。也許,一個劇變剛剛發生,還來不及對它進行系統的整理,但詩歌已經可以脫口而出,寫出這個劇變最有代表性的某個特點或側面。

詩人的個體寫作,正是及時而準確地表達出敏感心靈的波動。而這個過程,最適合在孤獨的狀態下獨立完成——只有孤獨能帶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首詩的旅行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不管詩人習慣什么樣的風格,偏愛什么樣的語言工具,他們的內心是相對封閉,或者完全開放。他們的作品卻不是孤獨的,它們和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只是時代的局部造像。有人喜歡說偉大的作家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這其實只是說,每個時代都是復雜的,它在某些方面很可能已經孕育著下一個時代的胚胎或方向。

而詩歌更是一種探索性的、上游性的、資源性的寫作,敏感的它也許表達并不完整,并不系統,但是它領先。它為下游的文化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提供著營養。這營養是否有限,取決于這個時代的詩人的創造性,也取決于這個時代人們的領悟能力。一首詩,可能直接讀它的人并不多,但經過了二手、三手、四手的解讀和摘抄后,它有可能出現在小說、散文、電影甚至房地產廣告中。

盡管我個人非常贊賞詩歌作為工具,能夠直接加入到推進社區、城市或國家的進步中。但我的個人傾向不能改變詩歌自身的規律:它更關注人們內心的波瀾和斷裂,它孤獨前行,無視商業和名聲。事實上,它走得越遠,對時代而言,它能提供的就更及時更豐富。

詩歌更適合作為一種精神資源,發揮它對社會的獨特作用和貢獻。

猜你喜歡
波瀾言說柵欄
波瀾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我的世界
秋天
一石千層浪 思維起波瀾
灼見利害,善辨人言
沉默的力量
經過柵欄外的目擊者
大陸援臺物資遇波瀾
牧羊人的柵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