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

2019-11-13 10:51張香麗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斗爭勝利理想信念

張香麗 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

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是帶領中國人民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藝術地記錄了他一生的光輝足跡,是他一生政治理想、生活追求的反映,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尋求民族偉大復興的執著追求,通過分析毛澤東的詩詞能夠深刻的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

理想信念堅定

理想信念堅定是中國共產黨員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在過去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中國革命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

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1927年春,毛澤東曾途經湖南,同妻子楊開慧一起登上黃鶴樓。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前夕,面對嚴峻的革命形勢,毛澤東深感憂慮:中國革命向何處去?出路何在?他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懷以蒼涼悲壯之情的毛澤東吟出激情慷慨的《菩薩蠻·黃鶴樓》,抒發了對大革命失敗前夕危急形勢的深切憂慮和蒼涼心情。詞中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表達了作者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念奴嬌·昆侖》寫于1935年10月,當時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與此同時,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把中國變為它的殖民地,步步入侵,中國大片國土喪失,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當務之急。國際上,各帝國主義國家也企圖實現瓜分世界的野心。毛澤東有感于此,寫下此詞。詞作通過對昆侖山功過的評價和拔劍裁山的奇特想象,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偉大思想,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立志要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實現共產主義大同世界的崇高理想和偉大抱負。

《雜言詩·八連頌》是毛澤東于1963年8月1日寫成,該詩高度贊揚了身處上海最繁華地段南京路,“拒腐蝕”、“永不沾”,始終不忘初心、保持優良革命傳統的好八連。在這首詩里,毛澤東的崇高理想表現得最直接、最全面、最生動。詩中“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即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品質,也贊揚了中華兒女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

不怕艱難困苦

中國革命的歷程是非常艱苦的,我們黨為實現民族解放和獨立所進行的斗爭,實際上就是一部艱苦奮斗的歷史,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怕艱難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支撐著中國革命的發展。

毛澤東的詩詞深刻的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怕艱難困苦的堅強品格。

1930年2月,紅軍準備攻打吉安,行進到廣昌西部的雩山境內時,毛澤東作詞《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詞中描寫了紅軍受命前去攻打吉安時路過廣昌的情形,展現量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昂揚斗志。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寫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偉壯闊的詞。該詞描繪了遵義會議后紅軍第二次跨越婁山關與敵人發生激戰的情景,寫到:雄關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盡管前面有很多艱難險阻,只要我們艱苦奮斗就能前進,贊頌了紅軍不畏艱險奪取勝利的豪邁氣概和英勇精神。詞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表現了這支革命隊伍跨越雄關踏平險阻的堅強決心和無畏勇氣。

英勇頑強斗爭

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特征,中國革命正是在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頑強斗爭精神的鼓舞下,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最終走向勝利的。

毛澤東的詩詞對中國共產黨人為了理想信念,不怕犧牲,英勇頑強斗爭的精神多次進行了形象的描寫。

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兩省敵軍各一部,乘紅軍主力還在贛西南欲歸未歸之際,重兵圍攻井岡山。紅軍守軍不足一營,憑借著黃洋界天險,奮勇抵抗,擊退敵人進攻,保住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就是有名的黃洋界保衛戰。黃洋界保衛戰勝利后,毛澤東作詩《西江月·井岡山》抒發喜悅之情,詩中“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歌頌了井岡山軍民眾志成城,堅守革命根據地的英勇斗爭精神。

1931年5月,中央革命根據地成功打破了國民黨的第二次反“圍剿”。反第二次大“圍剿”勝利之后,毛澤東滿懷喜悅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詩中“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菽拘嘀挲R努力”,描寫了山下敵人步步逼進,革命根據地人民連老弱病殘都投入了對敵人的斗爭的情景,運用擬人化手法,通過景物活寫,既渲染出戰斗緊張而又激烈的氣氛,又襯托出根據地軍民敵愾同仇、奮勇殺敵的聲勢。

《七律·冬云》寫于1962年,當時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式都十分復雜和嚴峻。國內,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剛結束,經濟發展困難重重;國際,以蘇聯為首的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團掀起了一股反共反華浪潮。此外,在臺灣的蔣介石妄圖進犯大陸。處于內外交困形勢下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終于取得了勝利。年底,毛澤東有感于國內外形勢,寫成這首七律詩。詩中“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北磉_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不屈不撓,敢于和一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積極樂觀向上

在毛澤東的詩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面臨再大的危險,始終臨危不懼,用一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的精神。

1930年1月,為了打破國民黨對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重兵“會剿”,紅四軍決定進行戰略轉移。毛澤東率領的紅四軍第二縱隊1月3日到龍巖大池、小池阻擊迷惑敵人,掩護主力轉移,任務完成后向北經連城、清流、歸化、寧化,西越武夷山,入廣昌。期間,毛澤東寫了《如夢令·元旦》,詩中“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寫紅軍到達目的地勝利實現了戰略轉移的情景,充分表現了作者為勝利而歡呼的喜悅心情,也展示出革命武裝斗爭光明燦爛的前景,顯現紅軍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

《清平樂·會昌 》這首詞作于1934年7月,是毛澤東在會場登山后所作。這一時期毛澤東在黨內軍內已無發言權,但他并不氣餒,調整心態,埋頭于做調查研究、讀書、向中央提建議。該詞的基調是昂揚的,語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澤東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特別是“風景這邊獨好”的獨白,更加表達出詩人的樂觀、豁達之情,以及對革命前途的堅定信心。

《七律·長征》寫于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之際。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看到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該詩高度贊揚了紅軍歷經千難萬險長途跋涉二萬五千里進軍抗日戰場的壯舉,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豪情。詩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進一步凸顯。

猜你喜歡
斗爭勝利理想信念
習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理想信念是“政治靈魂”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堅持就是勝利
領導干部要勇于斗爭
強迫癥患者的孤獨斗爭
革命者的斗爭精神
以斗爭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堅持
十九大勝利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