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淺析《詩經?小雅?菁菁者莪》

2019-11-14 01:56鄧強中南大學湖南長沙410083
新生代 2019年16期
關鍵詞:菁菁我心詩經

鄧強 中南大學 湖南長沙 410083

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三百余首作品,內容豐富,反映了這五百多年間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菁菁者莪》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全詩共四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原文如下: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短短十六句,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敘述了一個美妙的故事,營造出一種祥和的氛圍,意蘊深厚,意味深長.

一、《菁菁者莪》之美

席慕蓉曾說:"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菁菁者莪》恰似一個美麗的夢境,被后世的我們遇見、窺望、探求.

形式美 全詩四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給人最直觀的視覺效果就是很美的.而且"四"在我們漢語中有其特殊性,漢字作為方塊字,本身就給人四個方向的感覺.整首詩形式緊湊,具有整體性與一致性.

音律美 四字一句的四言句是漢語比較原始的組合形式之一,是最工整卻又最自由靈活的形式之一,節奏比較強.疊字"菁菁"的運用和反復出現,通過音節的重復使得音韻更加和諧 再加上重章疊句的使用,一唱三嘆.章句的復沓和音律的回環往復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與節奏感.

意象美 詩中出現"莪"這一意象,可以說是起興,也可以理解為記實."菁菁"一詞更是把莪蒿旺盛的生命力表現的淋漓盡致."中阿"、"中沚"、"中陵"等意象與自然山水相關聯 "楊舟"指楊木做的小船,也是一件美好事物.而"君子"這一意象更是塑造得"樂且有儀",是見到就會"我心則喜","我心則休"的.所有這些意象都給人創造出斑斕而又豐富的審美意境.

情感美 整首詩表達的感情是明亮的:既見君子的 "我心則喜",將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詩表現的態度是積極的:無論載沉載浮,只要見君子,就會"我心則休",情感的表達大膽直接,不矯揉造作,有著比較大的情感張力與感染力.

層次美 前三章的"中阿"、"中沚"、"中陵",從莪蒿茂盛的山坳到水光縈繞的水洲再到陽光明媚的山坡,是一個逐漸明亮化的過程.第四章筆鋒一轉,寫兩人"泛泛楊舟"更是一種關系的遞進.明孫月峰在批評《詩經》時說,這只是所謂的一唱三詠,首章道意已明,后幾章惟換韻耳.我是不太贊成這種說法的,整首詩運用這種技巧實現了情感內容的層第升華,充分顯示了詩歌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輕輕吟誦著這首詩,就像陷入一個編制了巧妙組織、和諧音律、美麗畫面、悠長情愫和遞進層次的美妙夢境,令人沉醉,不愿醒來.

二、《菁菁者莪》之旨

對于《菁菁者莪》的主旨理解,歷來是有一些爭議的:有樂見育才之說,有燕樂賓客之說,也有愛情詩之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其詩旨.

《毛詩序》有云:"《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詩歌似乎反復吟詠著對君子長育人材的喜悅之情."君子"一詞在《詩經》中是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詞語了,反映出了周人對于"君子"的偏愛和渴求.君子在中國古代指的就是有學識有德行的人才,是所有士大夫們奮斗的目標和方向.君子以其學識教化人民,以其德行感化人民,因此又有《箋》:"樂育材者,歌樂人君,教學國人,秀士、選士、俊士、造士、進士,養之以漸,至于官之."

朱熹卻批評《毛詩序》"全失詩意",他在《詩集傳》中說:"此亦燕飲賓客之詩.言菁菁者莪,則在彼中阿矣.既見君子,則我心喜樂而有禮儀矣." 他認為這是一首貴族宴請賓客的樂歌.以"菁菁者莪"起興,來比君子容貌威儀之盛,毫無保留地表達出對君子的贊美.用"既見君子,我心則喜","既見君子,我心則休"直接抒情,表示見到君子時內心十分喜悅.明朝何楷也在《詩經世本古義》中說:"《伐木》、《菁莪》、《隰?!?、《白駒》,皆所以燕賢也."

現在也有許多人把它看作是是一首描寫女子喜逢愛人的詩歌.第一章中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中,邂逅了儀容大方瀟灑的君子并對他一見鐘情.第二章中二人在水洲之上再次相遇,一句"我心則喜"把女子內心的喜悅之情表露無遺.到了第三章,兩人相見于高高的山丘,女子見到君子,如獲得厚賜,不甚歡喜.最后一章以"泛泛楊舟,載沉載浮"起興,象征著兩個人在人生的長河之中同舟共濟 無論順境逆境,只要有君子在身邊,女子就覺得很幸福.就這樣,一個美妙動人的愛情故事被表達得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我認為這首詩的旨意還可以理解成對理想的一種追求.至于理想具體是什么,這是道不明也不需要道明白的.全詩四句"既見君子",君子本身就是一種理想化的存在,他可以是賢人、知己、愛人,可以是前途、抱負、使命,甚至還可以是一種真理、一個規律、一條道."中阿"、"中沚"、"中陵"可以是高山、大海,可以是禮教、宗法,也可以是人生可能會碰到的任何其他阻礙.正如"泛泛楊舟,載沉載浮",在追尋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處境和問題,但"既見君子,我心則休",也就是說心中始終懷揣著那份追求,牢記著那份信念,內心就會安定."菁菁者莪"描繪的是茂盛的莪蒿,但也象征著理想追求所具有的生長力與生命力.這首詩展現出來了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境界.

《菁菁者莪》這首詩意象的可塑性和意蘊的空靈性,使得其主旨內涵可以有不同層面的把握和不同程度的挖掘.我認為各種理解不必存此沒比,而是可以共存的.

三、《菁菁者莪》及《詩經》的教育價值和現世價值

我們的教育其實也是一個引導學習者追求美的過程.教育慢慢從規模發展、外延發展逐漸轉向關注學習者的內涵發展.教育的使命絕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有幫助學習者增強美的感知,培養美的品格.

《菁菁者莪》一詩中,反復描繪了生長在中阿、中沚、中陵的茂盛的莪蒿,這里的莪蒿可能也不單單指這一種植物,可能是很多種植物的泛化,舉一而概之.這些景色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為什么在詩中卻能描繪得如此美好?這啟發我們我們要有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而且它所散發的茂盛的生長力與生命力,通過一唱三詠的復沓,變的更加有感染力與感召力.年輕地學子們在這種力量的驅動下,奮發向上,不負好時光."君子"一詞更是貫穿了全詩,它是一種追求,亦是一種境界 引領著學習者在追夢路上勇敢大膽向前探索,啟迪著學習者在順境逆境中心懷信念,不懈追求.這些不僅增長了學習者知識智慧,更培養了學習者健全人格.

在中國古代《詩經》本身就是一本教材,所謂"溫柔敦厚詩教也",《詩經》的教化在古代就影響深遠.《論語?陽貨》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古人通過學詩認識世界,了解世情,傳承教化,陶冶情操.今天,我們學習《詩經》,可以增長文化知識,也可以提高文學素養 可以加強歷史感知,也可以擴寬胸懷視野 可以加深自我認知,也可以完善人格修養.《詩經》以詩歌的形式寓教于樂,使得學習者潛移默化地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詩經》作為中華民族的經典流傳了幾千年,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其現世價值也是強大的.《詩經》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其中的很多思想,如厚人倫、美風俗、重禮儀、本仁義都是極其重要卻大多被現代人慢慢遺失了的.在這個喧鬧的時代,《詩經》可以為我們拂去內心的浮躁和紛擾,換來一片安定平和.它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只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加的璀璨奪目.同時,作為一部現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它也有著無可替代的文學價值、史學價值和社會價值等.

古人有云:"不學詩,無以立."這里的"詩"就是專指《詩經》,它是我國民族文化精神的寶庫,其價值更是有著不朽的生命力,等待著我們去不斷解讀,去深度發掘.

很多人把《菁菁者莪》與詩經另一名篇《蒹葭》作對比.《蒹葭》講述的是在空渺水鄉追逐伊人不得的纏綿故事,感人至深.而《菁菁者莪》描寫了在清秀明朗的山光水色之中與君子相遇、相識、相知、相伴的情景,令人神往.兩首詩可謂是珠聯璧合,各有千秋.《菁菁者莪》把我們帶到那個遙遠的年代,體味千年前人們的情感.在這氤氳千年的書香里,我們守望著那一份美,守望者我們的歷史與文化,守護者我們靈魂深處的"我心則喜"和"我心則休".

猜你喜歡
菁菁我心詩經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ASpy in Shanghai
何菁菁作品
我畫我心
驢耳朵王子
我畫我心
我畫我心
我心相映
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
《詩經》掇藥等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