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協同培育機制研究

2019-11-14 01:56滕飛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新生代 2019年16期
關鍵詞:責任感時代思想

滕飛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遼寧沈陽 110136

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指大學生在時代背景下所形成的對國家、對民族、對集體、對他人所承擔的責任、履行各種義務的自覺意識和情感體驗.也即大學生對自我之外的他者和社會群體的社會責任感.當今時代,社會責任感是大學生建設服務社會的推力,在大學生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位置,宏觀上影響社會發展、國家進步 微觀上影響著大學生自身前景.現在正處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時期,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寄語廣大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要引導青年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對于大學生而言是祖國建設的后備力量并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因此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我國部分大學生責任意識的缺失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以自我為中心和對他者和社會關注不足 普遍存在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忽視社會利益、缺乏人生奮斗目標與價值追求等讓人憂慮的現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境,大學作為承擔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教育場所,不僅傳授大學生一些基本的科學技術等理論知識,還引導他們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已有多種機制,然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并且當下對大學生的教育是以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宗旨,所以各方面聯合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針對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情況,結合高校教育情況與大學生特征等因素,研究協同培育機制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與提升提供合理有效的實踐依據.

一.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

(1)重個人前途,輕社會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社會.調查顯示

(2)在人生的奮斗目標上表現為日益增強的個人意識逐步取代了整體意識和社會意識.

(3)盲目的自我膨脹和潛在的自卑意識.一方面, 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無論是對自己的知識還是動手能力都估計過高, 超出了實際水平.

(4)重自我價值, 輕社會價值, 在利益關系上表現為以"我"為中心.由于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等因素,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壓力下,目光定格在個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從" 我"出發,以"我"為中心, 崇尚" 追求自我實現、完善自我價值".當集體與個人發生沖突時,只強調個體,并以"我"為主; 當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矛盾時, 則以個人利益為重; 缺乏為社會和集體犧牲的精神; 在選擇職業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實現并重.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育方面:

1.教育的方式方法簡單,沒有從教育學生的實際根本情況著手,欠缺實際操作性與教育高度性,在教育教學中:重灌輸,輕引導.而因此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的受動者,而不是應該主動積極向上的主動者,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自由決定和自由創造的權利,致使大部分學生喪失了主體性,缺少主觀能動性與學習高度自主性.

2.高校有些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缺乏現實度和聯系度.部分課程體系與社會現實銜接不緊,或是有偏頗,課程設置上注重教育教學總體布局安排,而忽視課程體系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安排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特別容易迷失方向,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而在學習生活中形成了"為考試而學習"的不正確思想.

3.高校教師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淡薄,表現為自私、冷漠、懦弱,缺乏正義感和敬業精神,奉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學,言傳身教的效果可想而知.

4.高校社會實踐建設缺乏學生獨立性與活動意義實際性,現階段高校對此建設與培養,在方式方法上缺乏對學生獨立性的培養,在不同程度上將實踐活動作為任務交給學生,不能從根本上引導學生的高度積極性.另外,各實踐活動項目缺乏主題集中性,目標過于分散,高校在統籌兼顧與協調上缺乏意義實際性.

5.校園文化的欠缺

健康、積極的高校校園文化既涵蓋了大學生個體各項發展.當前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著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一些高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概念和定義不全面、不具體,只突出強調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而忽略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忽略了學生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制度文化方面,缺乏與之相配套的完善的制度體系,不能及時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起到規范和評價的作用,也就不能更好的落實對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責任感教育欠缺.家庭是學生人生中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對子女負有不容推卸的教育責任.中國的傳統觀念是父母可以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一切,只講"奉獻"不圖"回報",使得大學生們從小習慣于接受,不懂得付出,淡化了責任意識.加之孩子上大學后,父母與孩子交流溝通不夠,更談不上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現在相當多的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加之有的家長對他們過分寵愛和縱容,使其逐漸產生了依賴心理,喪失了獨立的人格.他們缺乏主動積極的思考和學習的動力,習慣于被給予、被關照、被服務,缺乏應有的同情心和責任感.

(三).社會影響方面:

隨著社會的開放與社會多元化的形成,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涌入,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對立起來,由于這種觀念的影響滋生出許多不良的社會現象,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樹立產生了消極的作用.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沉重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自顧不暇,過多地關注自我,缺乏歸屬感、安全感和社會認同感,淡化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

三.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原則

1.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

2.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3.堅持階段性與創新性相結合.

4.堅持外部教育和內部教育相結合.

四.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協同培育機制

建立"雙模式 多方面"協同培育機制,即家庭——學?!鐣W絡四位一體的教育合作模式與課堂——實踐——校園文化——創新創業的四維聯動模式.

(一).充分發揮高校教育主陣地優勢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體現時代性和針對性,針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思想實際,而且高校肩負著育人的偉大使命,擁有主陣地優勢,所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陣地優勢:

(1)思想引領: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進行"三觀"教育,使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集體主義價值觀.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國家的前途命運以及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

(2)加強基礎先進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透明度,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精神,時刻把握時代的脈搏.牢記習總書記在十九大中提出的"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的講話精神,做到愛國、勵志.同時在高校教育中,應充分利用好基層建設,把握好班級、團支部的帶動作用,將課堂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基礎建設,將學習、實踐等融入集體合作責任的教育中.

(3)凈化網絡教育:網絡道德教育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政治斗爭的戰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合力.

(4)用新時代思想強化培養:目前,各所高校緊緊跟隨新時代國家發展的步伐,高校各項建設都逐步進行完善,所以,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中要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立德樹人教育、人格品質教育、服務意識教育、實踐能力教育.將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斷強化扎實.從而達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最好效果.

(二).創新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

在高校教育中,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而如今,大部分高校課堂適中停留于傳統教育模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缺失、收獲不深刻,所以為今之計,應該加強創新課堂教學,在新媒體時期,網絡多元化的時期,課堂教學模式應緊跟發展步伐,將充滿正能量的新媒體融入教學,同時應該讓新舊事物有機融合,抓住學生的興趣與心意,巧妙教學.

(三).將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到責任教育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重要思想與教育資源,其強調仁人志士要心系民族、國家,要有擔當精神,要有促進民族、國家興旺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正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明顯淡化現狀,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時代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美麗中國是社會責任感的源泉.在新時代背景下要不斷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用新時代思想引領大學生提升自身社會責任感素養.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用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時代內涵、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偉大的家國情懷.

(四).政策法律與責任能力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成長過程中的獨立性,需要政策規則的約束與管理.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進程中,自現狀來看,僅僅依靠自覺性對于責任感的培養與強化,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建立健全政策去規范約束大學生責任感相關方面是必要的.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納入到法治的軌道,通過立法和制定政策,強制人們遵守共同的行為規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推動社會秩序的良性運行.

對于責任能力而言,高校應進一步扎實組織保障,應組織專門的部門和人員進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通過構架合理、制度完善的組織,對學生起到引領與指導的作用.而且還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應具有層次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實效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從而引導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能力.

(五).情感保障

在有效的政策法律以及機智的保障下,對于大學生責任感培養前景一片光明,而在此基礎上,情感保障機制將錦上添花,為以上機制進行延續和影響.

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將創新形式——校園心理情景劇發揮充分作用,將情感在情景劇中充分發揮作用.

在情感機制中,將言傳、身教、新媒體教育相結合-注重言傳,突出身教,開拓新媒體教育平臺,不斷優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方法,促進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實效性的提升.

1.注重言傳

學校教師、德育工作人員、學校心理輔導人員等不同形式的德育工作者要注重以語言等形式清晰傳遞、透徹解析、明朗講解,幫助當代大學生接觸、理解、認同、內化、指導踐行.

2.突出身教

身教是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關鍵.在對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過程中,要通過切實行動引導、感化、教育身邊的人,優化社會教育大環境,實現當代大學生責任自覺.

3.開拓新媒體教育平臺

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為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開辟新陣地.要用先進文化占領新媒體的空間,牢固樹立主陣地意識,把握網上輿論的主動權,把主流意識形態融人網站、手機、微信、微博、微視頻、微電影等新媒體中,搭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平臺,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覆蓋面,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加強中華民族文化的宣傳教育.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意味著青年大學生應做勇于擔當、牢記使命的有為時代建設者.

猜你喜歡
責任感時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思想與“劍”
培養孩子立身之本
——責任感
國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