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史觀視野下的恩格斯宗教思想概述

2019-11-14 01:56陳然電子科技大學四川成都611731
新生代 2019年16期
關鍵詞:支配恩格斯幻想

陳然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成都 611731

在宗教思想方面經歷了一系列轉變后,恩格斯堅持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應用唯物史觀來分析宗教思想,在批判費爾巴哈的人本唯物主義宗教觀,最終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宗教觀.

一、恩格斯關于宗教的本質及其社會作用論述

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整個世界民族的生產力水平都有了極大提高,但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在對費爾巴哈人本唯物主義宗教觀的批判繼承的基礎上,馬克思與恩格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并由此揭示了宗教的本質,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一)宗教的根源

宗教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歷史現象,其存在一個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宗教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其深厚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

從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看,恩格斯認為,人們在自己創造的資本主義工廠制度中受到了來自生產資料占有者的剝削,但是又無力反抗,因此,人們將對生活中無法反抗的外部力量的恐懼寄托于宗教.這就說明了宗教產生的經濟根源是由于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的生產關系,即私有制的存在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人們對于無法抗拒剝削制度所造成的那種社會壓迫的恐懼成為宗教產生的根源.宗教的產生還有一定的認識論根源.原始社會末期,在部分自然現象會給他們帶來幸福的同時,另一部分自然現象也會給他們帶來災難.但是,受到當時的歷史條件的制約,人們無法認識這個變幻莫測的自然界,因而他們對自然界現象抱的希望或想控制它的要求愈高,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誤解就愈厲害.原始人類通過幻想在意識中形成一種強大的超自然力,因此,他們認為世界上存在著一個能支配一切的名為"神靈"的主宰力量.于是,宗教觀念隨之出現在原始人類腦中.恩格斯認為,人們在原始社會的經濟基礎上還不能正確認識自然現象,便對自然產生了一種純粹動物式的意識,并將認識方向轉向了某種存在于世界之外的最初原因,即"自我意識"、"神"、"上帝"等,由此轉向了宗教.

(二)宗教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不僅批判了杜林關于宗教的錯誤觀點,還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宗教的本質做出了論述.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第一,宗教是對"外部力量"的一種"幻想反映".恩格斯指出宗教的本質是一種幻想的反映,宗教中崇拜的異己力量即神靈是人們幻想出來的東西,并不是實際存在的客觀實際,神靈只是人本身的相當模糊和歪曲的反映.宗教幻想是宗教意識、反映外部世界的基本形式.人通過宗教這一反映形式來表現了人自身弱小力量與外部強大力量的對比關系.這也表明了宗教是產生和存在于客觀的、現實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的幻想反映.此外, "支配著人們日常行生活的外部力量"是宗教幻想的內容和對象.這些"外部力量"不僅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還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包括了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這些"外部力量"支配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能克服利用的力量,導致人們將其作為生活所依、生存所系的主宰,幻想成神圣之物而對之崇拜信仰、這就是宗教異化.而神圣宗教的世俗基礎就是人們對于無法理解的恐怖的自然現象和剝削制度所造成的社會壓迫.

第二,宗教反映采取的是超人間化的特殊表現形式."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形式",即指那些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形式并不是以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所具有的規律形式表現出來,而是以一種超越人間的力量形式表現出來,因而其具有超自然、超人間的的神圣性,呈現為一種具有神秘感的力量.

第三,宗教觀念的世俗基礎是這種外部力量對人的支配.恩格斯認為,作為宗教所崇拜的對象,這種外部力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就是說,根據人們的能否掌握和支配這一依據,將外部力量分為兩種.一種是能為人們提供服務的外部力量,即不再主宰人們生活,反而為人們所控制的力量.另一種是仍然支配著人們的外部力量,由于人們無法對其進行掌控,便轉化為一種異己力量,人們必須將其作為自己生活與生存的決定力量,于是對其產生幻想與崇拜,宗教異化由此產生.

(三)宗教的社會作用

恩格斯在論述宗教的社會作用方面提出了"宗教外衣"的概念.在恩格斯之前,馬克思曾提出過宗教在階級社會中的消極作用.但是,恩格斯指出宗教作為一種"外衣",其為剝削階級所利用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是宗教在歷史上的作用并不總是消極的,在一定的歷史階段間,宗教在階級革命斗爭中發揮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第一,宗教在反對外敵入侵和反對統治階級的革命斗爭的積極作用.首先,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中對宗教在階級革命戰爭中的作用做出了論述,恩格斯認為被侵略民族和被壓迫階級通常以宗教作為反抗鎮壓的首要對象,并且,褪去封建制度上的神秘感是抨擊封建社會制度的重要前提.其次,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文版導言》中,恩格斯認為宗教的作用在于為反封建斗爭冠以宗教的名義,并將教會作為斗爭的主要目標.最后,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主張,要對宗教信仰者的切身利益加以宗教的偽裝,以安撫人們的感情.因此,在宗教的社會功能方面,恩格斯認為"宗教外衣"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即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宗教發揮了凝聚革命力量的重要作用.

第二,宗教為剝削階級所利用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恩格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指出,當然,宗教外衣的積極作用從本質上說也是虛假的,他指出:"宗教外衣只是用來作為進攻陳舊經濟制度的旗幟和掩蓋物."同時,馬克思也對宗教的消極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這并不是說明宗教的作用總是消極的,而是宗教的作用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宗教這種"鴉片"能夠在思想上麻痹人們,讓人們將希望寄托于自己幻想的"神靈",使人們尋找到心靈的寄托.一方面,宗教這種"鴉片"能夠在思想上麻痹人們,讓人們將希望寄托于自己幻想的"神靈",使人們尋找到心靈的寄托.另一方面,宗教這種"鴉片"麻痹人們帶來的后果卻是弊大于利的,即人們不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于外部力量,忽略了強大自身力量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二、恩格斯對宗教歷史發展分析

恩格斯的宗教思想是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因此,恩格斯用唯物史觀論述了宗教的三種歷史發展圖式.

第一種圖式:自然宗教→多神教→一神教.在恩格斯之前就有學者提出了相似的理論主張,而恩格斯的不同之處在于恩格斯強調要用唯物史觀對宗教的變化發展進行闡述,反對立足于唯心主義的宗教觀.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指出:"在歷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獲得了這樣的反映,而在進一步的發展中,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經歷極為不同和極為復雜的人格化.……但是除自然力量外,不僅社會力量也起了作用,這種力量和自然力量本身一樣,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釋的,它以同樣的表面上的自然必然性支配著人.……在更進一步的發展階段上,許多神本身又只是抽象的人的反映,這樣就產生里一神教,從歷史上說它是后期希臘庸俗哲學的最后產物,并在猶太的獨一無二的民族神雅赫維身上得到了體現."

第二種圖式:自發宗教→人為宗教.在1882年的《布魯諾?鮑威爾和原始基督教》一文中,以宗教形成和發展的宏觀過程和社會功能的基本特征為依據,恩格斯對自發宗教和認為宗教進行了劃分,他提出的:"事情很清楚,自發的宗教,如黑人對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產生的時候,并沒有欺騙的成分,但在以后的發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侶的欺詐.至于人為的宗教,雖然充滿著虔誠的狂熱,但在其創立的時候便少不了欺騙和偽造歷史."在這里,自發宗教主要是指原始宗教.原始社會末期,原始人類通過幻想在意識中形成一種強大的超自然力,認為存在著主宰自然現象的"神靈",它能夠支配自然力量和世界上的一切.于是,宗教觀念隨之出現在原始人類腦中.人為宗教主要是指進入階級社會之后產生的宗教.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產生階級的條件:剩余產品的出現;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出現;社會分工和交換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階級得以產生,人類社會由此進入階級社會,宗教存在的根源發生了變化,原始宗教也隨之發展成為現代宗教.

第三種圖式:氏族——部落宗教→民族——國家宗教→世界宗教.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恩格斯在宏觀層面上描述了宗教從自發的部落宗教發展到民族宗教,進而發展到世界宗教的宗教發展歷史過程.恩格斯《費爾巴哈論》中說到:"這樣在每一個民族中形成的神,都是民族的神……只要這些民族存在,這些神也就繼續活在人們的觀念中;這些民族沒落了,這些神也就隨著滅亡二羅馬世界帝國使得舊有的民族沒落了……舊有的民族的神就滅亡了……羅馬曾企圖除本地的神以外還承認和供奉一切多少受崇敬的異族的神,這種企圖清楚地表現了拿一種世界宗教來充實世界帝國的需要."恩格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闡述了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條件變化而變化的宗教發展過程.

三、恩格斯對宗教消亡的論斷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從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出發闡述了宗教的本質及其產生、發展與消亡的客觀規律,指出宗教的消亡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恩格斯認為,當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展,使得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現象隨之消失,人們能夠有計劃地使用生產資料的時候,也就是人們能夠自己主宰外部力量的時候,人們便不再需要宗教信仰來克服自己對于外部力量的恐懼與不安,宗教觀念也就隨之淡出人們的腦中.在此,恩格斯意識到宗教產生的根源不僅僅是資本主義工廠制度帶來的壓迫剝削等人們無法抗拒的社會力量.所以,即使消滅了資本主義和私有制,如果人還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社會中存在異己力量依然存在的話,那么宗教反映的根源仍將存在.因此,恩格斯主張社會的發展是宗教消亡的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支配恩格斯幻想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闡釋
被貧窮生活支配的恐懼
德國多種活動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跟蹤導練(四)4
一言堂
鎖不住的幻想
隨心支配的清邁美食探店記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幻想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