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齡化背景下體育公共服務的困境突破

2019-11-14 01:56徐貞北京體育大學商學院北京100084
新生代 2019年16期
關鍵詞:公共服務供給養老

徐貞 北京體育大學商學院 北京 100084

體育公共服務是以政府為主導,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多元主體提供的滿足公眾體育消費需求的服務.新時期,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能夠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也有利于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口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公共體育參與和養老養生的需求快速增長,與此相伴的社會保障體系壓力也上升.體育不僅可以改善人體心理、生理狀態,促進人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發展,而且其作為運動良方,對社會勞動力持續高效供給和社會保障體系減負都有積極作用.

1.體育公共服務的實現困境

1.1 體育公共服務法律和制度尚未健全

目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政策法規相對較少, 且專門針對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政策法規更加缺乏【1】.除了宏觀層面上的法律法規以外,還需填補具體的、有針對的與某一群體、某一地區、某一項目相關的法律空白.盡管公眾對于體育公共消費需求的增長有所助益、對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體系的重要性達成共識,但是相關制度停留在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三者職責劃分的理論分析層面, 鮮有從制度層面探討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三者如何協同合作促進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方法或機制研究.

1.2 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失衡

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主要是從政府視角、自上而下地提供體育公共產品.對于公眾的社會體育需求調研還不夠透徹深入.由于供給市場的發育尚不成熟、服務購買的初始嘗試,市場還不足以作為一個好的績效信息源,政府在選擇供給主體時往往缺少參照系,且政府部門往往更多的是行政管理出身,市場能力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在供應方信息搜集、甄別上存在著缺陷,對于市場供應主體的服務供給能力、水平、質量、信譽等掌握不足【2】.

政府體育公共服務沒有秉持因地制宜原則,與民眾需求相背離.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顯示: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滿意度顯著降低.這種城鄉差異在提供支持性咨詢和指導方面最為嚴重,但在收費率和可用性方面較為溫和.在區域異質性方面,東部省份城鄉差距較中部和西部省份不顯著.在體育公共服務調研和服務提供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了區域性、宏觀性的需求,忽視了同一區域不同群體、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需求.

1.3 體育公共服務執行阻滯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正在經歷由管理向治理的轉型,正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參與主體和參與式的治理體制結構,參與治理主體的權責關系有了明顯變化.而在集體運行的過程中承接主體區域發展還十分不均衡, 承接主體建設不夠規范,購買程序還沒有建立完善體系,購買類別還不夠明晰【1】.由于體育公共服務制定主體權威度不夠、主體利益沖突、監管力度不足和政府主體和市場主體結構失衡、非政府主體參與不足,加之法律保障、標準嚴苛的績效考核系統缺乏,因而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效益未得真正發揮.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需矛盾主要由市場失靈、政府失靈和社會失靈導致的【3】.

2.老齡化下體育公共服務的養老需求

目前,中國六十歲以上人口數超過2.5億,2018年全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3萬個,社會服務床位782.4萬張,表明養老產業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機遇."體育+養老"就是通過體育消費資源和養老消費資源的深度融合,實現社會資源效用的最大化和健康養老模式的精準化【4】.健康養老不僅需要全覆蓋的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而且需要催生"健康+"的養老產業新業態.

在農村地區,伴隨著新農村建設改造和農民收入的增長,文化大禮堂、健身步道、全民健身路徑以及體育活動室得以配備,民眾體育參與的熱情和體育投入的時間得以明顯增長.在城市地區,健身步道和綠道建設的拓展為基礎性的體育健跑和走步鍛煉提供了設施支持.保養身體的觀念意識強化與賦閑時間的增多,使得年齡分布于六十至七十歲的老年人群體成為健康養老與體育產業的主要市場.然而目前市場需求的總量上,對于保健用品消費和基本醫療保健的支出占據著大多的份額,而體育娛樂與休閑消費支出意識淡薄.

3.體育公共服務在養老產業的路徑突破

3.1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基本公共與衛生服務體系,要以保障身體健康、增強國民體質為出發點.為此,要建立集體質監測、健康咨詢、醫療診治、運動處方為一體的醫養服務體系,對老年群體的醫療、康復、護理、保健進行多方面保障.要健全相關法規文件和相關條例內容,完善制度建設.除概述性的提要之外,應該有更進一步的細致化的規定.

3.2 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側創新

政府向市場和社會組織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是未來趨勢.因此制度體系作為三者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紐帶,起著必不可缺的中介作用.在政府、市場、社會組合的職責劃分之外,亟需明確的是三者協調配合的有效作用機制,確立市場準入的規則,從而客服外部性和逐利性的影響.要針對中老年人的價值取向和運動偏好,創新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模式.比如寓教于樂的"文體結合"式老年大學,在開發與培育文藝興趣專長之外,鼓勵體育運動的融入,將一系列如廣場舞、氣排球、太極拳等體育活動項目囊括其中,并讓政府支持、市場主體引入、社會團體組織的協作效能發揮盡致.

3.3 堅持人才引進與管理創新

為保證體育公共服務政策的落地和系列措施的暢行,要把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核心融入到體育與養老產業發展的命脈.堅持醫療服務、康養保健、健康管理的先進人才和先進知識引入.在各個環節的協作配合和步步銜接的實踐過程中用體質監測和民間性的群體賽事活動來檢測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實際成效.

猜你喜歡
公共服務供給養老
養老生活
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更新研究
當“我”老了——“90后”養老護理員的“自述”
地權分置、資本下鄉與鄉村振興——基于公共服務的視角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供給側”何以流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與生態更新
養老更無憂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