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山人繪畫中的孤鳥形象

2019-11-16 04:30李敏
藝術大觀 2019年36期
關鍵詞:八大山人禪宗花鳥畫

李敏

摘要:八大山人作為明末清初的遺民畫家,其繪畫作品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復雜的精神內涵。他筆下的孤鳥以簡約空靈的抽象形式,孤冷寂靜的圖式符號表達對人生的感悟和體會。他的孤鳥形象并不是偶然出現的,他師承沈周、林良、呂紀等人,在繪畫的筆墨運用、構圖空間上得到了一定的繼承,并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他筆下的孤鳥形象更加具有概括性,畫面內容更加空靈生動,筆墨運用更簡練。

關鍵詞:八大山人;孤鳥形象

八大山人豐富的社會閱歷,聰明好學的求學態度使得他在早年累積了豐富的文化底蘊,生活環境的變遷并沒有擊倒他,反而激發了他對藝術的追求,使得他在藝術的天地里自由的釋放天性。八大山人的孤鳥形象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早有根基的。本文將通過對其生平研究來分析其畫中孤鳥形象產生的時期、背景以及原因。

一、“孤鳥”的意境

“孤”自古以來用來表現文人郁悶不得志的情思。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就有如陶淵明、杜甫等文學家在自己的詩詞歌賦中加以孤的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阮籍詩歌中,“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孤鳥獨自飛,被群鳥所拋棄,可以理解為詩人的不得志,與現實格格不入。孤鳥形象作為表達畫家情思的意象符號,在八大山人的繪畫中也有所體現,寄托著抑郁不得志的孤悶心情。

“孤”字可以涵蓋八大山人的一生,無論是國破家亡的憤世嫉俗還是安適平和的晚年生涯。孤鳥形象在畫面中作為一種意象存在,被賦予了特殊的寓意。一是傲。他的儒家思想和國破家亡的憤世嫉俗培養出他孤傲的性格,這種性格全都浸透在他的作品中,尤其在他的孤鳥形象中。他將物象用特殊的表現方式描繪出來,如憑空出現的樹杈、方眼的鳥等,形象怪異,耐人尋味。在《山水魚鳥冊》(圖1)中,八大山人將畫中的鳥比喻成自己,單腳站立在畫面的中央,無依無靠,背對著畫面,長喙朝天,悲情中一種高傲的氣質,在這樣一個看似寧靜的畫面中隱隱地流露出一股傲氣。二是獨。在他的作品中,構圖上將畫面進行大膽的分割、剪裁、夸張變形,畫面內外相交流延伸。畫中或是沒有翱翔在天空的孤鷹或是瞠目結舌的孔雀都成為八大山人孤鳥形象的代表。獨的形象與畫面孤的意境相輔相成,兩者相互襯托。八大的孤鳥形象中融合了畫家主體的精神情感,將自然之境在畫中表現出來,完成景、情、境的結合。三是平淡。對人生的思考、領悟變成了八大山人晚年的主要思考。從壓抑的世俗中脫離出來,慢慢體味“孤”的快樂,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筆情縱恣,不泥成法,而蒼勁圓渾,時有逸氣”。作品中,八大一改枯樹的畫法終于在畫面中呈現出了含有春意的樹木,樹枝上已經長出花朵和樹葉,一只雛鳥停留在樹枝上。整幅畫面沒有了早期激烈的情感,表現出的是充滿活力的生命。

二、孤鳥形象產生的時期

從歷史上的繪畫發展來看,花鳥畫的發展受到了人類文化思潮的影響。明末清初正是新思潮興盛的時期,提倡解放思想、回歸童心。在藝術領域里則表現為追求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運用比喻、象征、隱喻的手法來表現藝術,八大山人的花鳥畫就此產生了。八大山人的早期(1648-1680年),他將家國之痛藏于心底,過著安定而平寂的生活。這一時期的繪畫藝術語言是奔馳躍動的,顯得極不和諧、極不平靜。形象往往怪異,基本不顧法度規矩,純粹是內心情感的一種發泄?!秱€山雜畫冊》中之三《八哥》(圖2)是禽鳥第一次以孤鳥的形象出現,創作時間是1684年,其繪畫風格是他變形風格的開端。這個時期他創作的繪畫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直接、袒露、激烈。他的花鳥畫反映出激蕩不定的情緒、憤世嫉俗的思想和獨具個性的藝術追求,并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成熟畫風。到了晚年(1690-1705年),清朝政府統治趨于穩定,對明朝后裔放松了警惕。雖然他已經釋然,但他的內心世界始終是孤寂的。在他的繪畫中多用飽滿的軟毫,筆筆藏鋒并以中鋒運轉,顯得十分凝重沉著,完全排除了世俗的干擾而臻于隨心所欲之境,筆墨更加圓渾,意境更加寂靜。在這一時期,八大山人的花鳥畫大體具備一種繪畫特色,便是“少”,在這里指的是物象刻畫在數量上的少,還有在繪畫時用筆數的少。在這些少之又少的幾筆墨色和大量的留白中,透出那種“清明中的冷逸、殘缺中的圓滿、虛靈中的充實”之氣于畫中蕩氣回腸,心神俱佳,散發出莊嚴又雄渾偉大之感,激蕩著靈魂。[1][[]]在他的畫中,鳥并不是原來的物象,而是畫家心中之所念,落筆于紙上用來烘托畫家心中寂寥和憤慨的情緒和對現實的不滿之情。晚年的八大山人筆墨老辣,心態平和,畫面悠然空寂。隨著八大山人的人生經歷的變化以及思想的轉變,孤鳥形象在慢慢形成并得到完善。

三、孤鳥形象產生的原因

當我們談及八大山人的孤鳥形象時,總會聯想到他的人生經歷、政治背景以及個人思想,研究其孤鳥形象的產生也不外乎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鄭板橋曾題:“國破家亡鬢總蟠,一囊詩畫作頭陀。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經歷了國家支離破碎、家人過世的不幸,將自己的一腔熱血與抱負、一腔不平之氣都轉移到繪畫中。他的作品中的筆墨不算多,但是表達的情感要勝過畫面內容。一、孤傲。八大山人承受著國家滅亡的事實,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打擊,痛苦不已。他當時選擇了遁入空門“薙發為僧”,不愿意接受亡國的傷痛,出家為僧,心境孤傲,不愿意留在塵世里人格受辱。二、孤寂。石濤曾評價八大山人:“余每見山人書畫款題‘八大一二字,必連綴其畫,‘山人二字亦然,類哭之笑之,意蓋有在焉?!盵2]石濤每次見到八大山人的題跋“八大”兩個字,都會與他的作品聯系起來看,二者合為一體,共同構成畫面的意境?!吧饺恕鳖}跋也是這樣的,像是哭之笑之,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規勸,借以題跋規勸自己。他借病以逃避現實,心境孤寂,沒有地方可以言說自己心中的苦悶,只能將孤寂的心境融入畫面中。三、孤獨。其實“孤獨”是一種自成世界的獨處,是一種圓滿的境界。1688年左右,在八大山人還俗之后過上了以賣字畫為生的日子,促使他的晚年繪畫風格快速成熟起來,推動著他進入最輝煌的時期。在他入世后,他的心境思想都發生了變化趨于平和,坦然地面對世俗,筆觸變得柔和。

朱良志說:如果說倪云林藝術妙在冷,石濤的藝術妙在狂,那么八大的藝術則妙在孤。[3]八大晚年藝術中所體現出來的孤傲精神蘊含著深奧的智慧,這種智慧是八大山人晚年藝術中最為閃亮,也最耐人尋味的部分之一。[4]八大山人生長在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盛行的年代,因此他與禪有著不解之緣,無論是程朱理學,還是陸王心學,其思想中都包含著禪宗思想,八大山人必然也會受其影響[5]。他的孤鳥形象產生于1684年前后,這段時間正是他準備入世還俗的階段,禪宗“無住”“無念”“無相”的思想影響了他的心境的變化,隱居獨處的荒涼與孤悶使他想要入世,追求生活安定卻因早年經歷又心緒難平。八大的思想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他的藝術。

八大山人花鳥畫在風格題材上的轉變,一部分原因歸結于他禪宗思想的變化,經歷過跌宕起伏的人生,看遍人間冷暖,對禪宗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做到心中有佛,決定開始新的人生旅途。八大山人遁入禪門長達30多年,他的禪宗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漸漸融進了他的繪畫創作中。開合式的構圖、夸張簡化的造型、收放自如的筆墨、簡遠淡真的風格抒發了八大山人表達心中的憤慨之情。

隨著宋、元期間禪宗佛教的興盛與流行,八大山人晚年游弋于佛學中,并認為“禪宗無視保守主義、形式主義、公式主義,即任何約束和限制的東西,禪宗象征著絕對自由,這意味著禪宗來自人最深的根源,那里貯積著無限的可能性,禪宗把手伸進去攫取永不枯竭的創造力?!盵6]而孤鳥形象作為八大晚年的一個代表意象必定是受到了禪宗思想的影響。八大山人的花鳥畫因受到禪道思想的熏陶,而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有著簡約空靈之妙,受到禪學思想的陶冶。禪宗講求的“無”字頓悟生命,所畫的孤鳥形象也體現了這一思想。

參考文獻:

[1]陳婧.以少勝多—八大山人花鳥畫構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4.

[2]馬子芳.八大山人繪畫形式之美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12.

[3]朱良志.八大山人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李宏偉. 八大山人晚年的繪畫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10.

[5]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新世紀出版社,2004.

[6]引自《八大山人全集》卷五,吳子南著《漫將心印補西天——八大山人禪思維蠡測》,江西美術出版社.

猜你喜歡
八大山人禪宗花鳥畫
國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工筆花鳥畫
圖說書法(179)
靈 山
簡析宋代花鳥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八大山人:我很慘,但我有勝算
落葉禪
佛教禪宗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日本茶道與原研哉的設計理念
弗利爾美術館解謎八大山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