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摸魚兒》《青丘子歌》看高啟在元末的心態和文學思想

2019-11-16 04:30李銘泰
藝術大觀 2019年36期
關鍵詞:心態

李銘泰

摘要:高啟生逢元末亂世,元順帝至正十八年(1358),隱居吳淞江之青丘。他此時期創作的《摸魚兒》和《青丘子歌》等作品充分反映了他在末世的心態和文學思想。由于社會政治、文化、地理的影響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童年經驗內在因素的影響,他情感上對時局淡漠,決心退出政治舞臺,嘗試建立自己獨特、瀟灑、單純的精神世界,并為之宣揚和自豪。在此心態之下,他的文學創作直接脫離出政治的圈子,不再作為社會服務的工具存在,他把詩歌創作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并從中尋求自我、表達自我,在詩化生活中獲得到精神自由和個性舒展,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詩人。

關鍵詞:高啟;心態;文學思想

高啟,字季迪,號槎軒,又號青丘子,江蘇長洲( 今蘇州) 人。至元二年( 1336 年) 生,明太祖洪武七年( 1374 年) 被腰斬。他的生命歷程僅有短暫的39年卻享有“明三百年詩人之冠冕”①的盛譽。

一、末世心態

季迪生逢元末亂世,雖然也曾追求傳統儒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但是他內心深處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詩人,這在他元末隱居時期的詩文創作中可窺一斑。元順帝至正十八年(1358),高啟隱居“吳淞江之青丘,自號青丘子”,《 摸魚兒·自適》和《青丘子歌》就是此時作品。

從整體上說《摸魚兒》無甚文采,也沒有使用獨特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但這卻是詩人真實的內心獨白,甚有異趣。此詞上闋寫自己對時事的淡漠,采取一種“頭縮”的處事態度,“向前去不如,退后無羞恥”不恃自己的才華、不夸耀高談闊論、不和別人追名逐利。他如此行為的原因在詞中有所反映:“賭棋幾局輸贏注,正似世情反復”,世事多變,就像賭棋一樣讓人無法預料。元史記載一三三七年,廣東曾城縣民朱光卿起義,牽連的地面相當廣,一直到惠州歸善縣等地都有人響應。同年陳州人棒胡在信陽起義,很快攻占鹿邑。次年袁州白蓮教徒袁子旺起義,稱周王。后來又有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等人的農民起義運動。高啟清楚地認識到在這樣的背景下,追名逐利的代價和結果。詞的下闋主要寫個人的追求,可簡練概括為“聊自足”。他不愿意低眉折腰?!半m都道,富貴人之所欲。天曾付幾多福。倘來入手還須做,底用看人眉目?!彪m然對富貴有所欲,但是與其看人眉目,不如放棄富貴。尊嚴與功名之間他選擇了前者。他有自己的喜好“見放著有田可種,有書勘讀。村醪可漉”他習慣于有田、有書、有酒,自由、閑淡,這是他從小熟悉的生活。

《青丘子歌》有序說“間作《青丘子歌》以解詩淫之嘲”,“淫”字,《康熙字典》:“又甚也?!读凶印S帝篇》黃帝曰:朕之過淫矣?!备邌⒆鳌肚嗲鹱印酚行虻哪康脑谟诮忉屪约簽楹稳绱顺聊缬谠姼??!肚嗲鹱痈琛酚行虻那鞍氩糠秩灾饕獙懽约旱男膽B,相比于《摸魚兒·自適》此篇在文采上要好得多,運用夸張手法、排比句式使得文章神采飛揚。

文章一開頭說自己長得清瘦,有仙人之骨?!氨臼俏逶崎w下之仙卿。何年降謫到世間”,李白有詩:“江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高啟在這里也把自己視為被貶的神仙,可見其骨子里本有著不和世俗相合的觀念,據此也可以看出他的孤傲和自信。但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日常生活是如何的呢?文章中寫到“躡屩厭遠游,荷鋤懶躬耕。有劍任銹澀,有書任縱橫。不肯折腰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覓詩句,自吟自酬賡?!本渑c句之間對仗、形成排比之勢,這使得作者心中強烈的個性躍然紙上?!妒酚洝し额×袀鳌罚骸胺蛴萸滠b屩檐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②”但高啟不愿意遠游,不愿尋找時機博取功名??伤植豢贤耆`在田地,扛著鋤頭卻懶得勞作。他有劍似乎表明他有意俠士之事,但是他卻任憑寶劍生銹??此坪米x書,卻任憑那些書卻凌亂一地?!安豢险垩鼮槲宥访?,不肯掉舌下七十城”分別用典,他贊賞陶淵明的做法,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最終保全自己的人格。但對于鼓唇搖舌,憑三寸不爛之舌奪取城池的做法卻嗤之以鼻。那么他到底喜歡什么呢?那就是寫詩,“但好覓詩句,自吟自酬賡”。自己和自己寫詩應和。他除了寫詩什么都不愿意做,就算是勉強而為,也是淺嘗輒止,隨性而來。他十分自我、個性異常鮮明。

比較他的《摸魚兒》和《青丘子歌》有序的前半部分,就會發現同樣都是描寫對人生的態度,但是程度所不同。如果說《摸魚兒》中對世俗的觀念、功名利祿還有所考慮、態度還不夠堅決的話,在《青丘子》有序中則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反映對類似追名逐利、低眉折腰徹底地否定,及自我個性的張顯和內心世界的開拓。從外部看高啟逐漸斷絕與世俗的聯系,但他在自己的內心里,他卻追求著個性鮮明的另一個自己。這與元末當時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以及本人的生平經歷有很大的關聯。

元朝統治者是蒙古族,其統治實行民族政治壓迫,政策大多偏向于本民族,對漢人有提防心理。元朝不重視科舉,幾乎斷絕了文人的仕途之路,文人不能夠充分參與社會活動,相比于宋朝他們的社會地位變得很低,甚至出現了“九儒、十丐”之說,實際上他們處在社會邊緣的位置。隨著元朝社會的發展,商業逐漸繁榮,吳中地區繁榮富足的市井生活,為士人隱逸、聚會提供了物質條件。元末的商戶多附庸風雅,為文人集會提供場所和資助,昆山顧瑛就是這方面一個典型的代表。另外元代是多民族融合的朝代,各少數民族文化和佛道思想一起沖擊著儒家文化的中心地位。道教、佛教、基督教,甚至印度教、猶太教都能夠盛行。士人“修齊治平”“內圣外王”的思想,得不到實現途徑,只好獨善其身。江南自古就有“魏晉風度”和“江左風流”的民風,使得隱逸的現象在元末時期異常頻繁。

高啟的童年生活對其心態影響也很重要。高啟祖上并非官宦之家,而是富裕的農民。呂勉《搓軒集本傳》記載他家“饒有田百余畝,在沙湖東,逸南切吳淞江,遂僑江滸之大樹村,以便課耕”③,他的童年生活比較富裕,父輩沒有對其刻意培養而是任其自然發展,他的天性由此展開?!毒焽L吳粳》其詩云“我本東皋民,少年習耕鋤”,《題尹明府所藏徐熙嘉疏圖》云“少賤習圃事,種蔬每盈疇”,可見他曾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高啟小時性格頑皮,“磋余好舞劍,學書晚方從父兄?!保ā恫輹栀洀埿罚?,他很晚才開始讀書,讀書也是隨性而讀。但是悟性極好,尤其喜歡詩歌。呂勉《搓軒集本傳》記載“性警敏,書一目即成誦,久而不忘,尤粹群史,嗜為詩?!边@樣寬松環境形成的自由散漫性格以及對詩歌的迷戀為他人生以后選擇隱居、以詩為業埋下了種子。另外,據史料記載高啟稍長就失去了父母,這一變故使他很早就對生命有了認識?!讹L樹操》中寫到“樹之有風,猶可息兮,吾之無親,終不可復得兮”這對他關注個體生命安危和淡泊名利產生重要影響。在這樣內外因素的影響之下,導致高啟在行為上遠離政治仕途和爭名逐利,在內心里試圖建立自己個性的精神家園,而這個媒介就是詩歌創作。

二、文學思想

《青丘子歌》有序的后半部分是高啟對于詩歌的看法和態度,更具體得說是對詩人創作情形的描寫和感受?!疤镩g拽杖復帶索,旁人不識笑且輕。謂是魯迂儒,楚狂生。青丘子,聞之不介意。吟聲出吻不絕咿咿鳴。朝吟忘其饑,著吟散不平?!边@是寫作者吟詩時的情景,從早到晚,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在構思詩篇。別人譏笑我又癡又狂,但是他都不介意??梢娝麑懺娂兇馐菫榱俗约?,沒有摻雜別的目的?!爱斊淇嘁鲿r,兀兀如被酲。頭發無暇櫛、家事不及營。兒啼不知憐,客至不果迎。不憂回也空,不慕猗氏盈。不慚被寬,不羨垂華纓。不問龍虎苦戰斗,不管烏兔忙奔傾?!睂懰嘁鲿r的情況,昏昏沉沉如同醉酒,一切俗世的事務都不管。不顧家、不顧客、連小兒啼哭都忘記憐惜,連時間的流逝都沒有覺察到,更不要說自身之外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可見他沉迷之深?!跋蛩H獨坐,林中獨行……江邊茅屋風雨情,閉門睡足詩初成”這一段寫得最為精彩,作者完全沉溺于詩歌的運思,借助想象使得自己的精神獨與天地往來,于六合八荒縱橫馳騁。此時的運思似乎有了大小形狀、有了色彩聲音??膳c萬物結合在一起,相得益彰、生生不息,甚至可與日月江山爭輝,可為山川河流增光。經過這樣一個過程,終于寫出了自己滿意的詩歌?!斑祲刈愿吒?。不顧俗耳驚?!蝗菰谑雷鼋篇?,復飛還瓊京?!弊髡咴姵芍笞约焊吒?,不顧別人的驚訝?!坝艟礁咐蠑y諸仙所弄之長笛”二句用典:據《博異志》載:賈客呂鄉筠善吹笛,月夜泊君山側,命酒吹笛。忽有老父挐舟而來,袖出笛三管,其一大如合拱,次如常,其一絕小,如細筆管。鄉筠請老父一吹,老父曰:“大者合上天之樂,次合仙樂,小者老身與朋儕所樂者,庶類雜而聽之,未知可終曲否?言畢,抽笛吹三聲,湖上風動,波濤沆瀁,魚鱉跳噴。五聲、六聲,君山上鳥獸叫噪,月色昏暗。舟人大恐,老父遂止。引滿數杯,棹舟而去,隱隱沒于波間?!?④由此可見高啟飽滿的詩思和恢宏的氣勢。詩歌驚動了天帝,天帝遣白鶴迎還神仙世界。文章這才收尾,把自己詩歌創作前后的精神狀態寫得淋漓盡致。楊基《夢故人高季迪三首序》稱:“季迪在吳時, 每得一詩, 必走以見示, 得意處輒自詫不已?!雹?(卷十一) 呂勉《槎軒集本傳》也說他“逾弱冠, 日課詩五首 ;久而恐不精 ,日二首;后一首 。皆工致沉著 ,不經人道語, 然有以當乎人心, 而不知手足之舞蹈也” ⑥(《附錄》)高啟從中找到了無窮的樂趣 ,且吟詩成癖,幾乎達到癡迷狀態 。

由此可見高啟對文學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深刻的創作體會。在他的眼中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非常疏遠,文學不再作為一種工具參與政治,它是抒發情感幫助自己體驗生命生活的媒介。高啟所描述的這種狀態類似于柏拉圖所說的“詩性迷狂”,高啟是非常提倡這種創作體驗的。比詩歌更為本質的是詩人本身,高啟以這種迷狂的行為方式和飄灑縱橫的文字來獲得心靈自由和個性張揚,這是他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啟寫詩的最終目的是“自適”,具體滲透到文章里就是人格的自我完善。短短五百多字,出現了十多個“不”,可見對自己不喜之事的絕棄,是對自己好惡的極力顯現。

高啟在他的《獨庵集序》說“詩之要,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體,意以達其情,趣以臻其妙也。題不辨則入于邪陋,而師古之義乘;情不達則墮于浮虛,而感人之實淺;妙不臻則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風微。⑦”這里所說的“趣”正是《青丘子歌》表現出來的近似迷狂、自由瀟灑的境界,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境地,詩歌有了這樣的境界,才能不“流于凡”,才能夠脫俗??梢?,高啟詩歌總的趨向就是在有格、達意的基礎上力圖超凡脫俗。

綜上所述,從高啟作于元末的這兩篇文章可以一窺他在元末時的心態:由于社會政治、文化、地理的影響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童年經驗內在因素的影響,他一方面在內心深處逐漸淡漠對時政的感情、退出當時的世俗的舞臺;另一方面,作為個體他在自己的內心嘗試著建立自己獨特、瀟灑、單純的精神世界,并為之宣揚和自豪。他的心態和精神世界,也決定了他的文學思想,使他的文學創作直接脫離出政治的圈子,不再作為社會服務的工具存在。并把詩歌創作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并從中尋求自我、表達自我,在詩化生活中獲得到精神自由和個性舒展。

參考文獻:

[1]明史[清]張廷玉等撰,明史[M].中華書局,1982.

[2]高啟.高青丘集[M].金檀,注.徐澄宇,沈北宗,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趙翼.甌北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4]劉君若.高啟的“自適”詩論和他的詩歌創作[J].肇慶學院學報,2001(03):39-42.

[5]傅強.高啟《青丘子歌》作年辨證[J].蘇州大學學報,1998(03):3-5.

[6]房銳.高啟《青丘子歌》作于何年——與傅強先生商榷[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5):69-73.

猜你喜歡
心態
改變
保持心態,踏實學習,輕松邁入清華園
有輕松的心態 才能克服困難
只要心態好,我就是班里最靚的仔
三種心態
做謙遜的人
心態三種
三種心態
心態決定成敗
俏皮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