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稽山齊賢洞:瑤族文化的發祥地

2019-11-22 14:55莫金山李大慶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瑤族

莫金山 李大慶

【摘 要】本文通過查閱民族文獻、歷史文獻、考古材料和實地考察等方法,對所得的材料進行互勘互證。鑒于浙江紹興有遠古人類居住遺址,符合瑤族文化特征,地名與瑤族文獻所記相符,民間傳說也與瑤族相似,得出“會稽山齊賢洞是瑤族文化的發祥地”“瑤族形成于在帝嚳高辛氏與堯舜之際”的新觀點。

【關鍵詞】會稽山;瑤族:發祥地

【作 者】莫金山,廣西民族大學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員,廣西瑤學學會會長;李大慶,廣西民族大學創新創業學院講師,廣西瑤學學會秘書長。廣西南寧,530007。

【中圖分類號】C95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4-0159-008

會稽山曾經是瑤族長期居住之地,是瑤族文化的中心,但是,長期以來,學術界采信并關注極少。人們長期篤信的是:瑤族來源于漢晉時期的“長沙武陵蠻”,其后遷到湘南和兩廣地區。

據筆者研究,瑤族起源于“東夷九黎族”,中心地點在山東泰安泰山。[1]其遷徙的路線是:泰安→商丘→信陽→武昌→南京→揚州→紹興會稽山。關于瑤族在紹興會稽山的情況,現論證如下。

一、古文獻記載盤瓠曾居會稽山

盤瓠是瑤族(勉瑤)的祖先。關于盤瓠,最早記錄其事跡的是東漢應劭所撰《風俗通義》。此書雖已佚失,但是范曄 (398~445)著《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時,已將應劭的記述加以轉引,得以保存下來。故事如下: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議欲有報而未知所宜。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為仆豎之結,著獨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尋求,輒遇風雨震晦,使者不得進。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妻??椏兡酒?,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歸,以狀白帝,于是使迎致諸子。衣裳斑蘭,語言侏離,好入山壑,不樂平曠。帝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其后滋蔓,號曰蠻夷?!浽痪?,相呼為姎徒。今長沙武陵蠻是也。其在唐虞,與之要質,故曰要服。夏商之時,漸為邊患。逮于周世,黨眾彌盛。宣王中興,乃命方叔南伐蠻方,詩人所謂“蠻荊來威”者也。又曰:“蠢爾蠻荊,大邦為讎?!泵髌潼h眾繁多,是以抗敵諸夏也。

這就是盤瑤社會長期流傳的“始祖盤瓠”的故事。由于傳說神意太濃,離奇怪異,學者大都認為不足采信。我們則認為,這是十分難得的史料,傳說中暗藏玄機,透露出真實歷史信息。這些真實歷史信息是:

其一,盤瓠是帝嚳高辛氏時代的人物。

其二,盤瓠曾參加一場戰爭,在戰斗中立功,封官授爵,婚配佳偶。

其三,盤瓠夫妻曾在“南山”“石室”居住生活。

其四,在唐堯虞舜時,瑤族與之建立“要質要服”的關系。

其五,在夏商周時期,瑤族“黨眾彌盛”,力量不斷增強,襲擾諸夏。

其六,漢代的“長沙武陵蠻”是盤瓠的一部分后裔,是瑤族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段文字里,應劭和范曄把瑤族源流作簡要的概述,給我們的研究指明了思路。在沒有確切的證據發現之前,我們不應貿然輕率否定它。其中,所言盤瓠夫婦居“南山”“石室”,此兩地名尤其值得注意。

這“南山”在何處?不少人認為是陜西的終南山,又有人認為在湘西。何光岳先生則將“南山”釋為“南武山”,認定在湘西沅陵。[2]142這些都不對。我們認為這“南山”就是會稽山。歷史上,會稽山曾有多個名稱,如苗山、茅山、防山、涂山和南山等。

司馬遷《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p>

三國時魏人編集的《皇覽》記:“禹頉在山陰縣會稽山上。會稽山本名苗山,在縣南,去縣七里。越傳(莫注:《越王無余外傳》)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會稽?!?/p>

此“苗山”就是“瑤山”。古人“苗瑤不分”,誤將瑤記為苗,把“瑤山”誤稱為“苗山”。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記:

(一)越王勾踐戰敗退守會稽山,卑詞向吳王夫差求和。夫差欲許,伍子胥反對,說:“今越王放于南山之中,游于不可存之地,幸來涉我壤土,入吾梐捆,此乃廚宰之成事食也,豈可失之乎?”

(二)“三月,吳王召越王入見,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吳王起入宮中,越王、范蠡趨入石室?!薄疤讎撼鲆姶蠓蚍N、范蠡而言越王復拘于石室?!?/p>

(三)“伍子胥復諫吳王曰:臣聞,王者攻敵國克之則加以誅,故后無報復之憂,遂免子孫之患。今越王已入石室,宜早圖之,后必為吳之患?!?/p>

(四)“后一月,越王出石室?!?/p>

(五)吳王“乃赦越王得離其石室,去就其宮室,執牧養之事如故?!?/p>

(六)“大夫佚(扶)同、若(苦)成,嘗與孤議與會稽石室?!?/p>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一文記:“禹召諸神,會稽南山,執玉萬國,天下安寧?!薄皢⑹箽q時春秋祭禹于越,立宗廟于南山?!?/p>

《越絕書·越絕卷第八》記:越王尊子“失眾,楚伐之,走南山?!薄皹芬罢?,越之弋獵處,大樂,故謂樂野。其山上石室,句踐所休謀也。去縣(會稽縣)七里?!?/p>

可見,《吳越春秋》《越絕書》所記“南山”就是會稽山,所謂“石室”就在會稽山上。

晉代郭璞注《山海經》記:

昔盤瓠殺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訓(為民),(其)乃浮之會稽東海中,得地三百里封之,生男為狗,生女為美人,是為狗封之國也。

他寫《玄中記》又說:

狗封氏者,高辛帝有美女,未嫁。犬戎為亂,帝曰“有討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戶”。帝之狗名盤護,三月而殺犬戎,以其首來。帝以為不可訓(民),乃妻以女,流之會稽二萬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千里而封之。生男為狗,生女為美女,封為狗民國。

晉干寶《搜神記》:

帝(高辛氏)乃封盤瓠為會稽侯,美女五人,食會稽郡一千戶。后生三男三女,其后子孫昌盛,號為犬戎之國。

郭璞(276-324),河東(今屬山西)聞喜人,文學家、訓詁學家。西晉末年,他見戰亂將起,避居江南,曾在杭州居住。

干寶(?―351),河南新蔡人,東晉文學家、史學家。東晉初年曾居住今浙江省海鹽縣和海寧縣,死后葬于海寧。

他倆對浙江文化應有所了解,所言應有依據。

郭璞和干寶都認定盤瓠居住在會稽山,“得地三百里”,建立“狗民國”或“犬戎之國”?,幾宄绨萑?,以龍犬為圖騰?!痘茨献印嬓斡枴吩疲骸拔置裨谄浔狈饺倮?,狗國在其東?!边@“沃”當是“仸”(音yǎo)的通假字,即是“瑤”。這里有“三百里”面積,其東又有“狗國”,與郭璞所說大致相同。同時,這里記載的“得地三百里”,與《尚書·禹貢》所言“三百里夷”“三百里蠻”的記載也相符。

《山海經·海內南經》載:“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郭璞注曰:“今在新安歙縣東,今謂之三王山,浙江出其邊也?!薄渡胶=洝ず葨|經》又云:“浙江出三天子都,在蠻東。在閩西北,入海?!惫弊⒃唬骸鞍吹乩碇菊憬鲂掳?、黟縣、南蠻中,東入海,今錢塘江是也?!边@“蠻”應是指瑤族。

郭璞和干寶所記與應劭和范曄所記相銜接,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可知,盤瓠曾居會稽山,瑤族在那里發展壯大(“一千戶”),這是有古文獻依據的。

二、瑤族文獻記載瑤族曾居“會稽山七賢洞”

瑤族文獻里有眾多關于瑤族居住會稽山的記錄。例如:

(一)湖南藍山縣瑤族《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記:盤瓠與宮女結婚后,“天子、將相、公侯商議,送入青縣會稽山七賢洞”[3]2。

(二)廣西義寧(今臨桂縣)上北區盤瑤鄧城滿家中收藏的《傳歌》,是當地瑤族在娶親和舉行“還盤王愿”時所唱的民歌。其中唱:“且說盤王先出世,平王圣女結鸞交,共姐娘生十二表,會稽山上出根苗?!薄胺饴毐P王為保守,才立金鑾會稽山?!盵4]

(三)黃鈺輯注《評皇券牒集篇》一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以下所引此書,只注頁碼),收有如下諸篇:

1.廣西龍勝縣瑤族所收藏的《評皇券牒》一文,記盤護與宮女交拜成親后,“夫妻遷于會稽山內,評皇許令男女眾人即起房屋安住,永居深山藏身過世”。(181頁)

2.湖南藍山縣荊竹鄉瑤族趙貴寶家譜記:“始祖大公趙朝三,自后開辟年間,原住武昌,下湖南海岸,出會稽山白云之地安居?!保?57頁)

3.廣西灌陽縣陡水村瑤族收藏的《過山榜》記:“(盤護)要女嫁之為妻,放內宮排宴成親。次日,敕令備鼓樂,集到五百客人,迎引會稽山,安處七星(賢)洞,左仙人洞,右千家峒?!盵5]183

據筆者對黃鈺《評皇券牒集編》一書的粗略統計,全書言及盤瓠夫妻生活在“會稽山”的,共有61篇,占全書107篇的57.0%(詳見如下頁碼:6、23、29、35、41、64、66、70、87、96、100、111、127、131、136、145、149、153、155、160、170、172、176、177、181、189、204、235、246、251、256、266、275、289、324、326、332、336、341、344、347、348、354、358、366、374、375、385、391、393、398、402、405、409、416、418、423、441、449、510、539、548頁)。

這些文獻來自廣西龍勝、融水、宜州、田林、百色、賀州等6個縣市;湖南江華、道縣、藍山、寧遠、新寧、宜章、樂昌、江永等8個縣;廣東連州、連山、豐順、潮安4縣,共3省18個縣。

瑤畬同源,畬族文獻也有類似的記錄。畬族最古老文獻《敕賜開山公據》也記:“給會稽山七賢洞《撫瑤券牒》,付子孫七祖,隨代傳流?!盵6]24又說盤瓠墓位于“左至會稽山,右至七賢洞”[6]258。

又記,盤瓠與宮女結婚后,“文武官員即送入會稽山七賢洞”,“一十八載,以(與)宮女親生三男一女,盡皆美貌,端正長大,生死同葬在會稽山七賢洞?!盵6]252又記,“盤瓠子孫都記三姓(盤、藍、雷)是畬民,居會稽山七賢洞”[6]258。

瑤畬所記內容大致相同。在這里,民族文獻所記與歷史文獻所記基本吻合,得到互證。那么大的范圍,那么多人同記,這種現象如說是某人“作假偽造”,也難令人信服??芍?,“瑤族曾居會稽山七賢洞”,應是信史。

三、齊賢概況

瑤族文獻所稱的“七賢”,應是“齊賢”諧音字。紹興齊賢,相傳東晉時期王羲之等人舉行蘭亭盛會(353),邀請名賢文友,齊聚于此,飲酒吟詩,“齊賢”由此得名。

南宋嘉泰元年(1201),官府在此建置“齊賢里”,屬山陰縣安昌鄉。元朝時境內設齊賢、陶里、黨山、嘉會、禹會、潞富、玉帶等7鄉。民國年間,鄉鎮建置區劃多變,時合時分。民國二十一年(1932),建置齊賢鎮。新中國成立后,名稱建置有變化,曾廢鎮。1992年恢復齊賢鎮,2015年底全鎮常住人口11萬人,其中本地人約7.4萬。

齊賢鎮所管轄的村屯中,有一個“齊賢村”,距鎮政府約3公里。這村由原山頭、李徐浦、五眼閘等幾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1264戶,總人口3405人,村域面積2.4平方公里。

可見,齊賢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的村鎮。請注意,瑤族是在東晉安帝義熙八年(412)農歷十月十六日離開齊賢,開始“漂洋過?!眮淼綇V東的,即是說瑤族是在“齊賢”得名之后60年才離開故園,瑤族完全有能力把這個地名帶到今各地瑤鄉。

四、會稽齊賢有遠古人類居住遺址

紹興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境內土壤類型多,分布復雜,性態特征各異,土質良好,適宜農業開發利用。因此,在遠古時代,這里就有人類居住。

(一)鳳凰墩古文化遺址。遺址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馬鞍鎮寺橋村馬鞍山西北坡鳳凰墩,距齊賢鎮政府約8公里。遺址的年代相當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約4000年,面積約6000平方米。

《紹興市志》記載,198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紹興文物管理部門聯合對此遺址進行發掘,得出土器物120余件。石器有鏃、刀、鑿、耜冠、鉞、礪石等。玉器有管、珠、錐形飾、鐲等。陶片有夾砂紅陶、泥質灰陶和泥質黑皮陶,紋飾采用鏤孔和附加堆紋手法,其余為素面,并發現紅底黑彩的彩陶壺殘片3片。陶器有鼎、豆、罐、盆、盤、壺、甕、器蓋等,以橫斷面呈“丫”形足的鼎、形式多樣的豆和大圈足盆組成器物群。

(二)仙人山古文化遺址。位于馬鞍鎮寺橋村仙人山西南坡,它與“鳳凰墩古文化遺址”相距僅500米,隔一條河而居,完全可視為“隔河而居的兩個村子”,面積約8000平方米。198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紹興文物管理部門聯合對之發掘。出土陶器有鰭形足鼎、泥質灰陶圈足盆、夾砂紅陶魚、黑皮陶鏤孔竹節把豆;石器有刀、鑿、柳葉形鏃等。測定的年代距今約5000多年至距今約3500年之間。[7]2148

從年代上看,這兩處遺址與瑤族在會稽齊賢附近居住的時間正好相符,都在距今4000年左右。從遺址面積上看,這兩處遺址面積分別是6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共14000平方米,說明不是少數人居住,而是有眾多人類聚族而居?,幾逦墨I記載,瑤族有一千戶來到七賢洞。如此推算,平均每戶有14平方米的居住面積。每戶平均以3.75人計,平均每人占地近3.73平方米。這樣看,符合遠古人類艱苦生活。

從出土的器物上看,這兩處遺址所出土的用器大多數是生活必需品,沒有或少有奢侈品。而距此地約50公里的“良渚文化”遺址(距今5300-4000年)卻有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玉璜、玉環、玉珠等?!傲间疚幕弊畲筇厣怯衿?。在“仙人山古文化遺址”中,沒有發現一件玉器,在“鳳凰墩古文化遺址”中僅有少量的玉管、玉珠、玉錐、玉鐲等。[7]

這說明:其一,這兩處遺址盡管年代與良渚文化存在的時間相近,但它們不屬于“良渚文化”類型,是另一種文化類型;其二,盤瓠部族千里漂泊而來,饑寒交迫,根本就沒有能力購買、使用這些玉器奢侈品,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擁有少量的玉器。這是瑤族文化遺址的直接反映。

廣西灌陽縣陡水村瑤族收藏的《過山榜》記:“(盤護)要女嫁之為妻,放內宮排宴成親。次日,敕令備鼓樂,集到五百客人,迎引會稽山,安處七星(賢)洞,左仙人洞,右千家峒?!盵5]183

這短短的60個字,就記錄“會稽山、七星(賢)洞、仙人洞、千家峒”4個地名,說明它們很接近,否則,不會這樣緊密排列。這里民族文獻所說的“仙人洞”,就是考古學所說的“仙人山古文化遺址”,民族文獻所記與考古材料在此相吻合。

盡管這兩處文化遺址現在還不能找到瑤族的直接證據,但是,從地理位置、歷史年代、遺址面積、所用器物和瑤族文獻所記等方面看,我們有理由推說這兩處遺址就是瑤民居住地。

五、地名相符

地名是一個地域文化的載體,一種特定的文化象征,一種牽動鄉土情懷的稱謂?,幾鍖实氐膽涯?,首先是地名的記憶。同樣,地名也是當地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一個族群走后,繼之而來的新族群往往繼承地名稱謂而無需改動它,使之代代相傳,成為當地歷史標記。

畬族有“盤瓠茅山學法”的傳說。潮安畬族文獻《山犁護王圖》記:“龍犬又奏,我不要京城,我要深山空谷居住。帝準奏,差軍護出城,后學法茅山,不意被山羊觸死城樹下?!?/p>

畬族文獻《高皇歌》說:“當初天下精怪多,茅山學法轉來做。救得王民個個好,行兵動法斬邪魔?!?/p>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禹周行天下,還歸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p>

《越絕書》外傳記地傳:“禹始也,憂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會稽?!?/p>

瑤畬文獻所記“茅山”與歷史文獻所記“茅山”相符,都是指會稽山。

在黃鈺《評皇券牒集編》一書里,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記錄:盤瓠與三公主結婚后,評皇將這對夫妻送到“七賢洞青山竹林白云山”居住,或“會稽山七寶洞青山竹林白云山腳、鳳凰山腳安居”(第251、331、336、341、348、353、401、405、423、437、439、449、451、457、463頁),共15處。這些文獻來自廣西的金秀、富川、賀州和湖南的藍山、江華等縣??梢?,這樣的傳說有較大的普遍性和傳播面。

今齊賢鎮有“青云村”,距鎮政府約3公里,原有數百人家,近年來因修高速公路貫穿該村,大部分人被遷移,僅有少數人居住。我們認為,這“青山竹林白云山”就是指今青云村。

今齊賢鎮有“鳳凰山”,距齊賢鎮政府約4公里,孫偉良先生寫的《齊賢地名叢談》一文說:“因此山極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稱鳳凰山?!盵8]

《盤王大歌》說盤瓠與公主結婚后,“太寧(盤瓠又叫盤太寧)花英(姓蕭,名花英)退出殿,官差百萬護隨行。來到白云八仙峒,安居落處是瑤人?!?/p>

這“白云八仙峒”,就是上文所說“青山竹林白云山”和“仙人洞”的簡稱,盤瓠部族就在此處安居。

“湖”疑為“瑤漁湖”。在齊賢大地的地名中,最具特色的莫過于湖了。齊賢鎮的文化人士孫偉良先生寫道:

當你從紹興市區坐118路往齊賢方向前進時,途中有個站叫“湖路口”。售票員報站名時有兩種叫法,有的叫“昂桑湖路口”的,也有的叫“央茶湖路口”的。這也難怪,由于一般的詞典里查不到“”,人們讀字只好讀半邊,謂之“央茶”,無可厚非。但是,我們齊賢本地人則讀為“昂?!?。

為避開很多人不認識“”的尷尬,以“鏡湖”取代“湖”。其實“”兩字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嘉泰《會稽志》卷十八中已有記載:“湖,鏡湖之別派,字書有,或云 本狳字,傳之訛也?!贝蟾乓驗槭钦憬?、特別是紹興一帶的方言土俗字,所以字(詞)典失收。不過,杭州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的《簡明古今漢語詞典》,收“”條目,釋為“湖名、地名。在浙江省紹興縣”,并注明讀作“ang sang”,即音“昂?!?。至于緣何讀作“昂?!?,來源和具體內容是指什么,我們也搞不清楚。杭州大學的陳橋驛教授在其《論浙江省的方言地名》中說:“加強方言地名的研究,實在是解開浙江地名淵源的一把鑰匙?!盵8]

我們試用這把“鑰匙”,解開這個謎團。一個地名的形成,往往有歷史內涵?!昂笔驱R賢大地的母親,湖邊是一片片農田,當地人祖祖輩輩在此打魚種糧,是當地人重要的衣食之源。如果瑤族在此生活一段時期,就應留下記憶?,幾鍌髡f“千家峒有一個大塘面,共住七村。李姓人住村頭,盤姓人住村中央,黃姓人住大塘面……”,是否指此湖?

后讀畬族雷鋐(福建寧化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撰寫的《廣東盤瓠氏銘志》一文,發現其中記盤瓠打獵遇難后,有這樣的記述:“盤瓠骸骨送葬潮州鳳凰山七賢洞石孔中西南隅……地名與南京一脈相連,至沉香浦水為界,東至船艄,南至南田洞,西至會稽山埇源,北至埇宭密,三洞(瑤史公注曰:上峒、中峒、下峒)原是玄班師(全盤是)七賢洞界址?!?/p>

這里有“會稽山”“七賢洞”, 那么“東至船艄,南至南田洞”就不應離會稽山太遠。這“船艄”是什么?我們懷疑是地名。盤瑤語和藍靛瑤語,將“湖”讀為“lang”,將“船”讀為“zang”,讀音與“昂?!弊x聲相近。這湖正好位于今齊賢鎮的東部,與雷鋐文章所言“東至船艄”相符?;诖?,我們認為“湖”其意是“瑤船捕魚之湖”。

新近出版的《齊賢鎮志》,在第二十五章在“湖避塘”一目下,寫道:“湖……湖廣六千余畝,環四十余里,傍地二十余村,有九河與之相通。史載‘湖西尤子午(舞)之沖,舟楫往來,遇風輒遭覆溺……”這“尤子”就是“瑤子”的諧音詞,說明瑤族先民在此行舟捕魚。

《越絕書》越絕卷第二,記:“猶湖,周三百二十頃,去縣十七里?!边@“猶湖”就是“瑤湖”的諧音字,也就是湖,它距紹興(山陰縣)故城很近?,F按“去縣十七里”計算,秦漢時期1里相當今415.8米。即,415.8米×17=7000米,即7公里。這距離與現在實際距離也相符合。

可知,這“湖”就是越族人所稱的“猶湖”,即是“瑤湖”,也就是瑤族所傳說“千家峒有一個大塘面”。

六、民間傳說相似

隨著瑤族遷入寧紹平原,“盤瓠佳配公主”的故事也從江蘇徐州、中原河南地區傳入寧紹平原。

羊山是齊賢鎮著名的景點,因其形狀如羊,故稱“羊山”。到齊賢鎮來旅行觀光的人,幾乎都要到此地一游。筆者在此地考察時,曾多次登臨。此山并不高,約有十多層樓的高度,但在坦蕩無垠的寧紹平原,它已屬巍峨聳立,平地峰起?!把蛏健钡牡妹幸粋€美麗的傳言,《齊賢鎮志》有《公主嫁神羊》記:

遠古時,西海岸窮桑之地,有一老嫗,年輕時從未生育。一個夏天的傍晚,老嫗躺在自家門口乘涼,朦朧中忽見一道電光,如長虹一般穿過月亮,朝她落下,即時心有所感,便懷了孕。

過了整整二十四個月,老嫗才生出一個模樣似羊,肉嘟嘟的怪物來。老嫗氣極,便去將怪物扔掉。不料那怪物竟能說話,它求老嫗不要把它扔掉,并說以后它一定會報答養育之恩。

幾個月以后,那怪物長出一身潔白光亮的毛,成了一只人見人愛的小羊羔。后來,這件稀奇事被國王顓頊得知,便讓老嫗帶著小羊羔入宮。國王顓頊見了這只小羊羔好生喜歡,便親昵地和它說話,這小羊羔竟能對答如流;顓頊又叫小羊羔識字,這小羊羔竟是個個字都認得。文武百官都說這是一只神羊??!于是,顓頊就把小羊羔作為宮中的寵物留了下來,那老嫗也被供養在宮里。

國王的女兒對這羊羔更是愛不釋手,天天摟抱著玩耍。后來小羊羔慢慢地長大起來,它就讓公主騎在身上到外面去游玩,使公主感到很快樂。這時候,國王顓頊突然得了絕癥,生命垂危,天下的名醫都束手無策。于是,顓頊命人貼出黃榜,誰能治好他的病,就把美麗的公主嫁給誰。

神羊到山上找了些草藥讓顓頊煎了喝,顓頊的病便痊愈了。神羊說:“陛下,就把美麗的公主嫁給我吧!”可顓頊說:“公主怎么能嫁給一只羊???”公主對顓頊說:“父王,您是一國之君,說話不可失信,否則怎么讓全國的老百姓臣服您呢?”公主說完,便騎著神羊離宮而去。

神羊帶著公主來到東海邊的一片荒野之地,在一個山洞里住了下來。神羊在山上植桑栽桑栽菽,公主在洞里養蠶織綢,過上了安康的生活。公主還生了一大群女兒。

幾年以后,國王顓頊帶著數千兵馬輾轉到山下,只見公主和神羊跑進了山洞,關了山門,顓頊無法進去,就讓數千兵馬在山的四周圍困了七七四十九天,依然不見公主出山。顓頊急了,就命令士卒們將山掘開。結果這山只有表面一層黃泥,里面全是巖石,數千士卒把山上的黃泥全部刨光,露出兩峰巨巖,遠遠望去,一峰形若神羊,一峰形似公主。于是,后人把這座山叫做羊山。[9]698-699

這則故事,其大意是:神羊有功于顓頊,治愈了身患絕癥的顓頊。但顓頊反悔,不愿踐諾。公主沖破重重阻力,自愿嫁給神羊。他們離開王宮,避世來到山洞里生活,男耕女織,繁衍子孫。這故事與瑤族版“盤瓠故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瑤族版里故事的主人公是“狗”,在紹興版《神羊故事》則是“羊”?,幾灏胬铩氨P瓠故事”發生在高辛帝時代,在紹興版《神羊故事》則記此事發生在顓頊時代。另外,此故事記,此事發生在“西海岸窮桑之地”。窮桑,今山東曲阜,位于渤海之西。這與我們所說“瑤族起源于山東,其后遷徙到會稽山”,也是暗合的,即此事是由從山東遷來的瑤族干出來的。這些使我們更加相信,瑤族傳頌的“盤瓠故事”,絕非瑤山里的孤獨的文化現象。我們認為“盤瓠故事”源于會稽山,其后隨瑤族“漂洋過?!?,傳到兩廣和湖南等地。

七、會稽山七賢洞是瑤族文化的發祥地

瑤族文化的起源地是山東泰山。其遷徙的路線是:泰安→商丘→信陽→武昌→南京→揚州→紹興會稽山七賢洞。這過程地圖上的直線距離約1800公里,實際行程在2000公里以上。

這7個居住地,瑤族都或長或短居住過,都可稱為“故鄉”。但是,瑤族真正的發祥地應是浙江的會稽山。在我們看來,一個民族的發祥地應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其一,居住時間較長,民族文化積累豐厚。

其二,是民族的經濟、文化、人口和民族力量發展壯大的地方。

其三,重要的祖先安葬地,是人們祭祀和懷念祖先的地方。

瑤族文獻《盤王圖歌》說:“當初盤古置天地,高王平地置齊園。置立山源對水口,水口開田無萬塘,置立陰陽圣事伏久,五谷豐登十萬倉……信(舜)王出世置金鑾殿,圣王座□正當年。置立官人置州府,一管錢糧二管鄉?!盵10]12

這“齊園”就是“齊賢”的諧音字。歌詞大意是說,瑤族遷入浙江會稽山齊賢洞,在那里開田造地,五谷豐登,糧堆滿倉,日子過得平安富裕。在齊賢洞的“狗民國”里,盤瓠還設置官府機構,管錢管糧。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看,齊賢都堪稱“瑤族文化的發祥地”。

瑤族起源于山東泰安地區,但是作為一個民族在那里的活動情況我們現在仍知之不多。盤瓠先在信陽為官,戰敗后逃難到武漢龍頭山,其后又在南京、揚州等地漂泊遷徙。在盤瓠晚年時,瑤族遷居會稽山七賢洞,才結束漂泊生活。盤瓠死后就安葬在會稽山。此后,瑤族在此生活很長,直到漢武帝時瑤族才大部分被強遷江淮。這里是瑤族最長久、最穩定的居住地?,幾宓霓r業生產、經濟文化和人口在此地得到較快的發展,是瑤族力量發展壯大的基地。

我們倡言“瑤族起源于山東泰安”,從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數百份瑤族文獻看,記錄祖先來自山東的并不多,也不具體明確。但是,記錄祖先來于會稽山的,則多之又多,不勝枚舉。這種現象應引起我們注意。

斯大林1913年在《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一文中提出:“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p>

斯大林這個民族定義,長期為中國學者所接受,并成為中國民族識別的標準?,F將這幾個標準(條件),驗之遠古時代的瑤族,完全適合。

應劭和范曄說,在“南山”瑤族形成了自己的語言——“語言侏離”。這種語言,不同于漢語,也不同苗語,是一種獨立的語支即瑤語支。盤瓠及其子孫,長期生活在會稽山,過著農耕與漁獵并舉的經濟生活,“好入山壑,不樂平曠”。他們具有“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歷史上瑤族是一個“耕山”的民族,這種習俗在應劭和范曄看來,早在盤瓠時代就已形成了。

應劭和范曄說:“槃瓠得女……女解去衣裳,為仆鑒之結,著獨力之衣?!?/p>

其中,“為仆鑒之結,著獨力之衣”,十分難解,成為千古之謎。唐代李賢注:“仆鑒、獨力,皆未詳?!蔽覀冋J為,“仆鑒”即“仆豎”之誤,是地位卑賤之人?!蹲髠鳌ふ压吣辍酚浫擞惺龋骸半`臣僚,隸臣仆,仆臣臺?!逼褪瞧腿酥?豎,小人或卑賤之人?!妒酚洝で厥蓟始o》:“寒者利豎褐?!碧拼抉R貞《索隱》注謂:“褐衣豎裁為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薄盾髯印ご舐云罚骸耙聞t豎褐不完?!薄蹲ⅰ罚骸百棕Q之褐,亦短褐也?!?/p>

“獨力”,當為“徒隸”的諧音字,指奴隸或服勞役的犯人?!豆茏印ぽp重乙》:“今發徒隸而作之,則逃亡而不守?!薄逗鬂h書·隗囂傳》:“民坐挾銅炭,沒入鐘官,徒隸殷積,數十萬人?!彼抉R遷《報任少卿書》:“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正惕息?!?/p>

全句意為:“槃瓠與高辛氏之女結婚后,該女解脫除去中原地區華夏族(漢族)的服飾,扎起卑賤下人的結發,穿著像奴隸犯人一樣的服裝?!奔囱灾?,高辛女將自己原來的著裝、發式等作了更改,換著瑤裝,表明自己身份之改變,即諺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之謂也。在“南山”,盤瓠夫妻生活“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盤)瓠死后,因自相夫妻??椏兡酒?,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這“十二姓瑤”,實行族內婚,“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斕”,是瑤族“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質”的表現。這種婚俗服飾與漢族和其他民族文化差別很大,這就是瑤族文化獨特性的一種表現。

所有這一切,向人們昭示:在帝嚳高辛氏與堯舜之際,在“南山”(會稽山),瑤族形成了。學術界長期流行的“瑤族形成于南朝時期的‘莫徭”,腰斬了瑤族的發展史,把瑤族的歷史文化大大縮短了。

參考文獻:

[1] 莫金山.瑤族起源于山東泰安的探討[G]//瑤學研究:第11輯.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8.

[2] 何光岳.南蠻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

[3]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瑤族《過山榜》選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 黃鈺.盤王書初探[J].廣西民族研究,1987(3).

[5] 宮哲兵.千家峒運動與瑤族發祥地[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

[6]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畬族社會歷史調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7] 紹興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紹興市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8] 孫偉良.齊賢地名叢談[J].越地春秋,2012(3).

[9] 齊賢鎮志編纂委員會編.齊賢鎮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5.

[10]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湖南瑤族社會歷史調查[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俸代瑜〕

猜你喜歡
瑤族
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與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理性思考
傳承
云南瑤族銀飾探析與開發利用
關于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與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分析
你好,瑤族長鼓
瑤族傳統舞蹈的審美價值與保護傳承
瑤族民歌進校園初探
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與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探討
海上“牧民”記
貴州瑤族文獻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