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白銀市景泰縣鄉村治理情況的調研

2019-11-26 10:15盧蘭春肖生祿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鄉村治理調研對策

盧蘭春 肖生祿

【摘 要】 本文通過調研的形式,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采取會議座談、走訪調查、發放問卷等方式先后實地走訪了5個鄉鎮9個行政村,通過調研總結了景泰縣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經驗與做法,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構的對策建議:探索完善村級黨員干部教育機制;積極培育支柱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探索增強鄉村治理更加有效的政策機制;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增添農村新活力;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配套資金。

【關鍵詞】 景泰縣;鄉村治理;調研;對策

一、鄉村治理過程中的經驗與做法

1、注重鞏固村級組織基礎

在調研時,我們了解到,景泰縣注重對軟弱渙散的村級黨組織進行整頓,并建立縣直機關事業單位、鄉鎮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擔任黨組織書記制度。建立起村干部“積分制”考核、量化指標考核等制度,樹立“能者上、勤者彰、庸者下”的用人導向。同時,采取“村村聯建、村企聯建、產業聯建”,“專業合作社+支部”,“協會+支部”等聯創共建模式,建立跨區域的聯村黨委、總支,連片開發打造產業發展服務綜合體。推廣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三鏈”模式,推動黨建工作和富民產業深度融合。上述一系列舉措,使村級組織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寺灘鄉劉莊村,因為重視村級組織建設,村上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喜泉鎮中心村,也是在村級組織的帶動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旱變水”工程得到很好實施,土地集中流轉成效顯著,集體經濟合作社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組織的力量也得到充分發揮,真正形成了一種“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2、注重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發展方面,景泰縣注重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大力推進“三變”改革,提高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在提升產業化的過程中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與“三變”改革相結合,突出戈壁農業特色,努力探索產業發展之路,創新產業發展形式,從而呈現很多特色與亮點。例如景泰縣在種植業方面,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穩步壯大中藥材、特色林果、瓜菜、馬鈴薯、飼草等特色種植業。在養殖業方面,突出戈壁綠色品牌,創新思路,在鹽堿地養魚蝦,在稻田地里養螃蟹,在一些鄉鎮養殖奶駱駝,推進養殖業設施化、規?;?、標準化、產業化和清潔化。同時遵循產業集約化發展方向,不斷探索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形成“龍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使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得到充分發揮。

3、注重改善民族關系

夯實鄉村治理的民族基礎是白銀市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的一個亮點,這在景泰縣表現得比較突出。調研時我們了解到,紅水鎮昌林村是一個漢族村,但特別注重與毗鄰的少數民族靖安村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如支部互學,黨建互創,黨課共上,活動共辦,發展共抓;情感互近,道路互聯;生產互幫,生活互助;文化互動,民俗互融。打破了世俗偏見,實現回漢通婚,真正體現了民族融合,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

4、注重營造文化氛圍

鄉村社會具有良好的重文尊教傳統。調研中我們看到,不論是寺灘鄉付莊村,還是紅水鎮蓮花村,文化陣地建設充滿了濃濃的傳統氣息。鄉賢們的作用也得到充分發揮,好媳婦、好婆婆、五星級文明戶的事跡得到充分彰顯,道德講堂、農民講習所正在成為村民們的精神殿堂。有關方面通過組織“推動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重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各個鄉村通過開展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為主題的宣講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

5、注重整治生存環境

生存環境整治是鄉村治理的基礎性工程。景泰縣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努力實現整治的“四個延伸”,即由鄉村道路向村組巷道延伸、由村里村外向田間地頭延伸、由房前屋后向室內室外延伸、由衛生習慣向文明意識延伸;在建立長效機制上,采取“以獎代補”形式,從整合涉農資金支持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安排資金開展貧困村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并做到貧困村“垃圾清運車”和貧困戶“垃圾桶”全覆蓋;在推進方式上,借助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建設,以及精品村、示范村、達標村、整潔村建設,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利益投入機制,使鄉村生存環境得到革命性變革。

6、注重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近年來,景泰縣全力推進“平安景泰”創建,不斷加強法治、德治、自治為重點的“三治”社會治理水平。大力推進以“五張防空網”為基礎的防控網絡建設。組織開展防范打擊盜竊犯罪、電信詐騙、非法集資類涉眾型經濟犯罪等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涉爆涉槍、盜搶騙、制販毒品、校園暴力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物流、電子商務、寄遞、餐飲外賣等新型流通領域、商業領域、服務共享領域的公共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建立完善節慶、旅游、演出等群眾聚集活動風險評估,檢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二、鄉村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形式化的工作讓鄉村治理的主體有些不堪重負

不論是通過座談方式還是實地調研,都反映出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由于扶貧攻堅任務重,壓力大,會議精神多,各級檢查也多,使得村上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應付檢查的會議記錄本就有一二十本,有的記錄還是假的,編的。這不僅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消耗大量時間和工作精力,讓村干部和扶貧干部倍感壓力,面臨兩難選擇,影響了他們對扶貧工作的態度,工作積極性也大大降低。

2、信仰缺失使鄉村治理主體缺乏影響力

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當前,在一些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中,信仰意識缺失,掛著黨員的牌子,沒有黨員的樣子,不信馬列不信共產主義,去信迷信、信神,有的黨員干部還參與賭博、放高利貸等非法活動,嚴重損害了共產黨員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3、產業基礎比較薄弱讓鄉村治理缺乏有效的經濟支撐

景泰縣蔬菜、林果、中藥材、羊等四大主導產業種養殖面積和養殖數量已初具規模,但產業鏈條短,帶動能力不強等問題依舊突出。如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老百姓的參與度不高;種植業的風險防控沒有預測到位,導致種植業成熟后不達標或價格太低賣不出去等問題。比如甘草,由于去年雨水過多,導致甘草種植后質量不達標而出現沒人收購的問題,老百姓的積極性大打折扣;產業效益總體不理想,與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心理預期存在很大差異,從而不愿意從事農業生產,也在弱化著農業產業;再者,專業合作社雖然有2500多家,但多而不專,有的還是家族式合作社,帶動作用不明顯。集體經濟收入存在空白,不可持續,不能健康良續發展。

4、社保政策的不完善使鄉村治理中矛盾糾紛難以化解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些享受低保政策的人,具備勞動能力,完全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生活現狀,但他們采取消極的人生態度,依賴于吃低保,得過且過混日子,“等靠要”思想嚴重。還有極少數人認為低保金是國家的,“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心態也由過去的“以吃救濟為恥變為如今的以吃低保為榮”。類似的問題還諸如在有關項目資金的使用上,并沒有從根本上發揮作用,反倒造成新的社會不公及新的社會矛盾產生。

5、鄉村的“空心化”“空殼化”使鄉村治理缺乏有力的群眾基礎

作為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空心化”、“空殼化”現象在景泰一些鄉村表現也比較突出。通過座談與實地走訪我們了解到,農村很多孩子都進城上學,家長也進城陪讀;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基本都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呈現低能化趨勢。比如五佛鄉西源村,人口大概3059人,但常住人口不足800人,土地流轉之后沒有勞動對象。村上種植的高原夏菜,如豇豆成熟之后效益挺好,卻沒有勞動力去采摘。有些村上召開黨支部會議,都要去縣上進行。有些村精準扶貧進行危房改造,但是人不在,沒人蓋,等等。這就給村級人才的補給和更新帶來很多困難,使鄉村治理缺乏有力的群眾基礎。

6、法治建設相對滯后影響著鄉村治理的法治化進程

一些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對法律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對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一知半解。農村群眾法律知識缺乏,法治意識淡薄,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做違法犯罪的事情,法律就和自己沒有關系。而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要么自認倒霉, 要么到處上訪,要么以暴制暴,很少有人通過法律途徑來捍衛自身合法利益。同時,在調研時我們了解到,由于歷史原因,景泰縣地處甘、青、寧三省交界地帶,人員結構比較復雜,部分村中出現家族涉黑問題,或影響村上選舉,或者壟斷市場,獲取非法利益,或影響農村改革深入推進,等等。對于司法人員來講,法治建設主要體現在普法難、用法難和執法難三難上。

7、配套資金不到位,影響鄉村治理的深入推進

調研時我們了解到,近年來黨和政府在鄉村治理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其中一些鄉村在前期的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入的資金達千萬。但在后期的運營和維護過程中,卻沒有配套的資金來支撐。比如草窩灘鎮西和村,水、電、路、渠、文化廣場的初期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后期維護卻沒有配套資金,不能及時維修;村上全域無垃圾處理的設備都有,但是垃圾車運營起來卻沒錢加油;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也是如此,配套資金跟不上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發展上沒有注重內生動力的培育,重心沒放在發展上。

三、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構的對策建議

1、探索完善村級黨員干部教育機制

探索和完善村級黨員干部教育機制非常重要,建議有關方面一方面加強對村級干部的管理,堅決杜絕封建迷信思想,杜絕賭博、高利貸等非法活動,另一方面,注重對村級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建立有關的培訓考核制度,引導村干部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特別是有關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法規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與思想意識,使他們在能力和水平上能夠真正承擔起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使命,成為群眾的“領頭羊”。

2、積極培育支柱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不管是“6+5”產業,還是“三變”改革,都應該選擇成熟度較高的行業和龍頭企業,通過開拓思路、借鑒先進經驗,來打造特色優質產業,形成規模效應,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通過扶持壯大、新建培育、引進嫁接、招商合作等多種形式,落實財政補助、稅收優惠、土地供應、金融保險支持等政策,培育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家庭林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組織,增強合作社帶動能力。積極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采取“支部+龍頭企業+其他”等形式,以薄弱村、空殼村為重點,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新模式。同時,提高種養殖業的風險防控能力,及早預防。

3、探索增強鄉村治理更加有效的政策機制

針對鄉村的具體情況,制定出臺符合鄉村實際的政策機制,比如針對低保,通過我們的走訪調查,可以針對那些老弱病殘,確實失去勞動能力的人群,而對于那些有勞動能力但沒有脫貧的人群,可以通過勞動、入股分紅等方式改變其貧困現狀,進而從根本上改變“等靠要”的思想觀念,消除矛盾產生的制度土壤。針對項目的支持資金,采取激勵機制,讓資金真正發揮作用。

4、探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增添農村新活力

為防止農村“空心化”、“空殼化”現象,一方面要幫助農村恢復活力,如注重將國家惠農政策傾向于返鄉年輕人的創業扶持上,降低返鄉創業門檻。另一方面也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引進和造就各種專業人才。同時大力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積極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

5、探索營造農村良好法治環境的有效途徑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修改村民自治章程。對于基層干部,要加強對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將法律知識學懂弄通?;鶎铀痉ㄈ藛T,利用節慶活動、“黨員固定活動日”、道德講堂、法治講座等形式,通過案例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使群眾懂法、守法、用法。依法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勢力,堅決打擊家族涉黑問題,切切實實為群眾利益著想。完善村干部選人用人機制,杜絕通過涉黑來當選村干部現象。

6、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配套資金

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資金到位,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建議有關部門將前期投入和后期維護的資金都做個預算,盡可能到位,這樣才能良性發展。比如,健身器材,后期維護資金到位,才能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易地搬遷資金到位,貧困戶才能及早脫貧。垃圾清運車后期管護得當,全域無垃圾治理成效才顯著。

【參考文獻】

[1] 雷欣鈺.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n].青海日報,2019-02-11.

【作者簡介】

盧蘭春(1984.04—)女,漢族,碩士研究生,中共白銀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

肖生祿(1966.09—)男,漢族,大學本科,教授,任職于中共白銀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鄉村治理調研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南方周末讀者調研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近半月以來機構調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來機構調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國內關于鄉村治理理論研究綜述
調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