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隱公時期的會盟探析

2019-11-26 13:40趙悅婷朱圣波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9年11期
關鍵詞:春秋

趙悅婷 朱圣波

內容摘要:春秋之際,周朝衰微,禮崩樂壞,社會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會盟”成為了這一時期穩定社會秩序不可或缺的因素,但隱公時期,諸侯間的會盟與戰爭卻呈現出正比的狀態,換言之,該時期的會盟非但沒有促進社會穩定,反而加速了社會的動蕩。故本文以隱公時期作為研究對象,探析這一時期諸侯會盟的特點。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隱公時期會盟出現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該時期諸侯會盟的特點;第三部分主要探討這一時期諸侯會盟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關鍵詞:春秋 隱公時期 會盟

說到“會盟”,即盟誓,是指上古時期人們以訂立約定的形式來約束所有參與者“約定將來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并且為了確保這個約定的實現,會盟的雙方都要“邀喚神靈的名字,祈求神靈的懲罰?!卑l生糾紛的雙方,可通過商議,共同遵守盟約來維持穩定的社會關系。

春秋時期,周王衰微,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統治,諸侯國紛紛涌起,會盟在這個時期極為興盛, 據統計,“盟”字在《左傳》中共出現了640次,其中所記載的盟誓活動有200余次??梢哉f,在春秋的早期,也就是隱公時期,諸侯之間或者諸侯內部甚至單獨的個體與個體之間,凡事均可以通過會盟,定立盟約來解決。但在整個春秋時期,會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逐漸演變發展的,各個階段的會盟呈現出不同的特征,隱公時期的會盟最具特殊性,因為該時期的會盟最為簡單,會盟的目的也很明確,即都是為了結交盟友,壯大自身實力,以雙方目前的利益為基礎,除此之外,不附加任何其他的條件,諸如通過會盟而成為霸主,或者統領其他諸侯國等等之類的目的是沒有的。

因此,隱公時期,諸侯間的會盟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一是諸侯雙方會盟的目的是結為盟友;二是會盟跨越了諸侯間經濟、文化、禮俗之間的界限,而是只關乎地理位置,往往選擇距離較近的國家進行結盟,這也不是沒有依據,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俗語:“遠親不如近鄰”,諸侯之間就近選擇盟友,這對于共同抵御外辱,以及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三是會盟地點必須選定在參謀國某一方的領地之內,一般來說,哪一國作為會盟的主辦方,地點也就定在哪一方。

其次,關于春秋時期會盟的社會功能,“史學界幾乎擁有一致的認識,及盟誓具有維持社會秩序,調節社會各種關系的實用功能?!比欢?,梳理隱公時期諸侯之間的會盟,就會發現這一時期的會盟并沒有維持社會穩定,反而是加速了社會的動蕩,成了社會陷入危機的催化劑。但是,會盟并非沒有自身的優點,它對于促進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之,隱公時期的會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了解隱公時期的會盟特點及其社會影響,對于深刻認識春秋初期的歷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會盟的社會背景

會盟,也即盟誓,《禮記曲禮》中有:“約信曰誓,蒞牲曰盟?!泵耸氖侵干瞎艜r期,人們以訂立約定的形式來約束所有參與者“約定將來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盟誓也是一種泛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在人類發展的特定時期,盟誓曾經被作為調節人際間的相互關系,維持社會持續的手段被使用。

在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周王室日漸衰微,禮崩樂壞,逐漸喪失了統治各諸侯國的地位,諸侯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空前密切, 以約定人們“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會盟”便由此產生了,其根源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若人類還處于蒙昧狀態,沒有欺騙和作弊的行為,那么人際交往則不需要強調誠實和信任。但隨著人類智商的開化,人與人之間便有了欺騙和懷疑。當兩人或兩種勢力需要約定做或者不做某事時,盟誓就成為避免欺騙并相互取信與于對方的手段”。 如《谷梁傳·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币虼?,也可以說會盟就是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達到對彼此的約束。

整個春秋時期,就是一個盛行會盟的時代,會盟行為不僅發生在各諸侯國之間,集團之間,甚至還波及諸侯內部的各個階層,從位列上層的周王、諸侯、卿大夫、到下層的國人甚至奴隸,都為互相守約而會盟,此外,這種凡事必盟,人人參盟的歷史現象滲透到諸侯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一系列國家重大事件中,當時頻繁的盟誓活動被記錄在《左傳》等史書中,據統計,“盟”字在《左傳》中共出現了640次,其中會盟活動就有200余次,所以,也可以說春秋的歷史是由“會盟”而展開的。

二.會盟的社會影響

隱公時期,會盟得到了充分發展,前人在概括春秋形勢特點時常說:“世道交喪,盟詛滋彰”、諸侯間的會盟對當時的社會影響十分深刻,不僅反映了隱公時期社會權利下移,禮崩樂壞的景況,同時,會盟也是調和當時社會矛盾和糾紛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考察隱公時期的會盟,似乎并沒有起到維護社會安定有序的作用,反而是加速了社會的激烈動蕩,由上文“隱公時期的會盟與戰爭表”可窺探出者一時期的諸侯會盟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加速戰爭爆發

梳理隱公時期的會盟,不難發現會盟與戰爭呈現出正比的關系,即諸侯間的會盟越多,引發的戰爭也就越多,隨之而來的社會動蕩也就更加劇烈,因為相關的參盟國,相互之間不得輕啟釁端,一國有寇患,各國在盟主領導下,或會師戍守,或幫助筑城,或共同作戰,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戰爭的次數,也擴大了戰爭的規模。呂靜在其《春秋時期盟誓研究》一書中就指出:“與其說盟誓維持了社會的安定秩序,不如說盟誓反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使得社會陷入了更大的混亂之中,由于同盟的結締,原來一國對一國的戰爭,升格為集團對集團的戰爭,戰爭的參加者增加了,戰爭的規模也擴大了,被害者和被害地區也擴展了,也許本來一次戰爭就可以結束的事態,由于各自同盟集團的建立,希望再次贏得戰爭的欲望,使得戰事頻發,永無休止的一日”。如《左傳·隱公四年》:宋國內亂,“公子慿出奔鄭。.......,宋、陳、蔡、衛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本來只是宋國和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糾紛,卻因為加入了陳、蔡、衛這樣的同盟國,使得戰爭的規模無形中就增加了。受到迫害的百姓也增加了。再如隱公元年,鄭國內亂,“鄭共叔段之子公孫猾出奔衛,衛人為之伐鄭”。然而鄭衛之間的戰爭卻因為參進了虢國,以及周王的軍隊,同樣增加了戰爭的規模,《左傳·隱公元年》:“衛人伐鄭,取癝延,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

再反觀上文“諸侯間的會盟與戰爭表”,不難發現僅僅在隱公繼位的十一年時間里,發生的戰爭次數就有十三次,會盟的次數也有十次之多,可見每年都會爆發戰爭,同時也會發生各諸侯國之間的會盟,由此觀之,由于同盟國的結締,打破了各諸侯國之間力量的平衡,從而使得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陷入混亂的狀態,由此可以認為,隱公時期的會盟并沒有維持當時社會的平衡與和諧,反而是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紛爭越多,戰爭越多。

(二)促進民族融合

一直以來,周人奉行的文化,就是要“嚴夷夏之防”。如《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蠻夷猾夏,周禍也”。因為周人認為,中原與夷狄之間,無論是禮儀習俗上還是文化上都有著本質的區別,如《荀子·正論》說“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币虼?,中原與夷狄之間一般很少有來往。

但是,隱公時期的會盟,雖然一方面如上所說,加速了戰爭的爆發,使得整個社會處于激烈的動蕩與不安之中,但一方面,會盟又具有自身的優勢,在促進民族融合,加強中原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能與戎狄和平共處,即使有“華夷之變”,但中原與夷狄的交往也開始頻繁出現,如隱公繼位的第二年,為了自身的利益,就與戎在唐地舉行會盟,《左傳·隱公二年》:“戎請盟,秋,盟于唐,復修戎好也?!碧浦舜蚱屏酥性c夷狄之間的界限,自隱公開始,諸侯與夷狄之間的會盟愈來愈多,尤其到了春秋中后期,夷狄勢力逐漸強大,以南夷為代表的楚國以勢力贏得盟主地位之后,“夷夏之防”也隨之消失,并出現了“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的局面。

由此可見,隱公時期的會盟,打破了中原與夷狄之間的界限,為后期民族統一打下了基礎,對民族融合,加強民族交流具有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會盟只是一種人們以訂立約定的形式來約束所有參與者“將來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活動,但卻在中國歷史上曾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隱公時期,可以說,隱公時期的歷史就是一部諸侯會盟史。

但整個春秋時期的會盟呈現出階段性的特點,隱公時期屬于春秋的最早期,這一時期的會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霸主時期有所不同,這一時期諸侯間的會盟目的較為單純,與對方結為盟友,共同對抗敵人是最終的目的,就算是諸侯國較多的同盟團體,他們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能夠共同對抗其他同盟團體,那種想要統治其他諸侯國,稱霸一方的私欲在隱公時期幾乎很少見,甚至可以說沒有。再者,隱公時期的會盟不僅沒有起到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反而是加速了社會的動蕩,是社會陷入混亂狀態的催化劑。

因此,隱公時期的諸侯會盟是值得探討的一個特殊階段,通過了解該時期的會盟,可以更好地認識春秋歷史。

參考文獻

[1]孔穎達疏,鄭玄注.《禮記正義》[M].丨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2]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3]徐正英,鄒皓譯注.春秋谷梁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4]張覺撰:荀子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5]谷梁赤著,范寧注,《春秋谷梁傳注疏》[M].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徐正英,鄒皓譯注.春秋公羊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7]呂靜:《春秋時期的盟誓研究---神靈崇拜下的社會秩序在再構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劉伯驥:春秋會盟政治[M].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2.

[9]晁福林:先秦民俗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春秋
從《春秋》看孔子的編輯思想
琵琶協奏曲《春秋》的演奏與創作探究
琵琶協奏曲《春秋》的演奏與創作之探究
《春秋》大義對宋代紀傳史體的影響
試論《秋海棠》在20世紀40年代的媒介傳播
春秋禮樂文化的研究探討
穀梁春秋哲學構建及其意義
論春秋時期的師保
啖助、趙匡和陸淳《春秋》學著作考辨
《紅樓夢》敘事藝術中的春秋筆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