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2019-11-29 04:25曲秀芹解淑杰
活力 2019年20期
關鍵詞:利用率生產農業

曲秀芹 解淑杰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人民政府,東營 257000)

引 言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一直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農業經濟也被視為我國的民生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遭到了一定的破壞,人們逐漸意識到,要想保護生態環境,就必須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但是受傳統發展模式的制約,還存在著較多的現實問題有待解決。這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如今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且結合政策需求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以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主要可以分為以下5 點:一是推動農業生產健康、穩定增長,以此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為人們提供優質健康的食物;二是選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推動農業經濟進步,提升農民經濟效益,改變農村落后的局面,從而實現城鎮、鄉村的共同建設,為現代化發展提供助力;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建立完善的生產經營機制,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四是增大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率,促進農業經濟的良好、穩定發展;五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做到資源的永久利用。

二、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如資源消耗率較高、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生態污染現象較為嚴重等,再加上我國水土資源貧瘠、利用率低等原因,阻礙了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此,相關部門需對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防止惡性循環,以此來保證農業經濟的長久、穩定提升。

三、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化程度相對較低

我國農業生產主體現已超過了2.5 億個且多以承包農戶的形式為主,與我國農業體量進行對比,其還處于小規模的范圍內,相應的生產管理經驗也較散亂、不足,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與先天不足有著很大關系。具體來說,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雖然隨著社會市場的發展有所提升,但缺少共同管理模式,承包戶需要開展的工作事項相對較多且較為繁雜,農產品集約化、商品化的發展得不到顯著提升,大大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縮小了整體發展空間。

(二)生產規模小,經濟效益低

種植業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由于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以及完善的生產結構體系,使得農產品在后續經營中得不到有效的擴展,很難滿足現今激烈的市場需求。再者,農戶在開展農業生產作業時,各自為政,很少進行溝通與交流,生產效率偏低,影響了自身的經濟效益水平。

(三)生態環境破壞較為嚴重

機械作業以及化學藥品的使用是目前農業生產中慣用的模式,但這2 種方式的應用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農業灌溉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技術不當、節水意識差,造成水資源大量浪費,有效利用率低,我國水資源貧瘠問題更加嚴重。同時水資源短缺也會加劇空氣和水資源的污染;二是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對土壤結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降低了土壤中養分含量,給水資源的生態循環系統以及大氣帶來了嚴重的污染;三是化肥、機械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地板結,加重了土壤的鹽堿化,抑制了農作物健康生長;四是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其產生的廢棄物對農業以及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五是未將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結合起來,使得水土流失、荒漠化現象日益嚴重,降低了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農業化肥中有一些有害物質,也會對患者安全飲食造成威脅。因此,要想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妥善處理好上述問題。

四、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傳統農業僅是單純地進行種植和生產,并未對市場需求進行融合考慮,最后導致農業發展與實際需求不符。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對傳統農業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農業生產工作,增大資源利用率,提升農業經濟效益。首先,根據區域內的優勢特征以及市場供求關系,打造完善的生產加工產業鏈,將糧食、農副產品、林業以及林產品等項目結合起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外觀形象,進而樹立品牌效應,擴展農業的增值增效空間,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其次,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鄉村旅游業是實現農業與自然、環境有效結合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一方面,可以將區域內的自然文化景觀以及歷史特征展現在人們眼前,構建良好的休閑、度假場所。最后,促進農業服務產業的發展。我國在農業服務業發展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和空間,尤其是種子繁育和農機服務方面的發展潛力更為巨大。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產業化發展速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和成果的應用,增大農業資源利用率,實現農業、社會、自然三者之間的協同發展。與此同時,在農業種植過程中,應安排專人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讓農民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現代化技術的使用規范和要求,全面落實現代化農業的建設目標,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滿足產業化發展要求。

(三)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相關部門需對原有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行優化和調整,建立完善的生產結構體系,以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確保農作物供應與市場需求相符合。相關企業和機構還應加強溝通,針對農業生產率低的問題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以此來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化發展目標的實現。

猜你喜歡
利用率生產農業
一季度我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為74.9%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2020年煤炭采選業產能利用率為69.8% 同比下降0.8%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晶胞參數及空間利用率的相關計算突破
代工生產或將“松綁”
馬純棟:維修技術人員應提高診斷儀的利用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