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西方鋼琴發展歷程與我國現階段鋼琴素質教育發展趨勢

2019-11-30 04:04郁浩然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發展歷程發展趨勢鋼琴

摘 要:本文簡要闡述了德國、美國和俄羅斯的鋼琴演奏特點與教育歷程,重點談論了自19世紀上半葉,鋼琴傳入我國后的發展歷程以及現階段鋼琴素質教育發展趨勢。

關鍵詞:鋼琴;發展歷程;素質教育;發展趨勢

鋼琴發源于歐洲,誕生300多年來,無數音樂家與作曲家創作出數不勝數的優秀鋼琴作品,這些作品經過鋼琴演奏家的精心演繹,豐富了我們的聽覺和內心世界。鋼琴的核心是演奏,鋼琴演奏與鋼琴教育又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鋼琴教育活動以實踐為主,不同于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科教學,不僅要有精湛的演奏技術,還要蘊含審美與情感。本文簡要闡述中西方鋼琴發展歷程、教育理論及發展趨勢。

一、歐洲部分國家鋼琴演奏特點與教育歷程

(一)德國

德國音樂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教育家、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音樂一半是紀律,一半是教育大師”,“必須把音樂保留在學校中,一個學校的教育必須會唱歌,否則我并不看重他”。19世紀以后,德國鋼琴教育產生很多流派和方法,所以,不受特定教育課程束縛成為德國鋼琴教育的特點。德國的文化傳統是提倡個性解放與鼓勵個性多方面發展,注重順其自然,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發掘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德國孩子學鋼琴不會有太大的壓力,是一個體驗輕松快樂的過程。這也是德國能出現諸如貝多芬等一大批杰出音樂家的原因之一。

(二)美國

美國很重視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美國提倡多元文化教育,注重多重音樂能力的培養,目前專業教師大多采用共融與整合的美國綜合音樂感教學法,核心是把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相互聯系,組合成一個整體,比如理論與歷史、練耳與分析創作、視唱與指揮等,運用所有體裁的音樂文獻表現其技術與風格,在廣闊的音樂視野中發展想象力,提高鑒賞能力,培養出熱愛音樂、感受音樂、具有綜合音樂才能的學生。經過美國政府和社會的多年努力,不再只講授一種音樂文化(歐洲德國音樂藝術傳統),從排他的、堅持一種音樂傳統,轉變到包容世界各種音樂文化。

(三)俄羅斯

俄羅斯民族有著悠久藝術和文化歷史,是世界上鋼琴音樂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這里的人們認為音樂藝術不僅作用于精神世界,而且會提升創造能力和生活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勞動效果。俄羅斯傳統文化中認為精神比物質重要,鋼琴教育是精神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格外重視鋼琴教育。音樂學校的課程由主管文化部門統一管理,大量選用與彈奏本國作曲家創作的作品,提高學生對本國的音樂產生親切感和自豪感。

二、我國鋼琴教育發展歷程

19世紀上半葉,西歐的鋼琴音樂已進入浪漫主義黃金發展時期,這時鋼琴才傳入中國。當時的中國正經歷著民族恥辱,鴉片戰爭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致使大批外國商人和傳教士涌入中國,帶來了現代鋼琴,人們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逐漸認識了鋼琴。在澳門、廣州、上海等各大城市開立的教堂中,一般會安裝管風琴或鋼琴,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唱詩班在教堂里頌詠,傳教士運用鋼琴來伴唱“圣詩”,還在教會學校中開設鋼琴課程,給我們帶來新的音樂感受,這是中國鋼琴音樂教育發展的開端。

從1902年起,國內很多留學生去日本或歐洲學習音樂理論知識,他們把西方作曲技法、音樂理論知識、西洋樂器的演奏技術帶回國,特別是鋼琴技巧得到初步宣傳推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留學生有李叔同、蕭友梅等。李叔同先生是20世紀初中國鋼琴藝術萌生時期影響最廣的一位鋼琴教育先行者,他強調“循序漸進”的原則,致力推動西方技藝傳入中國,把自己在國外學習的最先進的藝術技法傾囊傳授給學生,是發起“學堂樂歌”運動最早的推動者之一。蕭友梅先生也為早期的鋼琴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致力編寫音樂教材,著有《中西音樂的比較研究》、《古今中西音樂概說》等學術論著,還有《夜曲》、《哀悼引》、《問》等作品流傳,曲子以舒緩的慢板、發散的音型、含蓄的律感,表達出對國家沉淪狀況的憂慮之情。

抗日戰爭時期,國立上海音專為抗日救亡運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他們畢業后分赴祖國各地參與抗戰宣傳,成為當時鋼琴專業教育的骨干力量。至1947年,香港地區成立了中華音樂院,成為系統性的鋼琴教育基地。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各地逐步建立起十大音樂學院,至此,鋼琴專業教育在各高校中普及,形成了完整性鋼琴普及教育網絡,鋼琴成為高等師范院校的主修課程,為全國的鋼琴藝術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我國現階段鋼琴素質教育發展趨勢

(一)增強民族音樂創作,提升我國鋼琴教育民族化水平

鋼琴作為舶來品,由于中西方審美和精神創造迥異,如果在鋼琴表演藝術中更好地融入中國本土文化,加入“中國風”民族特色,就能更好地提升鋼琴教育民族化水平?!懊褡寤钡母拍?,既要包括本國傳統的繼承和創新,也要有外來鋼琴藝術的學習與借鑒,充分表現出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鋼琴教育工作者要增強民族化作品教學藝術,注重對學生的民族藝術和學習態度的培養。學生通過學習,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自覺樹立民族觀念,鞏固民族意識,將民族情感融入到鋼琴的學習中。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目前鋼琴作品原創較少,希望鋼琴作曲家們充分運用民族音樂素材,采用中、西方創作技法,創作出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鋼琴作品。比如鋼琴曲《彩云追月》,此曲是任光老師在1935年創作的優秀民族器樂合奏曲,1975年經過作曲家王建中老師改編為鋼琴曲,旋律優美、層次流暢,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與獨具特色的中國韻味。

(二)增強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

20世紀60年代,音樂教育界美學家蘇珊·朗格提出“音樂是情感的符號表現”的觀點,音樂教育就是讓學生體驗各種音樂作品情感的過程,讓學生在游戲和愉悅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應該同其他學科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想象力和個性”。蘇聯音樂教育工作者精辟地概括“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審美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鋼琴教育應遵循音樂教育特有的音樂審美規律,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審美的態度來施教,使音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逐步理解、鑒賞高雅音樂,體會高雅音樂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

(三)加強視唱練耳教學,提升學生的演奏技能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的基本功,起到發展音樂聽覺、增強音樂記憶力,培養學生音準和節奏感的作用。首先要加強各音程的模唱,找到音程的冠音和音根的準確位置,隨時在琴上校正,唱出正確的音程。其次要加強大小調的和弦連接練習和二聲部的視唱練習,強化音高概念,調正和平衡聲部,增強音樂表現力。

(四)依托科技大數據,提升現代化鋼琴教育水平

科技和網絡快速發展對21世紀的音樂教育帶來重大轉變,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的音樂課堂不僅僅利用多媒體視聽教學,教學方式已拓寬到網絡、電影、軟件等,可以直接在網絡中進行遠程鋼琴教學和指導。這種教育方式音畫結合、形聲并茂,既可以再現場景,又可以創設情境,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F代化教育還能夠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既可以展示鋼琴教學中古今中外音樂文化知識,開拓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又可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鋼琴藝術歷史久遠,內涵豐富,鋼琴教育也不僅是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更是提高學生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創造的新時期藝術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2] 藍天棉.鋼琴教育教學與實踐問題探論[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8.

[3] 夏雨.鋼琴藝術的發展與教學研究[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4] 葛民莉.讀懂學生需求 理解音樂教學[M].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6.

作者簡介:郁浩然,臨沂大學,2017級音樂教育專業。

猜你喜歡
發展歷程發展趨勢鋼琴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歷程與成就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綜述
半夜敲門
漂亮的鋼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