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背景下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建檔立卡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研究

2019-11-30 04:04韓春華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

摘 要: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的重要指導思想。高專建檔立卡學生能更好的就業就是能較好的實現精準扶貧目標的體現。因此,了解高專建檔立卡學生的就業意向,為其能更好地就業問題提供保障。本文通過對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建檔立卡學生調查分析,了解其在就業意向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政府、高校、學生自身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實現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目標。

關鍵詞: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就業意向

精準扶貧是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戰略舉措。精準扶貧強調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三精準”治貧方式。國家對貧困家庭實行建檔立卡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為緩解貧困家庭大學生上學的經濟壓力,對于建檔立卡的學生,國家實行分貧困等級給予2500和3000元兩種現金補助。這樣為建檔立卡的學生接受大學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扶貧走向新階段,實現扶智目標。寧夏地區特別是寧夏南部山區,是寧夏乃至全國重點的扶貧縣,其扶貧工作效果直接關系到全國實現全面脫貧的戰略計劃。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了更好的實現扶志的目標,關注建檔立卡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建檔立卡學生畢業前,提早了解和掌握學生就業的意向,以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指導策略,幫助學生做好就業指導,以促進學生良性就業,實現真正的脫貧。

一、調查研究

為了了解建檔立卡學生就業意向,以及在就業選擇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更好的就業。本研究以寧夏某高專學校學前教育專業2019年畢業生中建檔立卡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172問卷,有效172問卷,自編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就業崗位期望、就業能力、就業去向四個方面。

(一)基本情況

1.建檔立卡的年限。年限能說明家庭貧困時間的長短,更能說明貧困的程度。調查中建檔立卡的年限1年的有15(8.72%)、2年的有31(18.02%)、3年的有62(36.05%)、4年及以上的有64(37.21%)。說明被調查學生中有一大半以上的學生家庭貧困時間較長,貧困程度深,屬于貧困中的貧困。

建檔立卡的原因。家庭收入少的為 64(37.21%)、家庭成員多23(13.37%) 因病致貧12(6.98%)、既收入少又因病的為 73(42.44%)。被調查中寧南山區的占144(83.72%),其中家庭成員為4-6人的為125(72.67%),7-9人的為32(18.6%)。貧困的主要因素為家庭成員太多,家庭可獲得收入的人員很少,導致貧困加劇。

(二)具體情況

1.對就業的認識。(1)了解就業信息的途徑。主要來源是自己關注感興趣的崗位信息的為125(72.67%),同學分享就業信息的為92(53.46%),老師介紹的為95(55.23%) ,學校介紹的88(51.16%)。以自己獲取就業信息為主,這樣在擇業選擇時會出現,篩選時間較長、針對性不足、目標性不強等問題。

(2)對就業形勢的看法。認為就業形勢嚴峻,難以就業95(55.23%)。就業壓力大,存在就業的盲目性增大。這就使學生在選擇可能,有機會去往鄉村或者縣城選擇學生的比例為120(69.77%),實在沒有辦法可以考慮的有48(27.91%)。說明在就業困難時,還是會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2.就業能力的認識。認為自己在求職中最具競爭力的是專業技能的為148(86.05%)、實習經歷116(67.44%)、證書104(60.47%)。學前專業必須具有教師資格證才能從事專業工作,學生在校期間已經考取了證書,學習和掌握了專業能力,使學生更具有專業性,較其他人員更具有行業的競爭力,因此具有專業自信心。但同時有學生認為工作經驗少,溝通協調能力較弱,缺乏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說明出,學生在就業中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更應具備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生活的能力等。自己的專業能力較弱,工作經驗不足,從事學前教育職業,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理論知識,更需要具有較強的個人綜合能力。因此,當這些方面能力欠缺,是學生就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行,不能從事幼兒園的工作,同時認為自己在就業中不具備競爭實力。

3.就業崗位的要求。(1)就業地點的選擇:選擇銀川市的123(71.51%),因為有好的發展前景,薪資待遇較高。選擇返鄉的為 19(11.05%)。同時,當就業困難時,愿意選擇在縣城或鄉村就業的為168(97.68%)。大部分學生認為選擇城市就業對于今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前景,回生源地不利于今后個人的發展,而且回家鄉生活環境城市差?;剜l就業時間長自己和其他當地人的觀念,生活方式逐漸一致,對個人家庭以及下一代的生活水平和發展受到限制。

(2)薪金的要求:2000-3000的為91(52.91%); 3000-4000的為67(38.95%)。希望通過高新金解決家庭。自身經濟困難的訴求較高。但與當地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差距太大。

(3)單位性質的選擇:事業單位 110(63.95%)企業單位37(21.51%)自主創業的6(3.49%)。其中自主創業最需要需要資金的支持。

4.就業去向。畢業直接就業的為 63(36.63%),原因是盡早自食其力,為家庭解決經濟壓力。就業、招考兩手準備的為93(54.07%),多條就業道路,并試圖通過此途徑改善目前自己認為不理想的就業狀態。暫不就業是因為對自己專業認可度不高,認為本專業工作太辛苦,且收入低。僅有78(45.35%)選擇與所學專業相同的工作。還有69(40.12%)選擇與所學專業相近的職業。

二、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的盲目性較大

畢業前對于專業就業情況,崗位要求,就業缺口,專業發展趨勢,關注不足。對于職業發展前景了解不足。只看到目前自己所要獲得的。待遇單位性質,付出和回報之間的比率。對于本專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大多數選擇事業單位就業,原因是事業單位崗位有保障,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工作收入,社會地位較高。但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對口的就業單位大部分是民營企業需求較大,公辦幼兒園因為崗位流動性編制少等原因每年對就業人員需求較少。大部分學生選擇在銀川市求職,銀川競爭者多,崗位要求又高。即使生源地有較好的就業機會,也不會選擇,造成就業壓力大。說明學生對就業期望過高,不能結合現實情況理性選擇就業崗位,存在較大的盲目性。

(二)就業定位不清

專業認可度較低,80%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很辛苦,打算從事相關的職業學前教育,認為幼兒園工作很辛苦,工作時間長,經常加班加點,收入較低,大概在實習期間大概是1000元左右,而且勞動強度大,主要工作任務是從事保育工作,整天打掃衛生,很少從事教學活動,加上從實習到配班、主班階段成長的時間太長。因此,在就業選擇方面不打算從事本專業崗位,反而打算從事與本專業相進的崗位人員較多。由于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工作經歷,對其職業認同較低,更由于就業地點選擇,就業單位性質的選擇等難以抉擇,使部分學生對就業望而生畏。所以,選擇參加政府招考,如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的形式,緩解就業的選擇。

三、解決策略。

(一)地方政府提供優惠政策

精準扶貧開發工作貴在精準,在扶貧中要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發展鄉鎮幼兒教育,畢業生可以為發展鄉鎮教育做貢獻,提高教育質量作保證。引導一批高專學歷,學前教育專業出生的專業性強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更應引導畢業生返鄉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教育是最深遠的扶貧,對當地幼兒的教育從娃娃抓起,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加大教育公平。政府可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學生向鄉鎮小縣城就業,分散學生的就業地區,緩解就業壓力。例如,可以解決其編制成為正式職工和提高相應的待遇;借鑒農村小學教師的措施,為幼兒園教師進行每月1000元的財政補貼等提高待遇,以吸引更多的有才之人為鄉村學前教育事業做貢獻。更可以促使建檔立卡學生返鄉為家鄉做貢獻。同時,在地方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公開招考的招聘人員時,盡量向建檔立卡的學生進行政策上傾斜或優惠。還可以對建檔立卡還鄉的學生提供直接對口就業崗位,通過崗位考核確定不少于銀川市同行業收入水平的待遇,以促進學生合理流動,幫助這部分同學盡快盡早盡好的就業。

(二)高校重視宣傳,加強引導

就業率的高低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衡量高校扶貧工作重要成效的重要內容。為提高建檔立卡學生的就業率,對建檔立卡學生采取有效的措施。

1.加大就業信息的宣傳力度。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發布崗位就業信息,分析就業趨勢。公布國家對本專業未來發展相關的政策信息,使學生在就業選擇上著遠于未來長遠的發展。向學生大力宣傳與學前教育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崗位需求信息,使學生及時了解就業動向,就業需求,并依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條件。

2.提供就業機會和平臺。了解建檔立卡學生就業意向,做好就業工作指導。高校優先解決建檔立卡學生就業問題。實行有專門教師跟蹤、追蹤指導就業,促使其就業。(1)利用實習基地、合作幼兒園、本校附屬幼兒園等途徑。促進學生盡快就業。并可以針對進建檔立卡學生,專門召開有針對性的雙洽會,促進定向就業。例如召開雙選會,雙選會的作用是用人單位與就業求職人員當面了解,及時溝通就業信息和就業條件、就業需求、參加雙選會的用人單位有用人需求,這樣用人單位在現場直接能夠選到自己所需要的職員。學生在恰雙洽會中,通過對比選擇與自己專業要求相符的工作單位,增加了就業的成功率。同時,在校學生也可以通過參加雙選會了解目前所學專業崗位要求、薪資水平、崗位類型、單位性質,對規劃自己未來的就業提供標準和方向。促使學生職業選擇上更加符合市場的總體發展趨勢,更有利于就業選擇更加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對于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發揮高校創業孵化園的優勢,為其提供創業平臺、場地,并幫助其尋找資金支持。幫助其創業,以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

3.教學中滲透職業規劃內容,強化專業能力,專業素養,以增加職業認同感。學校重視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中專業能力的培養,并重視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落實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設,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做好規職業規劃。在校期間讓學生盡早明確就業方向,為就業做好準備,減少就業的盲目性。增加實習見習次數,使學生逐漸增加對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態度的認識,強化專業認可,增加專業的穩定性。重視實習指導,增強職業認同。

(三)學生自己提高專業能力,明確專業意義價值,增強職業認同

1.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學生角色向職業人員角色的轉變,需要逐步了解社會,深入社會與社會其他人之間交往。因此,通過積極參加學校的組織的社團活動、積極參加假期公益活動,假期打工、或利用課余時間到幼兒園、教育機構等途徑參與實踐活動,加強與社會人的接觸。以此提高溝通交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在次過程中加深對所學專業對社會作用的認識,增強專業的認可度。

2.加強職業規劃,增強就的目標性。有目標有計劃是成功的關鍵,盡早制定目標或發展計劃,并為實現目標而努力。職業生涯規府規劃意義目的在于通過合理規劃,認識自我的優勢。以在校學習期間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為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升就業成功機會。充分認識職業規劃的意義和重要性。做好職業規劃,使學生能清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3.做好就業準備。增強選擇目標性,學會理性選擇就業。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不盲目跟風,人云亦依云。提早為就業做準備,如準備時間應從從入校開始,著眼于專業發展方向;實力準備方面,不但要有能看的見的,如證書、獎狀、成績等,更應該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本專業要求的專業能力、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提高,增強專業認可度。重視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經驗準備方面,增強社會工作經驗準備,以及本專業實習準備,增強對幼兒園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工作要求、工作環境,從自身經驗到心理準備的接受準備過程。

總之,建檔立卡學生的就業事關重大,學校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同時,作為學生自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結合目前的就業形勢和自己的專業情況,確定就業方向,以確保盡快、盡早、更好的就業。

作者簡介:韓春華(1978- ),女,回族,寧夏吳忠人,寧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
淺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精準扶貧問題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芻議智慧金融下的精準扶貧
普惠金融視角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論高?!爸菐臁狈鲐毠こ痰膶嵤┘巴茝V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