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農科類高校打造創新創業類大賽項目研究

2019-11-30 04:04陳美伊于燕翔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陳美伊 于燕翔

摘 要:近年來,創新創業類大賽日益如火如荼開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揮灑創業激情、結交創業伙伴、提升創業技能、展現創業才華和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舞臺。而農科類院校往往有著獨特的專業優勢和較強的技術性,在與賽事的融合方面有待加強。本文試圖通過分析農科類院校的優勢和解決策略,從而引導學生創業項目更具有實踐性和現實可操作性,使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達到預期效果,真正發揮指導大學生創業和成功創業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大賽;農科類高校;鄉村振興戰略

近年來,以“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為代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日益涌現,給有創業思想、創業思維,有執行能力的青年提供了一個揮灑創業激情、結交創業伙伴、提升創業技能、展現創業才華和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舞臺。而身為農業大國,農科類院校往往有著獨特的專業優勢和較強的技術性。那么如何能將農科類高校的優勢融入創新創業大賽,更好的促進農科類創業項目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而貢獻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創業賽事相關介紹

自20世紀80年代末清華大學推出首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開了中國創業大賽的先河。此后,這項活動在全國高校中廣泛展開,至今已近30年。自2014年起,共青團聯合相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進而形成了從團中央到地方團組織上下聯動的大學生創業大賽活動。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首次舉辦于2014年,第一屆到第四屆大賽累計有490萬名大學生、119萬個團隊參賽。目前大賽已經成為覆蓋全國所有高校、面向全體高校學生、影響最大的賽事活動之一。此外,全國各省市地方政府、各高校也相繼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創業大賽。我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從開始的“挑戰杯”到現在的“互聯網+”,一步步地發展創新,從最初的科技作品參賽、創業計劃書賽,到現在的實踐賽、國際賽和“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對創業實戰性和商業性要求不斷提高?!叭斯ぶ悄堠€”創新創業大賽等高科技含量大賽也層出不窮,標志著青年創業大賽走向了科技更深領域,引導青年創新創業更具挑戰性和向高精尖發展。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大部署,深入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集和整合各種創新創業資源,引導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創新創業,搭建服務創新創業的平臺,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的熱情,掀起了創新創業的熱潮,打造推動了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

二、制約農科類高校打磨創新創業項目的因素

(一)農科類高校中創新創業理論教育與專業實踐教育的有效融合問題

創業作為一門較為新興的教學課程,如何有效解決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提升創新創業師資水平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讓更多農業高校學生在理論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深化理論教育。很多項目過于注重項目的技術性,沒有提前做好市場調查,對創業和社會認知不足,創新性不足,沒能很好地抓住市場需求的“痛點”進行思考,從而導致了項目的重復性,影響賽事的效果。

(二)農科類高校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如何有效實現落地問題

高校創業學生缺乏資金與創業經驗,目前社會上創新創業扶持機制尚未完善,作為高校教師,如何正確引導并幫助學生實現項目落地。需完善眾創空間建設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制度?,F有的項目往往有“課題化”傾向,大多并非來自學生的思考和設計,而是導師自己的研究課題,從而使創新創業大賽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為他們科研課題服務的工具。這也會導致當課題調研結束后,往往這個項目也結束了,既不能保證創新創業項目的有效落地,更使項目變成了一個課題的附屬品。

(三)農科類高校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現經濟性與公益性統一問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是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舉辦的同期實踐活動,此后同時開啟“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的項目要在推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城鄉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向有創新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突出項目的社會貢獻和公益價值。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對接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助力精準扶貧脫貧。農科類高校學生需要將自身所學的學科專業優勢與創業項目相結合,如何帶領學生充分利用自身所學專業,實現自身項目與扶貧、助農等公益相結合,實現項目落地,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青年的社會責任感。

三、提升農科類高校打磨創新創業大賽項目的對策

(一)整合創新創業師資力量,提升多元化學科融合

農業是我國重要的發展基礎,快速高質量的發展農業產業是今后我國農村致富的重要手段,有針對性的農科類創業專業是今后我國高等農科類院校發展針對農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和平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多元化多學科參與教育類型,需要創業、管理、經濟、法律與農科專業相融合,農科類高校應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機構進行師資規劃、建立師資庫,同時設法拓寬師資來源,設立專兼職崗位,兼顧校內教師、校外專家和企業家,學??善刚埰髽I界人士來校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踐,充分利用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導教師和學生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所以農科類院校必須要整合師資力量,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推動師資與項目的多元化,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發揮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引領作用。

(二)完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搭建創業落地平臺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是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各單位利用自身學科優勢和特點建立起來的、有專人管理的、有相關實驗設備的開放的創新創業實踐場所。實踐基地可以利用每個學科優勢和特點,盡可能的配備較先進的實驗設備,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充分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循序漸進,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而校外實踐基地更是增強了創業項目與企事業單位的聯絡和合作。另一方面,針對農科類專業教師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缺乏的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企業管理和創業實踐等,讓教師多到農場、企業中去,多參與更多的企業經驗管理實踐活動,給教師提供一個學習和成長的平臺,更好地實現創新創業項目落地。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共創共贏,使創新創業教育持續、健康、順利、有效地開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輸送更多創新創業高素質人才。

綜上,面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農科類院校必須充分發揮優勢,整合創新創業師資力量,提升多元化學科融合,完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搭建創業落地平臺。不斷地精益求精打磨項目,充實項目,讓更多農業相關的優勢項目得以涌現,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參考文獻

[1] 王妍丹.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的幾點思考——以廣西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為例[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7(2):1-4.

[2] 王曉書,鄒金紅,郭思齊.青年創業大賽實效性問題及對策研究.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8(10):1-4.

[3] 劉允,陳小惠.大學生創新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2):176-177.

[4] 柳曉芙.“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思考與探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121-122.

[5] 溫娜.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現狀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2:9-11.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改革四十年的演變軌跡及其新時代新征程
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及舉措
新農村呼喚更多的知識型“新農人”
鄉村振興戰略中傳統民居的保護與開發
哪些農村民生問題亟待解決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