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性心理特點及其性心理教育研究

2019-11-30 04:04黃映雪孫殊葶高鳳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黃映雪 孫殊葶 高鳳

摘 要:當代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她們的性生理較為成熟、性意識逐步覺醒,但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性心理。女大學生性心理的健康與高校人才培養、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緊密相關,是決定大學生身心和諧、健康成才的重要指標。以四川省某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為例探究了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性心理的具體特征,由此整理出女大學生性心理教育的主要內容與相關策略,包括性認知、性行為、性道德等五個內容和性信息獲取渠道搭建、咨詢與跟蹤體制、課程開設等七個策略,以期提升女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性心理特點;性心理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性觀念與性行為在多元性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影響下越來越開放,但由于國內性教育的滯后,使得大學生中特別是女大學生中仍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性心理和性教育問題。隨著理工科高校女生的數量和比例不斷增加,這一群體的身心素質、性心理品質健全也是十分值得關注和重視的。因此應關注和加強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性心理教育,引導她們在樹立科學的性別觀的同時,應正視性別差異,在差異中追求平等,在差異中構建和諧。

一、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的性心理特征

大學生的性心理發展已成為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學習和生活質量的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而在理工科院校中,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男生數量遠大于女生。通過對四川省某理工院校女大學生的性心理調查研究發現,該理工院校女大學生性心理已基本成熟,性意識增強,女生中談戀愛比例高、情感困擾多,總體呈開放性、差異化發展,具體特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性接納程度較高

98.12%的調查對象都是95后的女大學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普遍開放,新鮮事物接受程度極高,而且從小接受周圍影視、互聯網等傳播媒體影響,性知識啟蒙較早,談及性的相關事件或者知識并不會刻意回避,66.57%的女同學表示會與朋友以玩笑的方式談及性的內容, 92.3%的女同學表示對同性戀表示理解,在部分訪談同學的過程中發現,她們對同性戀的任可度正在逐漸增加,并且有同學表示曾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支持同性戀婚姻。除此之外,46.3%的看過情色小說、圖畫或視頻,同時理解男生也看相關的內容,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接受程度也較高。

(二)性認知的正確度較低并且差異明顯

在性認知水平上,該理工院校的女生雖然性信息來源不再像以前那么閉塞,性知識的獲取渠道也比較多樣,但是性認知水平并未達到理想程度,特別是性知識的準確度上還較低,主要表現為避孕措施的認知不足,女性生理護理知識不清楚,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艾滋病認識正確度較低,墮胎影響了解較少,男性生理知識認識不足等等。除此之外,她們的性認知水平在東西部地域、城鄉、家庭、年級以及朋輩影響上差異比較明顯,東部地區高于西部地區,城市高于農村,特別是當部分農村女孩談及性時還有些避諱和不想言語。常與父母、朋友交流的高于不常交流的,高年級高于低年級。

(三)戀愛心理發生變化

在男生比例遠遠高于女生比例的理工院校,女孩子是十分搶手的,戀愛比例較高,戀愛年級較早,51%的女大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都有戀愛經歷,但戀愛周期不長,并且2次以上戀愛經歷的人數偏高,容易出現多個男生同時追求一個女生的現象,造成一定的戀愛心理困擾,有可能往戀愛隨意的趨勢發展。與此相反地,這部分女生的戀愛自信度較高,對自身的認可度也相對較高。通過訪談和觀察我們發現,在她們心中戀愛的分量十分重要,女孩子談戀愛之后,大多數表示朋友圈變小,與朋友的交際時間遠低于戀愛的時間。

還有另外一個現象是“女漢子式”戀愛性心理,在兩性的互動過程中,理工科院校的女生長期受男孩子影響,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甚至思維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受男性模式影響,以“兄弟式”、“哥們式”的相處模式開展的戀愛關系逐漸增多,女性生理和男性模仿的沖突,也容易造成女性大學生的性別認知沖突,對戀愛關系的持續維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性語言表達渠道依舊隱秘

性語言的表達也是性知識交流和性思想宣泄的一種方式。女性大學生的性語言表達也有自己的特點,表現的形式多以傾聽為主,性信息交換大多以玩笑為主,性行為和情緒表達皆比較隱秘。大多數女生不愿意與家長交流關于性的話題,認為十分尷尬,難以啟齒,多以父母(主要是母親)主動簡單淺顯交流為主,但是關于性生活的表達,大多是與性對象進行交流,就基本不會跟父母提及。公開發表關于性的朋友圈、說說是幾乎沒有的,但有部分同學提到有通過QQ的秘密等隱秘渠道表達過相關的困惑或尋求幫助,由此可見她們的性語言表達渠道依舊比較隱秘。

理工科女大學生的性心理發展有其獨特性,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這些特性逐步開展相關性心理教育,性接納度很高這為在理工科院校開展女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接受條件,認知正確度較低充分證明了開展普及型、甚至專業型性心理知識的必要性,戀愛心理的變化讓教育者更能把握趨勢,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開展性心理教育更是給她們提供一種表達的渠道,去表達、去感受、去自我印證和自我調節。

二、女大學生的性心理教育的主要內容

根據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的性心理特征,其教育內容應包括性認知教育、性觀念教育、性行為教育、性道德教育、責任與擔當的教育以及愛的教育這五方面。通過性認知教育幫助女大學生獲取正確的性知識,形成健康的性認知體系;通過性觀念教育幫助女大學生坦然面對性,樹立自尊、自愛的性觀念;性行為在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性行為有利于性心理的正確培養和形成;社會道德觀念下的性道德可以有效、合理地促進當代女大學生健康的性心理的養成,增強女大學生性的倫理道德意識;通過性適應能力的教育讓女大學生在與異性交往中正確對待對于性的態度和情感問題;加強責任與擔當教育,幫助女大學生正確定位社會角色和性別角色;加強愛的教育是抓住女生普遍比男生更為感性的特征,對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進行愛的心理熏陶與感化,促使他們成為心中有愛的人,這樣對待感情也就更加懂得付出和珍惜。

三、開展女大學生性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搭建多方面的性信息獲取渠道

由于受傳統思想、社會背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響,目前女大學生還沒有正常的獲取性信息的基本途徑,如果不注意甄別和遴選,她們獲取到的性信息還不一定是正確的、有用的,而過多接收此類性信息,將會對她們形成健康的性觀念和性認知產生不利作用,所以學校應和家長、社會大力合作,結合女大學生的現有實際心理狀況,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通過構建專門的女大學生性信息獲取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專有app等,同時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對孩子的關心程度,逐漸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性,掌握基本的性知識,為女大學生搭建多方面獲取性信息的正確渠道。

(二)完善學校性心理教育中心的咨詢與跟蹤體制

大一是進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期,為大學期間塑造健康的人格夯實基礎?;诖?,學校應對新入學的女大學生進行專門的性心理普查及教育工作,對普遍出現的性困惑、性煩惱、性壓抑等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如讓性心理教育中心召開相關女大學生性教育知識講座、座談會、性心理團體輔導等,個別情況較為特殊的還應對其在校期間的性心理情況進行跟蹤,并給予一對一的咨詢和輔導。同時應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咨詢模式,利用微信公眾號、博客等拓寬性心理教育的咨詢渠道,避免一些女大學生不想和老師有正面接觸的尷尬,這樣才能更有效把握女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性心理特征的發展導向,促進身心共同健康發展。

(三)開設女大學生性心理教育的相關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塊逐步引起重視,部分高校逐漸開設了相關課程,但針對于女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女大學生,本來就處于一個男多女少的環境,很容易導致她們對性產生偏見,進而在心理方面失衡,所以在理工科院校開設關于女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尤為必要和重要。把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這兩個主渠道和主陣地,充分挖掘網絡性心理教育的課程資源,多引入視頻、圖片、道具等更為直觀、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明白和接受。同時,學校應夯實性心理教育的師資力量,大力引進專有人才,為學生配備相應的性心理教育專業教師,促進課程體系的改進與完善,進一步落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與要求。

(四)豐富性心理教育形式,融入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

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開展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加強大學生之間情感交流、豐富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有效途徑,將性心理教育融入校園文化集體活動,寓教于樂,有助于學生在活動中無意識接收并獲取性心理教育知識,鍛造其健康的性心理品質。比如在每年的“3·25”(諧音“善愛我”)、“5·25”(諧音“我愛我”)和“11·25”(要愛我)這種特殊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動中融入性心理教育,讓相關的學生社團或組織開展相應的活動,包括防艾知識講座、紅絲帶行動、女大學生性安全知識告知、女生對待一夜情及開房等問題的辯論賽等,這些活動都能提高女大學生在性方面的自我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理性對待性行為,明確性認知,能夠做到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五)塑造正確的女性戀愛觀

當代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這個“象牙塔”之后都渴望刻骨銘心的愛情,尤其對于女生來說,性生理成熟比男生早,但性心理卻還處于發展之中,兩者的不平衡不匹配極易導致在戀愛中出現性沖動、性渴望等不良現象,從而受到身心方面的傷害。據調查,女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認可度占比越來越高,在校女大學生懷孕墮胎的比例也逐漸增大,這都跟他們的戀愛觀有密切關系。高校應加強對女大學生戀愛觀的正確引導,通過主題教育班會、私下談話等傳遞正確的戀愛觀,告訴他們戀愛是美好的、純潔的、平等的關系,學生時代還是要以學習為主,女生更是不能被愛情沖昏頭腦,失去理智,要懂得讓戀愛變成促使兩個人一起向上、共同變好的動力,不要讓戀愛成為牽絆自己的枷鎖。

(六)朋輩的正面引導和影響

在性心理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班委、同伴、室友、高年級學長學姐等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以自身經歷和行為傳達著他們對性的認知、看法,對于性認知系統本就不完善的女大學生來說,朋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影響他們性心理健康形成的關鍵因素,所以在對女大學生的性心理教育中要注意適當引入正面的朋輩引導,以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人格為教育目標。

(七)女性大學生自我性心理的調整與適應

女大學生在性心理發育的過程中,不斷地在調整行為模式,個體情感也在不斷地豐富,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最大化地發揮女大學生這個主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健康地進行自我性心理的調整與適應,這是目前理工科院校保障女大學生擁有健康身心狀態和活力飽滿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在自我性心理的調適過程中,教會女大學生通過合理、適當的方法來宣泄自己的情緒,使性心理逐漸平衡。同時,要讓他們學會正視自身存在的性心理特征,正確看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掌握必要的自我調節方式。另外,在自我調適中結合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發展理論中把人格發展與個體性心理的發展相等同,可以看出性在一個人的人格發展中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教會女大學生進行自主性心理的調適,有利于培養她們堅韌的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性心理發展和人格發展能達到一個和諧平衡的關系。

女大學生的性心理形成與其性觀念、性認知、性道德意識、性行為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在當代21世紀,多元文化日益影響和沖擊著大學生的社會價值判斷,女大學生的社會角色定位和性別意識日益明晰,讓原本性生理和性心理就沒有達到同步成熟的她們很難保持一個良好、穩定的性心理狀態,所以重視和加強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的性心理教育是亟待解決和改進的問題。只有努力培養女大學生健康的性品質,加強性認知與性觀念的教育,規范其性行為的發生,同時鼓勵其樹立自信心,才能讓他們走上一條性心理健康發展之路,順利成長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人,對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 潘綏銘,楊蕊.性愛十年:全國大學生性行為的追蹤調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5.

[2] 李銀河.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10.

[3] 趙雪.女大學生性認知的誤區及疏導[J].中華文化論壇,2009,3.

[4] 向平萍,曹珂.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3,12.

[5] 李美英,肖漢仕.女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05,1.

[6] 楊惠琴,葉芹.四川地區大學生性心理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1.

[7] 郭黎巖,張楠,郭立軍.當代女大學生性心理結構及發展特點研究[J].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2011,4.

基金項目: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立項課題,一般項目,課題編號:SXJYB1612。

作者簡介:黃映雪,女,講師,成都工業學院 ,主要方向: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孫樹亭,女,助教,成都工業學院 ,主要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華文化;高鳳,女,助教,成都工業學院 ,主要方向:青年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