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與不變

2019-12-01 11:56劉牧青
投資與理財 2019年8期
關鍵詞:天分畫院書畫

劉牧青

變則生,不變則亡!這里的所謂“生”是生存,指藝術生命的可延續性,能傳承,可發展;而“亡”則指結束,終結、沒有發展和繼承的藝術生命。

從事藝術創作的人,當藝術修行到一定時候總會想到“變”,變即變法,和古人與故人都不一樣。

怎樣變法才能合乎自然,又符合人文且有藝術生命的自我,是每個書畫工作者的夢想,從夢想到現實總有距離。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通向自我面目的捷徑,讀書是從事書畫創作者不可或缺的必修課!畫家一定要行萬里路,去體驗生活,感知自然景觀。

七八十年代學習書畫的人大部分是從內心喜歡,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孩子喜歡上書畫,就意味繼續貧瘠和清苦著,尤其是農村孩子顯得更為糟糕!

記得是八十年代初,張洪泉老師從長葛退休回到鄉里辦美術班,起初是在桂村鄉文化站,后來搬到了桂村農中。桂村農中是許昌縣的一個高中,校址在桂村,早期校長楊水才?!耙徊慌驴喽慌滤赖墓伯a主義戰士”是毛澤東為楊水才題的,“桂村農中”來歷大概如是。美術班有兩個任務:其一是向更高一級的學校送人才(考美院),其二是學習實用美術(走向社會服務大眾)。張洪泉老師瘦高個,逢人就笑,談話詼諧幽默,文革期間幾頂不小的帽子讓他老人家對世界有他的看法!外人眼里覺得他或許有點世故,能不長心眼戴過幾頂特殊帽子的人。我跟他學素描、水粉畫,鄉下孩子的我總算長點見識。張洪泉老師和我家族從哪兒說起有一點親戚關系,我至今也不得知,總之他老人家對我還是挺照顧。他非常了解我家的底子,讓我學實用美術,好養家糊口,可我是倔犟種兒,是一條道認準走到黑的主兒——我要學中國書畫。

我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是受祖父輩影響。祖父是個秀才,從小有意無意之間給我灌輸了一些中國傳統知識:寫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歐陽詢;“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我是和“東方紅太陽升………”一起讀的。

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走上了一條“只有起點而無終點”追求書畫藝術的艱辛歷程,我后來戲稱之為不歸路。

八十年代趙福祥老師在許昌電影公司工作,中國畫畫得挺好,我從他那里學來了不少知識。學習純藝術的路是極其艱辛而清苦的,記得有一年我去許昌找趙福祥老師學習,趙老師安排我住在了春秋樓里,就睡在關羽夜讀春秋塑像的旁邊兒??垂艽呵飿堑膸煾祷貋砗?,我的老鄉劉瑞伍幫我住在了一個打掃廁所師傅住的地方,緊靠廁所,廁所里的肉蟲能爬到床上,那是個夏天。吃的是5分錢買的臭豆腐就饅頭。就這樣的日子也不長,當時許昌縣文化館姓“shi”的館長“勸”我回到了鄉下。

1987年,我毅然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土許昌。

考美院無望……我走上了屬于我自己的一條藝術人生路……

九十年代初上海西泠印社顧錫洪社長引薦我認識韓天衡先生。韓天衡老師在我的藝術人生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古人是受韓天衡老師的啟蒙;北上是韓天衡老師指路;中國國家畫院學習是韓天衡老師引薦。

2006年我從河南北漂至今有11個年頭,這11年里我的書畫作品有了自己的個性面貌。

2007年我去中國國家畫院進修至2011年,中國國家畫院有很多大課(不論哪個工作室的學生,學山水、人物、花卉一起聽畫院外或者畫院的老師講課)。請來的老師很專業,起初聽得入神,后來我聽了一頭霧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說煤是黑的,我則說煤是白的;老師們對藝術各抒己見,怎么辦?我很彷徨。盧禹舜老師在業界是有目共賭的,在他的師導下,我很快有了自己的主見:打碎了重組——我有了方向。

畫寫生是在中國國家畫院學習期間開始的,幾年里盧禹舜老師帶領我們走過了很多地方。我們一起去親近自然、體驗生活。我會畫寫生是在河南輝縣太行山,那里有個住在懸崖峭壁上的村子——郭亮,現在是個很有名氣的旅游景點。

這些年來我去過很多地方寫生,討到了寫生對于創作帶來的自由與任性的便宜。

有傳統繪畫底子,又有寫生時對自然世界的深入認知,加上書法修養及讀書的援助,我中國畫創作時就顯得異常的輕松與自由。我畫畫從來不用稿子,隨手就畫,畫那兒是那兒,愛畫就畫,不畫就停,很是任性。畫中國畫必須有書寫性,書法修養顯得尤為重要。讀書之于書畫家來說就是革命,讀書和書法修養決定著畫家的作品品質。換句話說,讀書和書法修養是畫家的命根子,決定著繪畫作品的品味、氣息、格調。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成長離不開三個階段:頂禮膜拜、拉平看待、踩在腳下。頂禮膜拜是初學書畫的人要像佛弟子恭敬上師一樣,恭敬傳統與先賢,必須虔誠,需要刻骨銘心的去仿效、臨摹。拉平看待是講人性,是對自己的認可,而不是驕傲,是自信,所謂“自勝者雄”。任何被藝術史留下的藝術家是人不是神,拉平看待是在頂禮膜拜后的套近乎,是人格平等,是增加自信、自勝。踩在腳下不是踐踏,而是站在藝術巨人的肩上看藝術史、看藝術長河。踩在腳下是藝術寵兒被藝術巨匠托起看藝術世界,所以能看得更遠、更高、更清楚,不會迷失方向。

我一直認為,要想在藝術上有所建樹,需要有三分:天分、勤分、緣分。天分不高,雖有勤奮,則不足成大器;天分高,不肯努力也是枉然,是耍小聰明,終不成器;天分既高,猶肯努力,勤奮有余,終將成器!藝術史是豪不留情面的淘汰史,藝術水平的高低于學歷、社會地位沒有任何關系,前提是你必須優秀再優秀。

學書畫的人一定要有師古人和師故人的勇氣。師古人好做,師故人則難,難的是情面,這是人性的弱點,會怕別人恥笑。實際上現在80后90后的后學者有他們的優點,我看到他們有很多長處。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別人有長處、有優點,既為我師,無論年長與年幼,所謂“不恥下問”,終會有成績。

一個從事書畫藝術的人要別故我,有我到無我,才能有新我,這是一種藝術游歷。這是指藝術面貌,只有這樣,藝術才有鮮頭,有別古人、故人,有自己的鮮活的藝術生命。

食素令我做事簡單,為人坦蕩,使我的生活顯得從容與淡定。我既是我——清凈歡喜中讀書、習字、作畫、聽中國古典音樂。

說來也是緣分:2015年秋天我在麥積山地區寫生路過“凈土曼殊寺”,有緣拜海正為上師。師傅給我起法號“真清”, 我夫人則為“真凈”,“智慧清凈”、“圓融無礙”是上師海正贈我的。

2017年2月于北京行宮悟廬

猜你喜歡
天分畫院書畫
重拾畫院的寫意精神
榮寶齋畫院招生簡章
誠意
浙江畫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報
沒有絕對的天分,也沒有絕對的天才——指揮家陳琳專訪
春睡畫院教師美術作品欣賞
天分和勤奮孰輕孰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