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窯洞——別樣的黃土風情,都藏在這小小的洞里

2019-12-01 11:56安若錦
投資與理財 2019年8期
關鍵詞:山西人灶頭黃土地

安若錦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

打小就聽這首歌,現場演出的走穴歌手唱,電視里唱,村里的人也唱。都說黃土高原上漫天風沙,干燥寒冷,卻總有一個能安心棲身的地方——窯洞。

姥姥家住窯洞,半橢圓型的洞里只有一扇小小的半橢圓型窗戶,窯壁用石灰涂抹,顯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厚重的木門一推開,便有濃濃的暖香。左手邊是灶子,那時候用煤,燒得通紅的煤火上常年煨著“美味”。

夏天有蒸南瓜,一口一塊,甜而糯,橙黃得誘人,蒸好了就蹲在灶子上,我們這些頑皮家兒的可總不閑下來。

秋冬有“懶柿子”。不知那會子的人哪里找來那么多懶柿子的器皿,不大不小的罐子里慢慢泡了一罐子,就那么任由放在爐邊,半夜柿子的香甜常讓我忍不住起來偷摸一個,卻澀得直叫。

窯洞里滿是家的味道,姥姥一輩子生兒育女六個。聽媽媽說,小時候和姥姥、姨媽擠在一張大炕上,炕邊上就是火,火下面燒著煤,整個炕、整個冬天都是暖和的。

夏天卻神奇,密閉的窯洞里絲毫不覺得悶熱,任他外面驕陽烈日,窯洞里睡覺的姥爺一樣拉一條被子掩著,睡得安穩。

冬暖夏涼,好不熱鬧,這大概是我對窯洞最初的記憶。在村里,沒有哪家人不愛住窯洞的,沒有住過窯洞,還好意思說是黃土高原上的“山西人”?窯洞旁邊院子對面,村里早已蓋起來紅磚綠瓦的樓房,可窯洞還是“搶手貨”嘞!

黃土高原上村子里這樣的窯洞在父母一輩的眼里不是新鮮的事情,而是一代的記憶。

黃土高原上的山西人,最初是依地形之便,掘土成洞穴,安上門窗以避風雨,叫靠崖窯。

逐漸平地劵窯旋洞,形成土窯、石窯、磚窯,有雙孔窯、排窯、窯中窯、窯上窯,這叫獨立式窯洞了。

后來更有了下沉式窯洞,其實也就是地窖。在沒有山坡、溝壁可利用的黃土塬地區,人們就在地下挖一個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開出窯洞,形成一個四合院。若在平地,就只能看見地院樹梢,不見房屋,下面卻是一戶戶的人家。

進村不見村,樹冠露三分。

麥垛星羅布,戶戶窯洞沉。

幾乎每個窯洞里都有土炕,三面靠墻,用磚或土坯砌成循環相通的坑道,一頭連接灶火,一頭直通房頂,那熱量可以通過坑道傳到全炕,爐煙通過煙囪達于戶外,最妙之處還在于 “不扇而風,不呼而吸”。

到了冬天,俊俏勤快的媳婦把柴火塞進爐內,用大鐵鍋做飯;婆婆盤坐在灶頭,取饃舀菜;大家貼著溫暖的灶頭上,圍著吃大鐵鍋菜,就著剛出鍋的雜面饃饃,心里暖滋滋的。

“老婆孩子熱炕頭”生動地反映了爺爺、父親那一輩人的生活愿景,辛勤勞作一生,盼的無非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家立業。

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盡管單一,卻自有安樂,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窯洞冬暖夏涼、春溫秋爽,“洞天福地”可謂一點不夸張了。我自小見的、住的最舒服的還是靠崖窯。

每次回村里,一條山路走下來,遠遠能一直看見依向陽山崖挖成的土窯洞,隔一條山坳就有幾排。泥土門臉,木構門窗,雪白的窗戶紙上貼著艷麗的窗花,窗前門頂上有時放趴著一兩棵大白菜和蘿卜頭,門邊掛著一串串辣椒,土墻上還編著大蒜,現在看來是典型的黃土高原農家風情。

或許你會感到這窯洞多了點“土氣”,鄉村氣息濃厚,可正是這土里土氣的窯洞為古老的山西人避風擋雨,使客居他鄉的黃土地上的兒女常引起幾多愛戀幾多情思,它是大自然給予山西最特殊的恩賜。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來到山西體會當地各具特色的農家樂,窯洞成了大家首選的民宿。窯洞也與時俱進,裝修風格時尚而“潮”氣十足,感受黃土地上的別樣風情,又不失舒適典雅之感,這樣的窯洞,誰不想一番體驗?

猜你喜歡
山西人灶頭黃土地
山西人為什么愛吃醋
《黃土地》畫報
山西人為什么愛吃醋
灶頭畫與鄉村振興
——以海鹽縣通元鎮為案例
轉型綜改看干部擔當
不忘黃土地
從黃土地走來
親不夠的黃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