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大尺度城市設計到“日常生活空間”

2019-12-02 08:00楊光
中國房地產業·下旬 2019年9期
關鍵詞:生活空間設計

楊光

【摘要】我國城市設計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有限的空間如何進行最大限度的有用設計是我們目前所要討論的問題。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對于如何從大尺度城市設計到“日常生活空間”進行探討,對于大尺度城市設計在日常生活空間中存在的技術性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論述日常生活空間中的哲學問題。

【關鍵詞】大尺度;設計;生活空間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結構的大幅度轉變,城市規劃已經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建筑工程日益增多,城市中的綠化面積以及房屋占地面積在日益增加,但是如何進行合理的規劃,保證建筑工程出現大爆發的情況下,能滿足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要,是人們所要考慮的問題。在文章中我們以“日常生活空間”為大尺度城市設計的核心理念,并且提出圍繞本核心理念的設計思路,以實現對城市的健康發展規劃。

1、以“日常生活空間”為大尺度城市設計核心理念的重要性

先來解釋一下這個設計核心理念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在城市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人們常常會因為城市設計脫離日常生活空間的理念而導致城市土地資源浪費,占地面積實用率降低等問題,在高樓大廈逐漸增多的今天,二十世紀之前那種小鄉鎮個體戶發展的城市發展已經不適用于今天的城市發展,比如我國某些城市早些年間的生活環境單一,就拿交通出行這方面來舉例子,人們出行大多都是單車或者步行,而隨著城市化面積逐步增加,道路橋梁變寬變多,這種出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如果脫離日常生活空間的設計核心理念,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會脫離軌道。

雖然大尺度城市設計是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最佳選擇,但是如果選擇忽視“日常生活空間”理念的重要性,這對城市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城市既有的歷史、現狀會逐漸被習慣地視為次要的,甚至是可以或缺的。很多工程、方案空制無物,過多地充斥著新潮、眩目的概念。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它們也僅僅能滿足人們住宿或者使用的要求,而對于其利用價值無法進一步拓展,并且這種工程與周圍環境的符合性不高,存在純粹的技術至上的思想,與均衡城市思想相違背,這是很危險的。

2 、“日常生活”所包括的哲學底蘊

生活中處處包含著哲學思想,可以說如果沒有哲學思想,那么人類社會就不會進步,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不會突飛猛進,同樣在城市設計中,我們也要加入哲學思想。其實在城市建設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例子支持我們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加入“日常生活空間”的理念。例如1980年代初,柏林的改造.整治提出了“把內城建設成生活場所”;2002年,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更是打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 better lifte)”的理念,可見“日常生活空間”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日常生活空間”理念貫穿始終是擁有重大積極作用的,由于人口數量的劇烈增長,導致城市容納量被迫擴大好幾倍,所以可居住城市的概念逐漸被引入到城市規劃中,而日常生活空間的核心觀念就是符合人們生活需求,所以這二者是十分切合的。

3、實現“日常生活空間”的城市設計

3.1緊湊感的城市設計具有實用性

這種城市設計概念最早是由歐洲國家提出,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背景,這種設計同樣適用于中國城市的發展。早些年間我國的城市發展還比較緩慢,在改革開放之后發展速度與發展重點也各有不同,所以對于城市設計要結合緊湊感的理念沒有貫徹落實,由于沒有貫徹這個理念,導致前期我國建筑數量在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對于土地的利用率較低,建筑分布錯綜復雜,沒有規律性。另外還有一部分的客觀因素是因為設計圖的不合理,導致建筑的功能應用范圍窄,空間組合無法實現更優化的選擇,所以創造的使用價值較低。

3.2打造綠色城市的理念必須踐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并且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被增強。無數的例子在警示國人:只有綠色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例如英國歷史上有名的黃色霧霾以及前幾年我國多地高發霧霾現象,都在提醒我們,強化環保理念是重點!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建筑也是與周圍環境合為一體的一個系統,只有二者相互協調,互相彌補,從而共同綠色健康發展。

由于我國建筑發展年限較短,所以我們一定要大力學習新技術,吸取他國建筑發展理念與教訓,并且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道路。例如能量轉化,利用先進技術,將隱藏在植物等周圍環境中的能量進行開發利用并且通過建筑中相關系統轉化為電能等為人們利用,相信將會是未來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利用重點研究的項目,這具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市場前景。

3.3城市建筑立體化是必然選擇

對于相關評價體系的完善,我們需要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支持以及建筑人才的幫助。只有政府出臺完整的固定的制度,各地施工管理部門才能加以下發實施,才能約束建筑公司乃至施工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同時也要吸取其他先進國家的理念,結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制定適用于全國各地建筑建造模式的制度,同時可以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地進行改革。

3.4場所與周圍環境的完美融合

所謂“因地制宜”,就是結合周圍環境,將城市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最大,由于各地情況不同,所以在要求共同發展的前提下,發展一定要結合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并且設計場所符合城市的發展節奏,最好的效果就是可以促進城市的進步。

結語:

總體來說,我國目前大尺度城市設計中“日常生活空間”的理念還在持續深入中,它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得到重視,因為這不僅關系到我國城市發展能否持續健康的進行,還關系到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并且結合每個城市不同的特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不同特點的城市。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應該針對各地情況分析,根據已經形成的發展制度,井然有序的進行應用。希望通過本篇文章的討論,人們對于引入“日常生活空間”的重視程度可以再提高一個檔次。

參考文獻:

[1]唐斌,程泰寧.從城市事件到城市的日?!院贾?022年亞運村概念性城市設計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8(12):30-36.

[2]陳曉紅,何正強.城市設計零度化與日常生活視角的回歸[J].華中建筑,2014,32(06):22-25.

[3]譚瑩.基于日常生活的城市設計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1.

猜你喜歡
生活空間設計
空間生產:移動短視頻空間生產實踐探析
智己AIRO 流動的藝術品
BUBA臺燈設計
有種設計叫而專
中緬邊境城鎮緬甸籍人員生計方式與生活空間
陳國興設計作品
年年有魚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淺談教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